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玲 蒋荣华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湖南长沙 410011)
15例CCU AMI患者的心理应激及护理疏导
吴玲 蒋荣华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湖南长沙 410011)
目的:探讨重症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内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心理应激和护理疏导方式。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中选出15例,其均进入重症冠心病监护病房内接受治疗,对这些患者的心理应激表现进行研究,同时记录采用护理疏导后患者的抑郁和焦虑心理变化情况。结果:15例患者治疗前抑郁评分为(18.61±3.72)分,治疗后为(8.47± 1.08)分;治疗前焦虑评分为(30.22±9.17)分,治疗后为(10.18±1. 26)分。患者治疗前后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护理疏导方式能够有效缓解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使其能够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接受治疗,稳定病情。
急性心肌梗死 心理应激 护理疏导
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其危害较重的病症即为急性心肌梗塞,该类病症发病较急,并且病情较为严重,患者在发病后需要进入重症冠心病监护病房进行治疗,同时治疗费用十分昂贵。因此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影响也非常大,利用药物是难以改善这种情况,必须采用适当的护理疏导[1]。本文及是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理应激和护理疏导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从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选出的1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患者的年龄从51岁至82岁不等,平均年龄为(68.12±4.31)岁,其中首次发病的患者共13例、复发患者共2例。患者中具有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共9例、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共6例。
1.2 方法
1.2.1 对应激情绪的疏导护理
1.2.1.1 紧张和恐惧情绪疏导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本身会出现严重的心率不稳情况,此时如果再出现紧张或恐惧的应激情绪,必然会影响患者交感神经的兴奋度,使得儿茶酚胺的分泌量明显上升,导致血液异常升高,心跳速度加快,使得心肌的耗能增加,进一步加剧病情。因此必须将这些问题告知患者,并且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所有操作有条不紊,护理人员的态度也要冷静和沉稳,不能出现任何慌张的情况。同时要将心理护理引入到疏导护理当中,对患者心理情绪的变化进行记录,这样可以帮助护理方案的选择[2]。
1.2.1.2 抑郁和焦虑情绪疏导
根据临床研究显示80%以上的心肌梗塞患者均会出现抑郁和焦虑的情绪,尤其是在入院后5d内该情绪表现更加明显。为此,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对患者表现出无微不至的关怀,采用鼓励的话语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引导,并告知患者如何在出现负面情绪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同时在患者病房内播放柔和的音乐,对于意识保持清醒的患者还可以为其播放电视娱乐节目,但要注意不可使患者的情绪有过大的波动,应以轻喜剧或音乐疏导为主。
1.2.1.2 不在乎和依赖情绪疏导
不在乎心理主要体现在年龄较轻的患者身上,其对自己的恢复盲目自信,在于护理人员描述当中弱化自身感受,导致护理人员无法正确掌握患者的病情。对于这类患者应采用健康知识教育方式,并耐心为其讲解治疗不及时的危害,使患者能够进一步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而依赖情绪则多发生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其一般对自己的病情恢复没有信心,即使在病情稳定后也不会主动进行康复训练,长期发展会导致肌肉和脏器功能衰退。对于这类患者护理人员也必须进行有效的疏导,并利用病房内典型的病例讲解让患者了解过度依赖的坏处,积极配合护理干预。
1.2.2 行为疏导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就要开展行为疏导护理,应告知患者及家属后期的治疗方案、药物使用注意等,同时为患者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恢复方案。稳定期早期患者应以流食或半流食为主,每餐不宜过饱,应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并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要遵循护理人员的安排进行床下康复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以30min为宜,结合卧床静养慢慢调理[3]。
本次研究中,15例患者治疗前抑郁评分为(18.61±3.72)分,治疗后为(8.47± 1.08)分;治疗前焦虑评分为(30.22±9.17)分,治疗后为(10.18±1.26)分。患者治疗前后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经常发生心理应激,这主要是由于该类病症的发病较急,病情较严重,患者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发病,加之患者会感到心前区明显疼痛,伴有出汗症状,这种感觉和濒死状态相似,因此患者的心理会长时间处于恐惧状态,并由此引发抑郁、焦虑、不合作等情况。另外患者发病后大多数日常生活需要在床上进行,对于环境的陌生,大小便方式的改变等都会使患者心理产生变化。此时必须采用相应的护理疏导工作,针对于患者实际的心理情况,对其抑郁和焦虑心理进行缓解,并纠正患者不在乎和依赖性心理,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4]。
[1]李玉兰.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理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12,19(02):13-15.
[2]张作记,王长谦,崔元谦.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影响因素及干预[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12,07(04):309-314.
[3]周英,尢黎明.冠心病病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38(11):836-837.
[4]戴琳峰,杨晖,何蓓芳.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38(10):795-796.
R47
A
1674-2060(2016)02-01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