廖小梅
(东莞图书馆,广东东莞 523000)
在知识基础上建构活力多元文化空间*
——以城市图书馆文学公共空间建构为例
廖小梅
(东莞图书馆,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本文从建构与消融、知识论与文化论的结合、文化生态群落的博弈等方面探讨了城市图书馆空间扩张中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在知识基础上建构活力多元文化空间的主张,认为在城市图书馆文化场所的空间功能建构过程中,知识仍然是城市图书馆空间建构的本质和主旨。对于城市图书馆知识基础上活力多元文化空间的建设,本文具体以文学公共空间的建设做了探讨,认为城市图书馆拥有建设文学公共空间的各种有利条件。城市图书馆通过讲座、展览、读书会、读书沙龙、朗诵、电视读书节目和舞台演绎等等形式创建作者与读者等的交流互动空间,这种在知识基础上的活力多元文化空间的建构既凸显了城市图书馆知识引领的本质,又展示了城市图书馆活力多元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文化空间建构城市图书馆文学公共空间
意大利都灵市举行的国际图联 2009 年会上有个与图书馆设计建筑有关的卫星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作为第三空间的图书馆”。[1]这个主题的提出,与新世纪以来新馆建设浪潮中的城市图书馆空间的扩张和发展,恰到好处的同步。这给了我国图书馆界,尤其是公共图书馆界空间的扩张和发展在理论上和行动上的极大刺激和鼓舞,促进了图书馆服务上的多元、多界的融合和繁荣发展,其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笔者是在这样一个方向上奔跑的积极实践者,曾有三部城市图书馆空间变奏曲引导在前,现在更是在活动组织和策划的岗位上不断探索图书馆活动空间扩张的可能性。但在具体的图书馆空间建构过程中,与传统的图书馆业务相比,图书馆文化场所功能的拓展存在一个边界问题。与图书馆包罗万象的馆藏有关的各种文化功能建设中,我们该如何拿捏?是不是图书馆应该做的业务?图书馆可以、可能做到什么程度?
1知识基础上建构活力多元文化空间
1. 1建构与消融
城市图书馆在与各种社会文化机构的多元合作和来往中,在多元文化服务的创新和供给中,需要最大程度的利用各种形式建构图书馆而不是解构和消融。文化的多元交融和发展中,有强势慢慢同化和解构弱势,也有多样共存。虽然在茶餐厅也可以点咖啡,但如果只是为了喝咖啡,消费者还是更喜欢去星巴克的吧!也就是说,城市图书馆所能提供的也就是接触各种表演艺术、文化展示的机会而已,城市图书馆所推送的那些看的、演的、玩的……都有一个立足点,那就是推动思想、智慧、知识的交流和生长,因为“科学与哲学来自休闲”,城市图书馆所指向的是科学与哲学而不是休闲本身。
1. 2知识论与文化论的结合
对于图书馆的空间认识,一种是基于知识的,主张图书馆是公共知识空间。图书馆是公共知识空间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不仅承担了公共空间的永恒意义和价值,同时也与其他公共知识空间形式,如学校、博物馆等有着不同的特质,图书馆要以提升公众知识理性为己任。[2]另一种是基于文化的,主张图书馆是文化空间,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图书馆具有平等性、公益性、开放性、人文性等文化特质,充分发挥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功能,需要重视图书馆作为“场所”的作用,重视开展各种读者活动,重视新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3]从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来看,作为文化和“场所”的图书馆空间理念在公共图书馆领域得到了更多实践上的探索,作为公共知识空间的图书馆理念在学校图书馆领域得到了更多实践上的探索。笔者以为,知识论与文化论本就有重合之处,二者并无悖论,但在实践探索中,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知识工具性的一面有弱化的趋势,而文化场所功能有强化的趋势。即使如此,知识仍然是图书馆空间建构的本质和主旨,而文化场所功能也将是图书馆的主要职能业务拓展形式,在实践中要将二者有机结合。
1. 3文化生态群落中的博弈
当然,城市图书馆所承担的教育功能不同于任何教育机构的功能,城市图书馆的口述资料保存功能也不同于档案馆的档案功能。同与不同之间,既要有自己的主旨,又要有适当的扩张和生长,在知识的基础上,活力来自多元。对应于城市图书馆知识的多种多样,对应于特色与专题图书馆,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土壤之中,城市图书馆的公共文化空间,也将有着多种的可能和生长。公共文化空间绝不是一个泛泛的存在,有公共文学空间、公共艺术空间……等等多元的存在。任何一种形式的文化空间,都有一个庞大的生态群落组成:有公益性的,如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有教育性的,如学校、科技馆、历史纪念场所等;有商业性的,如书店、影剧院、歌舞厅等;有休闲性的,如主题公园、茶馆、咖啡馆等。[4]这些生态群落之间是彼此联系,共同进步和发展的。城市图书馆如何能成功的获益于这些群落,在空间和场所的建设上不被边缘化,这是一个需要探索和思考的问题。在公益性的公共空间中,相比于博物馆、文化馆等,城市图书馆在空间的建设中以丰富的文献和多层次的读者资源而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当然如能与文化馆等场所的人才优势相结合,便更是相得益彰;即使与教育性的学校等公共空间相比较,城市图书馆也是有着功能更为宽泛的优势,当然,学校等教育性空间在人才和资源上有着更为专一、专业的优势,城市图书馆要知已知彼,扬长避短;与商业性和休闲性的公共空间相比较,城市图书馆在品质、形式的多样和运作等方面虽然不占优势, 但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公益、免费等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2城市图书馆文学公共空间的建构条件
2. 1关于文学公共空间
关于文学公共空间,陶东风先生曾作过如下界定,它是“一个独立于国家权力场域,由自律、理性、具有自主性和批判精神的文学公众参与的交往—对话空间”,这种观点强调了公众参与和对话。黑龙江大学李群博士曾对文学公共空间做了深入考察,认为社会生活中的“公共空间”是多元存在的,其中也存在着一个文学空间。他对文学公共空间中的各种场所、媒介等都做了相关论述,其中关于媒体所营造的文学公共空间的论述给了笔者最深的印象,在这个空间中,作者、编辑出版者、读者共同参与,作者与读者之间,作者与编者之间,读者之间,作者与作者间可以进行自由的讨论争鸣。[5]
2. 2城市图书馆:拯救文学公共空间
2. 2. 1文学公共空间:从主角到配角
近代以来,在社会公共空间中,文学公共空间的建设是走在前面的。在18世纪欧洲的咖啡馆,电影院,各种沙龙,以及报纸、杂志等场所,公众通过文学艺术的讨论聚集起来,随后讨论的话题从文学问题转向其它。近代中国公共空间的建设,始于19世纪90年代末期,报纸、学堂、学会层出不穷,形成了公共交往和公众舆论的基本空间,其中,文学也充当了社会公共空间的主角,文学公共空间的建设走在了前面。[6]20世纪之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文学甚至开创了历史本身。相比于近代,对于实用和致用的追求,现代文学公共空间的地位给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做了让步,无论是报纸、电视节目还是互联网上, 文学的份额越来越小。[7]
2. 2. 2城市图书馆:给文学留片天空
图书馆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的繁荣与图书馆的繁荣紧密相联,当近代文学活跃于公共空间时,图书馆也由藏书楼开始向普通百姓开放。文学的普世价值和对于个体精神的指引和关照,与图书馆普遍、均等的理念和价值不谋而合。正是骨子里的天然联系,让作家们对图书馆有着深厚的感情,尤其是一些著名作家直接推动着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虽然图书馆与文学有着如此亲密的关系,但在文学公共空间的建设中,以往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媒体、学校等,城市图书馆的作用没有得到更多的开发和利用。伴随着新世纪以来城市图书馆的建设浪潮,城市图书馆的功能不断得到拓展,尤其是作为场所的空间功能得到不断开发。相比于服务于专业群体的文联、作协等,城市图书馆在面向普通大众的文学公共空间的建构上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在文学倍感寂寞的现代社会,公共空间、强势媒体中的文学公共空间面临挤压之势,城市图书馆资源和场所的全开放,为民众和文学留下了一片难得的自由天空。首先城市图书馆有文献资源优势,可以形成学习、研究的氛围和环境,研究文学、搞创作,恰恰适合在图书馆进行! 城市图书馆在文学空间的建构上的第二个优势是读者优势,作为普遍、平等,面向所有市民开放的图书馆,其读者对象众多,层次丰富,为每一个人提供了接触文学的机会和空间,率性的发言、自由的论辩、闪光的见解以及突现的灵感,会在这个公共空间自然形成!
3城市图书馆文学公共空间的建构实践
科技的发达、资讯的便捷,人与人之间信息的沟通和知识的获取无所不在和无所不能的趋势中,很多中介和媒体都有了隐隐的生存压力。以往由强势媒体所构建的文学公共空间也很难扩张,作者与读者借助网络可以、可能的沟通方式多种多样时,作为场所的文学公共空间有了扩张的可能。而城市图书馆新馆建设浪潮中,空间场所文化功能的扩张正好与文学公共空间对场所的需求相契合!
3. 1讲座和展览
在新世纪以来城市图书馆新馆的建设浪潮中,具空间场所功能的城市图书馆开展各种讲座、展览等成为一种常态,其中文学也活跃在这样一种常态空间场所的建设中。打开各个馆的微博、微信的活动介绍,文学类的讲座、展览也不少。如4月12日,东莞图书馆市民学堂468期讲座邀请知名散文家,大型文学期刊《钟山》主编贾梦玮做主题为“文学对我们的意义——由毕飞宇《推拿》等作品谈起”的讲座。4月12日,深圳图书馆南书房有“《红楼梦》与唐诗之间的关系”讲座。4月18日到5月7日,杭州图书馆新馆有中外文学名著插图展。
3. 2读书会
2014年的“图书馆读书会与阅读推广”会议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读书会在图书馆是兴盛的,图书馆界对读书会的发展很关注。在图书馆的各种读书会上,文学也是频繁而活跃的。如上海闵行区图书馆主办的敏读会,选读书目立足于深度、经典、品位、有益,所选书目中不乏许多文学经典,如普鲁斯特的《追寻逝去的时光》、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木心的《哥伦比亚的倒影》,以及《红楼梦》《世说新语》《霍乱时期的爱情》等。又如上海长宁区图书馆的两个读书会组织——“外文图书漂流”读书会与“虹桥书缘”读者沙龙,关注中外文学的最新动态,每月定期开展读者交流活动。相比于其他,在浅阅读、碎片阅读泛滥的当代,文学读书会的有组织、有主题、有群体,最适合文学深度阅读的推广。
3. 3读书沙龙
在近代文学公共空间的发展上,沙龙是一种小圈子的社交方式,备受贵族阶层的欢迎,其中第一个举办文学沙龙的是法国的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8]新世纪以来,城市图书馆文化空间场功能的开发中,沙龙这样一种形式也得到了发展,一些读书沙龙很有品位和特色。在文学读书沙龙的建设上,比较有特色的有上海长宁图书馆的涉外文学类沙龙和上海图书馆的经典文学沙龙。2012年开始,上海长宁图书馆定期举办涉外文学类沙龙,邀请中外著名作家、学者、研究者开展对话与互动,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文学最新动态的交流之窗。2012年开始,上海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心开始主办经典文学沙龙,推介的作品有《包法利夫人》《纯真年代》等等,2015年最新的推介有4月份的毛姆作品《刀锋》《人生的枷锁》。此外,杭州图书馆也有作家公社“诗情话意”文学沙龙,2015年3月15日,杭州图书馆文学沙龙的首次活动是为一位农民作家张路福举行纪念活动,邀请作家幼子作题为“种字造文——谈我的农民父亲路福晚年的写作”讲座,与现场的40多位作家、诗人和文学爱好者展开交流分享。[9]
3. 4读书节目
电视与读书,电视读书节目,也曾为文学的公共空间建设作出过贡献,法国的电视读书节目主持人贝纳尔·毕沃,近30年来,曾把昆德拉、金斯堡、纳博科夫、杜拉斯、萨冈等一批作家带到电视观众面前。[10]城市图书馆也是电视读书节目的积极推动者,上海长宁区图书馆与上海故事广播合作的一档文学对话节目“星期广播阅读会”,邀请中外著名作家、学者对最新出版的文化作品、热点文化现象与读者互动展开对话,展示了城市图书馆在文学公共空间的建设上在多媒体途径上的拓展。
3. 5公益课堂
由于城市图书馆直接面向广大读者的有利条件,一些作者直接进入图书馆开设公益课堂普及文学知识,提高市民文学素质和修养。如安顺市文联、安顺市作家协会、西秀区作家协会共10名作家,现场为安顺市实验学校、安顺市第八小学50余名学生讲解了童话阅读相关知识,并对部分学生请教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和指导。此次活动作家走进图书馆,与学生面对面、一对一的交流拉近了学生与作家的距离。[11]又如南宁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的文艺小童星园地,2015年推出兰子原创新儿歌暨中国小音乐家小舞蹈家比赛声乐示范曲学唱公益课堂(每月一堂课),作家带领儿童练习简单的发声、开嗓,一起背诵歌词,观看歌曲MV以及现场演唱。[12]这些形式多样的公益课堂探讨,也展现了城市图书馆在文学教育和普及上的探索,是一种深度的文学交流空间。
3. 6诵读活动
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诗文诵读,是提高文学修养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图书馆各种读书活动上,诗文朗读活动相对比较普及,其中,上海图书馆的朗诵艺术团比较有代表性,形式涵盖了朗诵会、朗诵专题讲座、朗诵培训、省际交流、朗诵大赛等,从1999年举办“纪念上海解放50周年诗歌朗诵会”以来,以语言为载体,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学活动。
3. 7演绎活动
为了让市民有更多的文学体验,以各种有趣的形式介入文学,城市图书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技术载体,将文学的文字活化、立体化、情景再现,给予了市民各种文学演绎探索的机会。如小说剧,武汉图书馆与剧团合作将著名作家方方的小说《桃花灿烂》改编成同名小说剧,为小说主动出击找受众,通过舞台为小说找到读者。[13]又如读书剧,在深圳读书月,一个图书馆退休人员和她的团队,从《深圳当代短小说8大家》中分别挑选出一个作品改编为读书剧,每个剧目的表演时间为5~8分钟。“读书剧”不但成为深圳本土文学作品展示的一个窗口,也为喜爱读书和表演的读者提供展示平台,增加了读书情趣,让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在读者的眼前生动活跃起来。[14]当然,儿童文学领域和低幼的绘本阅读领域,文学的表演性质更强,城市图书馆为此获得的效果更佳。
3. 8其他
除了以上,还有各种形式的作者与读者的交流活动,为作者和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交流空间。如作家研究会,上海长宁区图书馆与上海文联联手创办“海上女作家研究会”,邀请中外女性作家分享创作心得,以文学交流为主旨,引领读者将知识阅读、看书学习溶入生活之中。又如书香生日活动, 2009年,北京东城区图书馆通过广播节目向社会各界邀请了55位爱心读者与盲人作家张骥良共过书香生日。[15]
从城市图书馆文学公共空间建构的探索实践来看,通过讲座、展览、读书会、读书沙龙、朗诵、电视读书节目和舞台演绎等等形式创建了作者与作者、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的交流互动空间,既有文学交流的深度又有文学交流的广度,既提升了人气又坚持了品位,既迎合了市民口味又引导了市民的文学素养积累,这种在知识基础上的活力多元文化空间的建构既凸显了城市图书馆知识引领的本质,又展示了城市图书馆活力多元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小林.图书馆成为“第三空间”[N].人民日报,2009-09-02(013)
〔2〕王子舟.公共知识空间与图书馆[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4):10-16
〔3〕〔4〕肖希明.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价值[J].图书馆论坛,2011(6):62-67
〔5〕李群.浅论“公共空间”中的“文学空间”[J].学习与探索,2010(2):176-178
〔6〕李群.近代中国“公共领域”中的“文学公共空间”[J].学习与探索,2011(1):194-196
〔7〕南 帆.文学与公共空间.南方文坛[J].2008(4):43-47
〔8〕百度百科[EB/OL].[2015-04-01].http://baike.haosou.com/doc/245770-260141.html.
〔9〕余弦.市图书馆为一位农民作家举办纪念活动[N].杭州日报,2015-03-17
〔10〕王彦.读书节目挣扎生存边缘 《开卷八分钟》8年后停播[N].文汇报,2015-01-09
〔11〕侯舟舟.贵州省文联副主席、安顺市文联主席姚晓英给学生讲写作方法[N].贵州都市报,2014-06-12
〔12〕王雨.词曲作家兰子做客少儿图书馆[EB/OL].[2015-03-18].http://www.nnwb.com/html/2015-03/17/content_141187.htm.
〔13〕杨扬.方方小说剧走进武汉图书馆[N].楚天金报,2015-04-05(9)
〔14〕郑恺.读书月首创“读书剧”立体化呈现本土作品[N].深圳商报,2013-11-22(C01)
〔15〕图书馆邀读者为盲作家庆生日[EB/OL].[2009-06-26].http://www.bjdch.gov.cn/n3952/n3954/n3955/c76155/content.html
The Construction of Dynamic Multicultural Space on the Basis of Knowledge——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Library’ Literature Public Space as an Example
Liao Xiaomei
[Abstract]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space expansion of urban libraries from the aspects of construction and ablation, combination of knowledge theory and culture theory, and the game of cultural ecological community. The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oposal of constructing cultural space based on knowledge for urban libraries. Finally,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urban libraries can create an interactive space by means of lecture, exhibition, reading club, reading salon, recitation, television reading program, stage interpretation and so on. The creation of dynamic multicultural space on the basis of knowledge not only manifests the essence of “knowledge leads urban libraries”, but also shows the creative ability of urban libraries.
[Key words]Cultural space; Construction; Urban library; Literature public space
〔作者简介〕廖小梅,女,研究生,副研究馆员,参加各级课题十几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本文系东莞市2015年哲学社会科学立项课题“东莞市民介入文学经典的途径与优化策略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为2015JYZ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