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中的中国图书馆学实证研究——“图书馆学实证研究博士生学术会议”5年回眸

2016-04-11 20:31:31宋志强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图书馆学学术会议博士生

宋志强 亢 琦

(聊城大学图书馆,山东聊城 252000)



前进中的中国图书馆学实证研究
——“图书馆学实证研究博士生学术会议”5年回眸

宋志强亢琦

(聊城大学图书馆,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是科学活动的重要保证,通过对我国图书馆学实证研究发展进行总结,并结合5届“图书馆学实证研究博士生会议”的内容、规模和影响进行分析与整理,以期对中国图书馆学实证研究有一个阶段性的了解;文章结合5届学术会议,总结了国内图书馆学实证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发现图书馆学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更加科学与规范,呈现出多学科间交融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图书馆学实证研究博士生学术会议

引言

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研究方法决定了整个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并对研究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实证主义认识论与方法论因强调通过现实经验了解事物与社会现象,获得了科学研究共同体的长久认可与推崇。以心理学、社会学等为代表的社会科学已经将实证研究方法的训练作为研究者的必修课。图书馆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部分,理应接纳并在本学科内培植实证研究方法,使其成为图书馆学研究者的研究手段之一。然而,我国图书馆学研究长期以思辨、感悟为主,研究成果鲜能积累、传承。其中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缺乏科学、可靠、有效的研究方法,使得研究过程难以重复,研究结果得不到验证。在我国图书馆学发展中,我们缺席实证研究这一重要课程,因此,急需推广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本学科的研究特色。

在如上的情境下,更新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观念,发展与图书馆学相适应的研究方法,对于学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当今学术研究,要想赢得其他学科学术上的尊重,学术研究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及在研究方法上与其他学科的接轨,是非常必要的[2]。在探寻研究方法的道路上,我们不难发现,1995年之前,几乎未见实证研究的相关论文,论文数量自2005年才出现增长的态势[3],2007年“馆员快乐指数研究”[4][5][6]一组文章,正式揭开了实证研究的大幕。恰逢“图书馆学实证研究博士生学术会议”5年之际,文章将对我国图书馆学实证研究发展进行总结,并结合5届学术会议的内容、规模和影响进行分析与整理,以期对中国图书馆学实证研究有一个阶段性的了解。

1国内图书馆学实证研究发展简述

实证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的、可认知的,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在社会科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是通过实验、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得数据,再经过统计分析获得变量之间的关系,在保证信度、效度的前提下,以获得科学研究结论,其目的是理论检验[7]。曹树金在《美国图书馆学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主题及研究方法分析》一文中指出,“与研究主题所体现的直接面向图书情报工作实践的特点相对应,研究方法以实证研究方法为主。”[8]李超平在《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互补》中指出,从图书馆学学科建构的角度,纯理性的、思辩的思维方式永远是需要的,但对于直接面向应用,通过调查与论证、比较与分析来获得对现实的精确的、准确的认识是思辩研究所不能及的,也是不能替代的。”[9]在1995-2009年,对图书馆学实证研究学术论文的统计中发现,实证研究受到了图书馆学界的重视,但是在研究主题和研究水平等方面表现的参差不齐[10]。赵微等对2004~2008年间12种期刊刊载的实证研究文章研究后发现,存在样本选取上的非规范性,数理统计技术运用上的欠缺,研究者缺乏客观中立性等问题[11]。2008和2009年连续两年,徐建华呼吁规范性的实证研究、切切实实的数据调查,科学、可靠的分析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要用数据说话,让空谈走开”[12]。尽管图书馆学实证研究相关论文数量保持着稳定的增长,但是总体比重较小,另外,对于数据的利用和挖掘的广度和深度不高,最为重要的是体现在研究设计、样本选取、数理统计技术运用等方面规范性的欠缺,缺乏对数据的科学分析手段已成为图书馆学实证研究的软肋,“实证是行动,更需要规范”[13]。笔者利用CNKI、万方、维普三大中文数据库,对2010年至今发表的图书馆学实证类文章分析发现,无论是文章的数量和研究方法应用的规范性上,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这期间,“图书馆学实证研究博士生学术会议”对整个图书馆学实证研究的学术生态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图书馆学实证研究博士生学术会议”发展历程

截止到2011年11月,国内共有27所高校开设了本科专业、42个硕士授权点、9个博士授权点、5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后工作站。虽然从数字上看还差强人意,然由于整个学科的研究基本处于思辨性占主导和引领地位,致使学术研究的积累性较差。本领域中虽有不少有识之士努力想有所改变,但见效不大,主要原因是不得其法,没有抓住问题的症结,依然试图沿用传统的思辨方法来进行改善和改变,结果自然是于事无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由南开大学徐建华教授组织的“图书馆学实证研究博士生学术会议”顺时而诞。

2.1图书馆学实证研究·规范·创新·推广

2011年11月18-21日,第一届“图书馆学实证研究·规范·创新·推广”博士生学术会议在南开大学商学院成功举行。会议上一般性地介绍规范性实证研究的特点,重点介绍问卷调查方法,运用具体的问卷调查数据,全体与会者进行了实际操作。作为首秀,会议的圆满落幕,一方面在行业内推广了规范性实证研究的方法,展示了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研究的水平与形象,同时,正式打出了“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南开学派”的大旗。正如本次会议关键词所描述,会议对未来中国图书馆学实证研究的规范性提出了希望,并创造性开拓了免费性、实践性、草根性的办会模式,将图书馆学实证研究的方法试图推广到更广阔的研究空间。

2.2图书馆学实证研究·规范·拓展·超越

2012年8月23-27日,第二届“图书馆学实证研究·规范·拓展·超越”博士生学术会议在南开大学商学院召开。本次会议目的是强力推广规范性实证研究方法,巩固去年会议成果,力争引领和改造国内图书馆学研究生态。在保持上一年特色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内容:首先,在方法上增加深度访谈,让与会者对访谈有了初步的了解;其次,来自重庆少儿图书馆的刘方方老师,针对已经公开发表的实证研究论文进行了评点,用具体的实例,告诉与会者实证研究中存在的欠规范之处。

通过这次会议,与会者对规范性实证研究的内容、程序和方法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了解了当今实证研究存在问题的类型,对于今后如何进一步进行学术研究更加明晰。在闭幕式上,徐建华教授呼吁“中国出现芝加哥学派的条件已成熟,当代的博士、硕士们应该有自己的学术担当,倡导规范性的实证研究。”[14][15]

2.3图书馆学实证研究·规范·突破·延伸

2013年7月3-7日,第三届“图书馆学实证研究博士生学术会议”如期而至。会议的主体安排为图书馆学实证研究三种常用方法的介绍与演示,即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实验。本次会议增加了实验方法的讲授与演示。首次在国内图书馆界将实验方法推送到与会者面前,令与会者耳目一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杨海波副教授详细介绍了眼动的相关理论、重要概念,展示了眼动实验在多领域的应用案例,并给出在图书馆学研究中引入眼动实验方法的建议。俞碧飏博士以“图书馆员内隐刻板印象”研究为例,介绍了实验方法在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研究中的成功应用。

经过三年积淀,会议内容已涵盖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验三种实证研究范式的主要研究方法。会议中眼动实验方法和内隐联想测验方法的引入,大大开拓了与会者的眼界、激发了他们对实证研究的兴趣、增加了图书馆学科在方法论上与其他学科平等对话的机会[16]。

2.4“图书馆学实证研究·2014”

2014年7月11-16日,“图书馆学实证研究·2014”博士生学术会议在南开大学商学院召开。这是徐建华教授团队自2011-2013年连续成功举办3届全国性博士生学术会议之后的第4届。会议举办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得到了图书馆界的热烈响应。本届博士生学术会议开始向国际化方向发展,会议参与者范围扩大到编辑出版领域,另外,本次会议的另外一个亮点是来自11家期刊的主编和编辑们同与会者们座谈,为了解彼此的想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均获益匪浅[17]。

根据前3届与会人员的反馈情况,最终决定本次博士生学术会议继续安排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方法、实验方法等经典内容;保留了对近年来图书馆学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的实证研究论文进行评点、核心期刊编辑座谈、海外论文发表指导、本系教师前沿研究成果展示等主题讲座。此外,在经典的深度访谈基础之上,延长讲授时长,增加对访谈材料的编码与分析等内容,完整地展示深度访谈的全过程;在上机操作获取数据的基础上,增加基于实证研究数据分析结果撰写论文的专题。本次会议还增设了诊断环节,现场为与会者解答他们在以往实证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效果极佳。

2.5“图书馆学实证研究·2015”

2015年7月8-12日,“第五届图书馆学实证研究”博士生学术会议在南开大学召开。连续5届的会议,在图书馆学实证研究方法的推广上,可以作为一个标志性的里程碑。从每一届的议题内容和影响中可以清楚的判断,中国图书馆学实证研究生态正走向美好的未来。从第一届的初露端倪,到第二届会议内容的拓展与超越,再到第三届研究方法的增加和第四届国际化元素的加入,会议一直在保留经典内容的同时,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在本次第五届的会议上,集中体现了国际性、公益性、实践性、跨学科性、草根性等特点。与前四届一致,与会者仍然包括5个群体,形成了以学生为主,教师、图书馆员、编辑、出版社共同参与,平等交流、相互学习的立体式学术氛围。

本次会议将国际性作为会议的重要议题,试图将会议推向国际化的舞台。会议再次邀请了美国克里夫兰州立大学(Cleveland State University)社会学系终身教授孙荣军作了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几个问题”的报告,重点从研究方法的规范性、结合具体研究事例和与会者讨论研究中变量控制等相关问题;美国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信息学院终身教授秦健在“Do No Harm:美国关于对涉及人的科研项目的机构审核制度”的报告中,重点讲述了美国的机构审查委员会IRB(The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的作用、申请程序、申请内容等,对于国内学者在海外发表论文有很大的启发;美国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学终身教授、“福布莱特学者奖”得主(Fulbright Scholar Program)刘燕权在“实证研究在美国”的报告中,对实证研究在国际中的认可度、实证研究的具体过程、类型、方法与步骤等进行了详实的解读,并肯定了国内实证研究近些年取得的进步,尤其表现在研究方法和技术等方面,但是同时指出缺乏扎扎实实的分析等问题;现就读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图书情报学院(Florida State University,School of Information)俞碧飏博士,在“美国图书馆学系与图书馆研究特点”的报告中,分析了中美两国图书馆学培养人才方式、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异同,并从多方面总结了美国图书馆学研究特点。

除了保留前4届议题内容,本次会议邀请南开大学冯琳博士结合丰富的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研究经验,向大家介绍了扎根理论方法论及其应用,澄清了扎根理论方法论与实证研究方法论之间的关系;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马惠霞教授在“问卷与量表辨析”报告中详细分析了问卷与量表的异同对于量表编制中的项目分析、信效度检验、预测等问题进行了讲解。

徐建华教授在闭幕发言中再次强调,“学术是天下之公器,每个研究者在研究方法面前都应是平等的,南开大学实证研究会议将承诺会议的国际性、公益性、实践性、跨学科性、草根性,为大家提供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共同影响图书馆学的研究生态。”

3结语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发现真理,积累知识。研究方法本身并不存在“好”或者“不好”,我们要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研究过程和研究对象,选择适宜的研究方法,一切本着认真负责的研究态度、严谨的研究作风来开展具体的科学研究。实证研究方法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的规范化与推广必将为整个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从而推进我国图书馆学学科的发展。连续5届“图书馆学实证研究”博士生学术会议的顺利举行,从2011年问卷调查法的“播种”;2012年访谈法与案例点评的加入;2013年实验方法的加入;2014年国际化初探;到2015年国际性、公益性、实践性、跨学科性、草根性模式的成熟,在这5年里,实证研究已经“开花、结果”。

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我国图书馆学应大力弘扬实证研究,这对改变图书馆学的学科话语权、拓展研究视野、丰富研究内容、提升整体的研究水平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8]。但需要注意的是,切勿陷入“左”的模式中,更不要陷入“伪实证”的研究泥潭。芝加哥学派倡导的图书馆学实证研究方法引领国外图书馆学顺着研究方法的大门步入社会科学殿堂[19]。在国内,尽管我国图书馆学错过了一次次的学科改造,但可喜的是,自2011年到2015年的5年时间里,在“南开实证研究学派”的影响下,我国的图书馆学研究方法,正在朝向多元并存,实证研究更加科学、规范的道路上前进。五年,是一个节点,更是一个开始。

参考文献

〔1〕吴慰慈.关于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2(3):18-20,89-90

〔2〕徐建华.引言:从实证的角度研究当代图书馆员的工作满意度[J].图书情报知识,2007(5):5-7

〔3〕廖利文.1995-2007年实证研究方法在图书情报学中的应用情况[J].现代情报,2008(10):57-60,64

〔4〕徐建华.当代图书馆员的“快乐指数”值得关注[J].图书情报工作,2007(6):5

〔5〕李超,徐建华,霍丽敏,田立忠.当代图书馆员“快乐指数”调查主报告[J].图书情报工作,2007(6):6-11

〔6〕秦阳,刘颖,田立忠.当今图书馆员快乐指数对工作满意度影响的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7(5):18-21

〔7〕陈晓萍,徐淑英,樊景立.组织与管理研究中的实证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9-110

〔8〕曹树金,陈忆金.美国图书馆学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主题及研究方法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1(5):28-33

〔9〕李超平.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互补[J].图书情报工作,2001(2):13-16

〔10〕石烈娟.图书馆学实证研究综述(1995-2009)[J].图书馆,2010(6):1-5,12

〔11〕赵微,徐建华,俞碧飏.近五年来图书馆学实证研究的回顾与分析[J].图书与情报,2009(6):45-50

〔12〕徐建华.用数据说话让空谈走开[J].图书情报工作,2008(4):5

〔13〕徐建华.实证是行动更需要规范[J].图书情报知识,2009(5):5-6

〔14〕卢正明.“图书馆学实证研究:规范·拓展·超越”博士生学术会议综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5):89

〔15〕王翩然,宋志强.2012年“图书馆学实证研究”博士生学术会议在南开大学举行[J].图书馆论坛,2012(6):181

〔16〕陈嘉茜,王翩然.2014“图书馆学实证研究”博士生学术会议综述[J].图书馆学研究,2014(20):100-101,5

〔17〕王茉瑶,付敏君.南开大学成功举办“图书馆学实证研究·2014”博士生学术会议[J].图书馆论坛,2014(8):125

〔18〕邱五芳.中国图书馆学应进一步弘扬实证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1):16-21

〔19〕刘璇.芝加哥学派——中国图书馆学实证研究之殇[J].图书情报工作,2009(13):46-49

The Empirical Research for Advancing Chinese Library Science——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Five-time “Empirical Research in Library Science for Doctoral Academic Conference”

Song ZhiqiangKang Qi

[Abstract]The scientific and normative research methods are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scientific activities. The study summarizes the status quo of empir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library science, and aims to have a primary understanding of it, combining with the contents, the scales and impacts of five-time “Empirical Research in Library Science for Doctoral Academic Conference”. In addition,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domestic empirical study in library science; it is foun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in library science is becoming more scientific and normative, showing a great multi-disciplinary trend.

[Key words]Library science; Empirical research; Doctoral Academic Conference

〔作者简介〕宋志强,男,1980年生,博士,馆员,已发论文数篇;亢琦,男,1984年生,博士生,已发论文数篇。

[中图分类号]G250.13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图书馆学学术会议博士生
2023 年宁夏图书馆学会年会顺利召开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安全(2021年4期)2021-05-19 07:56:52
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陈桂蓉教授
唐都学刊(2017年6期)2017-11-27 06:08:05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王永平教授
唐都学刊(2017年6期)2017-11-27 06:08:05
关于召开第18届24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的(第一轮)通知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拜根兴教授
唐都学刊(2017年3期)2017-05-25 00:37:34
学术会议通讯
广州文博(2016年0期)2016-02-27 12:49:26
中国图书馆学之当下:反思与瞻望
图书馆论坛(2014年9期)2014-03-11 18:48:08
第十八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通知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
图书馆界(2013年6期)2013-03-11 18:5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