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辽宁省西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辽宁铁岭 112400)
鲜食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王伟
(辽宁省西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辽宁铁岭 112400)
在乳熟期采摘的玉米果穗我们通常把它称为鲜食玉米,这种类型的玉米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用作加工。鲜食玉米可分为笋玉米、糯玉米、甜玉米等诸多品种。它既可以作为粮食也可以作为菜肴,并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口感,风味独特,颇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特别是作为黑色食品的黑玉米,在我国的各大城市中备受青睐。从种植成本、生长期以及适应性等方面来看,与其他玉米相比鲜食玉米都有较大的优势,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因此实现鲜食玉米产业化生产,对农民的增收、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提升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鲜食玉米 病虫害 防治
鲜食玉米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这也是导致病虫害频发的主要诱因。鲜食玉米进行病虫害防治时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通常情况下采用的措施主要有:生态措施、物理措施、生物措施以及化学措施等。另外,在进行鲜食玉米生产过程中,要注意对农药、化肥等进行管控,实现生产的无公害化。
(1)要仔细认真地进行种子的挑选。为了有效地提升出苗率、使苗长得整齐茁壮,那么就要选择那些颗粒饱满、大小均匀、无病虫损害的种子。
(2)对施肥进行有效控制,有机肥、磷钾肥相互搭配使用,尽量做到配方施肥。
(3)清除田间的杂草,消灭害虫栖息地及虫源基数。可在播种或移栽前每亩喷洒50毫升乙草胺乳油和50千克水的稀释液。
(4)对播种时机进行有效地掌控,尽量选择在冬春季节进行,避开病虫害爆发的高峰期。同时要注意作物间科学合理的轮作。
(5)做好中耕除草工作。另外,为了保证鲜食玉米的食用安全,在采摘前半个月,不再施用任何农药。
对玉米螟、夜蛾等成虫可采用在田间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或利用糖醋液等物理措施来防治,而对产卵期的玉米螟可采用放蜂来进行防治。
生物防治措施主要采用微生物源或植物源农药进行防治。常见的生物农药主要有昆虫病毒制剂、苦楝素、苏云金杆菌制剂、鱼藤氰等。采用生物措施防治鲜玉米病虫害,既可以保护虫害的天敌,又可以有效地防治病害虫害。
主要采用化学药剂对病害虫害进行防治,效果最为明显,但是药害较大。现列举几种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措施:
4.1 玉米螟的防治
在喇叭口期,可撒1:10的白僵菌粉剂(或Bt生物杀虫剂)与细沙的搅拌物,每株玉米撒2克。也可采用Bt乳剂或0.01的杀虫素乳油1000倍液稀释对喇叭口淋喷,一个星期后再淋喷一次,效果更佳。
4.2 粘虫的防治
可采用糖醋液诱杀和药剂防治两种措施来进行。糖醋液一般情况按红糖1.5、食用醋2、白酒0.5、水1的比例配制,同时要添加适量的敌百虫,这样能够有效地防治粘虫成虫。药剂主要采用0.25的灭幼脲悬浮剂或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对水稀释喷雾,每亩用量大约为40克。在早晨与晚上各喷一次效果最佳。
4.3 蚜虫的防治
对玉米叶的背面喷洒0.1的吡虫啉或0.03的啶虫脒1500倍稀释液,每隔7至10天喷洒一次,2至3次即可。
4.4 玉米红蜘蛛的防治
通常采用0.18的阿维菌素或0.15的哒螨灵乳油2000倍稀释喷雾,效果比较理想。
4.5 夜蛾的防治
主要采用0.18的阿维菌素或0.05的锐劲特悬浮剂1500倍液稀释喷雾,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4.6 蓟马的防治
采用0.2的氰戊菊酯乳油3500倍液稀释喷雾或采用0.1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稀释喷雾,都能够成功的对蓟马进行防治。
4.7 地老虎
对地老虎的防治可采用毒饵诱杀与药剂防治结合的办法来进行。毒饵可采用2.5千克的花生麸,待炒香后拌入0.9的敌百虫晶体60克,兑水1千克,然后进行均匀搅拌,密封半天,晚间撒入地里。药剂防治主要采用0.25的溴氰菊酯乳油或0.4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灌根,效果更佳。
5.1 大斑病症状
鲜食玉米大斑病的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玉米叶片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枯,严重的时候整个植株全部枯死。这是因为大斑病的病毒主要对叶片组成造成损害。对鲜食玉米的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大斑病刚开始发病时,其斑点主要呈水渍状青灰色或灰绿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形状由小斑点发展为15至20厘米长,1至10厘米宽的棱形或长纺锤形大斑,颜色也由青灰变成淡褐色或暗褐色。有时会伴有黑灰色霉状物。发病后期,叶片干枯,植株出现死亡。这一病害危害较大。
5.2 小斑病症状
鲜食玉米小斑病的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出现半透明的水渍状褐色小斑点,然后逐渐扩大成为椭圆形,颜色也逐渐变成褐色或赤褐色,最后演变成暗褐色,也有暗黑色毒状物伴生。这主要是因为该病毒主要对叶片的叶绿组织造成破坏,使其光合作用降低,从而使玉米减产。小斑病能够对雌穗和茎秆产生病害,可造成果穗腐烂和茎秆断折,而大斑病则不会。
5.3 大小斑病害防治
可采用生态防治:第一,选择那些抗病害能力强的品种,确保从根本上降低感染率。第二,要进行科学合理的作物轮作,对田间、周围的杂草以及病株进行及时地清除,有效降低初次感染源。第三,要选好栽培用田,选择地势较高、利用排水、土质肥沃的地块,抑制菌丝体的数量。第四,对播种时机进行有效地掌握,尽量错开病害爆发的高峰期。第五,科学合理地做好水、肥等田间管理工作,促进玉米的健康成长,提升玉米的抗病能力。
也可采用化学防治:玉米大小斑病具有发病时间长,蔓延速度快的特点,因此要在刚开始发病的时候进行及时地防治。可采用0.5的百菌清与三哇酮混合稀释喷雾;也可采用0.5的百菌清与粉锈宁稀释喷雾;还可以采用0.4的瘟散乳剂或0.5的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稀释喷雾。隔一个星期后再喷雾一次,可有效进行防治。
总之,通过上面阐述,我们可以了解到鲜食玉米的重要作用,以及对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只要认真掌握相关技术环节,相信一定会预防和减少玉米病害与虫害的发生概率,从而减少损失,以增加种植者的经济效益。
S51/59
A
1674-2060(2016)02-00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