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陈丰华
巧用田园资源让农村幼儿美工活动回归“生态化”
文 陈丰华
农村幼儿园的周围富有极多低结构、多样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为我们开展艺术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尝试以生态的方式开展艺术实践活动,以“美工”为切入点,为孩子提供适合的学习方式,使幼儿艺术的天性得到发挥,使幼儿良好的个性得到发展,并能凸显幼儿作品的原创性。
自然资源 生态式 美工活动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贯彻实施,“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已经成为响彻云霄的一句口号。在实践中,我们努力尝试利用自然资源,开展生态式的美工活动,让真实、鲜活、有趣的活动回到幼儿的自然生活中来。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美工潜能,促进每个幼儿在美工领域中获得和谐可持续发展。
艺术源于生活。生活对幼儿艺术潜能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活动环境,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寻找生活、表现生活的美好情趣,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我们当地有个远近闻名的果园旅游风景区,发挥其特有的自然优势,充分挖掘自然资源,以幼儿园美工活动为活动突破口,让美工活动回归幼儿生活。
1.甄选材料,捕捉可利用的美工资源
农村自然资源是保证我们开展美工活动的重要前提。我们借助“果园”资源这一有利条件,组织幼儿去户外探寻活动材料,鼓励幼儿把能进行创作的东西都收集整理起来。我们发现果园里有着许多可用之材,直立挺拔的果树、五颜六色的花朵、垂涎欲滴的果子、飘飘洒洒的落叶都是我们的活动之宝。
2.师幼互动,创设不同年龄段的活动环境
“有特色的游戏主题环境”是我们注重创设的活动场所。平日里,根据季节特点、幼儿的生活经验,结合主题内容,进行合理布局,灵活创设。如:让小班幼儿把采摘来的水果进行水果拼盘活动;用切开的猕猴桃进行拓印游戏;在捡落叶的过程中,认识深浅不一的绿色。带领中班的孩子用收集到的各种秸秆进行物体制作;韭菜和秸秆做成的花、稻草扎成的草人、玉米骨组合拼贴的房子、棉花骨朵串成的风铃……孩子们把自己各种各样的作品布置在主题环境中,成为靓丽的“农家小院”。在大班幼儿动手操作中,注重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让他们把户外看到的景色画下来做成相框;用户外采摘回来的野花、野草进行插画艺术活动;用橡皮泥亲手捏一个青椒;画一本《玉米长大了》的连环画……在这过程中,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我们不会一味地追求漂亮、整洁、美观,而是更多地考虑幼儿的需要,考虑更好地发挥自然的教育作用,使之能充分地体现我们的主题特色。
3.变废为宝,挖掘幼儿自由创作的天性
幼儿是天生的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寻找周围废旧资源和材料,不断满足幼儿多种美工活动材料的需要。如:带幼儿把找到的各种叶子带回家,制作简单的叶子拼图、树叶门帘、苇叶风车、叶编蚱蜢等是我们常有的幼儿园美工活动。有时,孩子们把柳叶扎在自己的头上,编成一条麻花辫;有时他们把广玉兰的叶子穿起来系在腰间,跳起了草裙舞;有时,他们把玉米皮围在额头,拄着玉米秆,过起了火把节;有时,他们会拔一些芦苇捡一些树叶,为小鸟搭筑一个鸟窝;有时,他们会把各种野花戴在头上、串在腕间,真是多姿多彩,别有风情。就是这些来自生活情境中的美工活动激发起了幼儿无穷的创意,他们变废为宝,在自由的天地里创造出了令人自豪的美工作品。
在生态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展的美工活动,必须采用多样的活动形式,满足幼儿兴趣、学习方式、能力和同伴交往的需要,这样,幼儿在美工创作时发挥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才会突出幼儿特有的天性、个性和原创性。
1.灵活的组织形式:可以采用多种组织形式开展美工教学。如集体大型创作活动能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交流意识、分享意识;分组创作活动、分区创作活动、不同班混合分组活动、不同年龄的混合活动等,能增强幼儿广泛的交往技能,能共同完成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
2.自由的区域学习:在创设的区域游戏中,我们除了提供给幼儿多种美工活动材料,还鼓励他们能用自己的理解、想法、愿望去创作,如用各种黏土串成项链、做成点心;把旧毛线编制渔网、扎成网袋;用塑料瓶做成工艺品、花坛、洒水桶等等。
3.随机的生成活动:走出幼儿园,长得非常旺盛的野生植物随处可见。于是,将这些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引进幼儿园,孩子们一起参与编制技艺,共同学习用野生植物编制簸箕、笤帚、帘子……让幼儿在快乐的活动在中去发现、去创造。
总之,我们在“尊重儿童文化,注重生态教学,让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努力挖掘自然资源,使生态式美工活动能成为幼儿感知美、创造美、体验美的重要渠道。
(江苏省启东市大兴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