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微讯
文 程 楠[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司法局]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司法局扎实推进“一所一品”建设,大力提升了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水平。
突出地域特点,打造旅游环线法治文化品牌。万春司法所围绕“最美生态田园幸福小镇”建设,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地域特点,创新打造了国色天乡青少年法治乐园、星期八法治体验馆,在居民集中居住区,打造了学法治、安全法治等主题文化家园。
突出纠纷化解,打造“秀云之家”矛盾纠纷调处品牌。和盛司法所充分发挥“秀云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采取“专业+社会”的方式,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引入专业的律师团队参与调解,根据村民聚居区的特点,将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柔性化调解室、个人调解室整合起来,全区域共建有16个服务重点不同的“秀云之家”品牌项目。
突出为民服务,打造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品牌。柳城司法所结合中心城区人多地少、任务繁重的特点,坚持基础扩容与功能提升相结合, 协调街办将临街黄金铺面打造成一站式法律服务工作站,抓住街道旧房改造时机,建立标准化人民调解室、温馨聊吧,着力打造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品牌。
突出社会联动,打造特殊人群帮扶品牌。公平司法所围绕当前社区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人群存在的实际困难,以“帮扶工作社会化”为总体思路,结合区域特点,在“黄大姐保洁”公司建立了集食宿为一体的新型帮教安置基地,实现特殊人群回归社会的“软着陆”。
文 胡小平[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司法局]
为及时有效地调处群众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司法局完善五项机制,规范人民调解工作。
一是定期排查机制。以村居(社区)人民调解员和居民小组为依托,每月进行一次矛盾纠纷排查,重大节日和敏感期加大排查力度,对重点单位、人、事,进行重点排查,发现重大纠纷和集访苗头,随时上报。
二是处理报告机制。对走访排查、当事人主动反映及通过其他途径掌握的社会矛盾或诉求实行统一登记受理,建立台账,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矛盾纠纷指派到有关单位和部门,及时进行调解处理,并将各项信息汇总后,录入人民调解信息化平台。
三是会商研判机制。司法所对本地区矛盾纠纷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化解建议,定期报送党委政府和综治、信访等相关部门;乡镇(街道)每月、工作区每周召开一次社会矛盾情况通报研判会,对辖区内的重大疑难复杂社会矛盾纠纷提前谋划对策,做好防范措施。
四是多调对接机制。理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的衔接配合机制,建立医患纠纷、劳动争议、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等专业调解组织,设立价格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诉调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多方联调,及时对接的目标。
五是评查听证机制。建立依申请和依职权启动听证调解工作机制,除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依申请不公开调解的案件外,对一般纠纷案件依法实行公开听证,保障当事人表达诉求、提出意见、反驳辩解等各项权利不受限制。对辖区内重大有影响的复杂疑难信访案件,组织特邀调解员,召开信访案件评查会或听证会进行评查或听证。
文 韩璟亮[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清安司法所]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清安司法所积极探索青少年法治教育模式,从“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四个角度出发,切实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
加强学校普法建设。充分发挥学校作为法治教育主阵地作用,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推进辖区学校治安管理和学生法治教育建设。学法教育常态化,坚持把法治教育列为学习的必修课,从授课内容上说,从传统的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拓展到公益性法律,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法律知识面,增强学生公益责任心。
注重家庭普法教育。引导家长把道德教育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从小对子女灌输为人处世的优良美德和高尚情操,培养他们从小养成遵守校规校纪、维护公共秩序、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良好习惯。
拓展社区普法渠道。在社区普法教育中坚持实践教学为主,寓教于乐,使青少年在学习娱乐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组织离退休的干部、教育和法律工作者在社区中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
营造社会普法环境。对易激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公共场所,形成严管态势,有效抑制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做好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使之迷途知返,走自新之路。
文 李乐乐[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嘉莲司法所]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嘉莲司法所加强五项建设,不断提高司法所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规范硬件建设。按照规范化司法所外观标识和内务制度公示的要求,合理规划业务用房和功能设置,内务制度公示规范;结合司法所特色,形成楼道“法文化”、调解室“和文化”和“莲之韵”所务文化,制作了形象墙和宣传折页,规范了司法所的基础建设。
完善制度建设。制定目标责任考核制,每月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责任落实到人;健全挂点包干责任制,司法所工作人员分两组负责联系包干的五个社区,对工作进行指导,实现指导力量“全覆盖”;日常工作实行专人负责和AB岗工作制,对所
内各项业务工作,按照职能分工进行合理划分,确保工作的连续性。
夯实作风建设。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全所形成廉洁勤政、务实进取的氛围;组织司法所工作人员、辖区热心法律专业人士和部分表现良好的社区服刑人员,成立“爱心义工司法所服务队”,定期开展志愿活动;以“青年文明号”建设为抓手,扎实做好市级“青少年维权岗”的各项工作。
加强素质建设。注重业务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制定学习交流制度,定期组织全所人员开展业务研讨和信息调研,提升服务能力。强化与省内外司法厅、司法局及各区、各兄弟司法所的相互学习交流。
提升形象建设。利用网络电视、报刊、参观交流等渠道全方位、多形式地宣传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成效以及司法所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基层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典型事例等,树立司法所良好的社会形象。
文 宛通万 [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司法局]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司法局以精准扶贫为契机,采取四项措施,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识,巩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成果。
一是狠抓村法律图书角。在精准扶贫的同时,司法局充分利用村里的自身条件和资源,为村法律图书角配置了紧密结合农村居民生活实际的法律法规图书;精心组织编印《法律进社区(村)读本》《宪法知识读本》《农村常用法律知识读本》《普法作业本》,免费发放给村民和中小学生,为群众送去法律知识。
二是及时更新法治宣传栏内容。围绕新一轮的扶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筛选与农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张贴在普法宣传栏中,让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营造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
三是打造规范化调解委员会。按照“六统一”的要求,落实规范化建设的责任,做到人员、思想、精力、工作的“四个到位”,打造一支适应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专业调解队伍。
四是做优做强法律援助。加大法律援助宣传力度,提升法律援助知晓率。司法局畅通“绿色通道”,制定便民措施,积极开展法律援助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等便民服务活动,树立法律援助的良好社会形象。
文 董联强[ 安徽省霍邱县冯井镇司法所]
为确保辖区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安徽省霍邱县冯井镇司法所通过严把“四道关”,切实牢筑社区矫正监管安全防线。
严把精准排查关。健全完善社区矫正信息化每日核查机制,实现上下联动。每天确定专人对辖区社区服刑人员的手机定位、行动轨迹等情况进行全盘扫描查控,发现异常问题及时处置,记录在册,并每月进行通报。定期开展社区矫正集中排查走访活动,对重点人员进行深度排查,消除安全隐患。
严把精准研判关。每季度召开一次社区矫正形势分析研判会议,确保影响安全稳定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得到及时妥善解决。加强研判信息的通报,实现内部沟通和外部协调的有机互动,确保社区矫正工作规范有序。
严把精准管控关。依托社区矫正手机定位系统管理平台,对社区服刑人员出现无故关停机、私自不请假外出等突发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置,实现24小时全天候、全方位管控,切实有效预防社区服刑人员出现脱管漏管、重新违法犯罪等情况。
严把精准惩处关。进一步强化社区服刑人员外出请销假监管手续,严格执行请假评估、请假审批、动态监控和违规惩处等程序规定,确保社区矫正执法监管程序依法有序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