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精神、创业思维和商科教育

2016-04-11 12:10:08钟鸿钧
上海管理科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企业家驱动经济

钟鸿钧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上海 200083)

企业家精神、创业思维和商科教育

钟鸿钧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上海 200083)

本文讨论企业家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其对商科教育的含义。我们认为,双创的核心是培养企业家精神;中国的创业环境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特别地,商学院可以在推进创新创业方面发挥独特作用,通过在核心课程中增加相关创业课程来培养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双创;商科教育

1 引言

2015年在宏观经济表现欠佳的情况下,中央层面为了振兴经济推出了各种措施。其中李克强总理大力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尤其引人注目。“双创”推出后,引起了很多争论。公众甚至一些学者认为不过是中央为了解决就业困难而不得已推出的措施。创业和经济转型和发展有什么样的关系?企业家精神和创业是什么关系,和经济发展又是什么关系?经济转型对创业方向的选择有什么样的影响?任何一个创业企业,都必须考虑商业模式。到底什么才是好的商业模式,什么是创业企业的核心模式?另外一个方面,现实来看,创业者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是继续现在的工作,那么创业思维对于我们这些在工作的人,有什么样的启发?

本文讨论“双创”与经济发展、企业家精神与创业、创业思维与日常工作以及商学院如何在培养创业精神上发挥作用等问题展开讨论。基本的思路是从宏观看创业的意义到微观的创业思维如何帮助我们发展来逐步展开讨论。在文章的最后,我们讨论商学院如何在促进“双创”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2 “双创”与经济发展

讨论创业为什么首先要讨论“双创”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呢?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经济新常态需要更多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创业思维对于经济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经济新常态的核心特点是增速下移。新常态有三个问题需要理解。第一,经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很多人认为我们中国经济可能会经历断崖式的下跌,没有办法维持中高速增长了。我们认为,回答中国经济能不能继续中高速增长的问题,需要了解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及其构成。第二,经济结构的转型。经济转型的核心是什么?它和创新创业有什么关系?第三,中国经济现在到底是在发展的哪一阶段?理解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对于政府的经济政策、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战略,以及个人创业都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现在已经完成了从要素驱动,也就是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推动经济发展的阶段,进入了效率驱动阶段。“双创”的提法,实际上就是说中国经济要从效益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但是这个转变,不是凭空而来的,需要有准备,包括政府、企业家、个人及社会等各方面的准备,需要创造一个有利“双创”的生态系统,这样才能够从效率驱动顺利转型到创新驱动。

中国经济目前最大的挑战,就是寻找新的增长点。怎样保持经济增速,经济转型升级怎么去维持?能不能实现长期增长?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中央刚刚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真实含义。很多学者认为这是中央最新的政策思维转变。实际上这个变化早就有了。2015年6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就特别强调要“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创业知识产权保护”及“优化财税政策强化创业扶持”。从政策的层面来说,政府有没有决心来改善供给的标准,就是看政府会不会减轻企业的税负,这是供给经济学最核心的内容。10月16日,李克强总理《求是》一文指出,“创新是国家强盛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技术革命对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实现发展升级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这些其实都是此前政策的继续。

上述文件中提到的都是非常枯燥干巴的词语,怎么从企业的角度来理解它呢?我们可以从几个简单的例子来看。广州恒大亚冠决赛主场的门票,大家要排队购买。小米的手机,大家要排队买。星巴克的咖啡, 在很多门店也要排队购买。苹果手机,每一个新款都有很多粉丝排队购买。这些经济活动表面看都是在排队,但是为什么在排队?因为供不应求。为什么大家有这样的需求?是因为这个产品或者说这个服务,它满足了消费者的要求或欲望。这几个例子非常简单,但说明了从企业的角度看供给政策含义的核心,也就是企业要向市场提供老百姓需要的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我们生产了很多东西,但卖不出去,怎么办?只能刺激需求,让老百姓来购买这些东西。但是从供给角度看,就是我们现在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了,原因在于这些东西是老百姓不需要的。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就是要生产老百姓需要的东西。怎么才能生产老百姓需要的东西?这就需要创新。经济的发展需要转型升级,而转型需要创新。

经济长期增长取决于几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首先是资本,所谓投资的水平;其次是劳动力。但经济学家一直在讨论和研究的,甚至没有定论的最关键因素则是全要素生产率,它包含了技术进步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在一个非常简单的经济增长的框架下,我们可以看到,人均收入低的经济体通常会有更高的增长率。这很大程度上能够解释为什么不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像中国、印度等,在过去能够高速增长。因为我们的基础水平比较低,所以增长水平就会比较高一些。但是很显然,这不是问题的全部答案。现在很多人担心中国能不能跨越所谓中等收入陷阱,人均收入能不能一直增长,这就是人均产出的增长问题。人均产出的增长来源于人均资本存量和技术进步,但只有技术进步才能够导致人均产出的永久性增长。中国做为一个经济体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须要有技术的进步。而改善供给的核心就是要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而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则依赖于创新和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又包含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企业能否创新,能否实现转型升级,能否实现产品和服务的高水平供给,这是经济增长和转型的前提。

从1978年到今天,中国经济有三十多年高速增长。增长的源泉是什么呢?多伦多大学朱晓东教授在2012年的研究表明根本的原因在于企业效率提升,而不是通常大家所认为的投资增长。投资增长当然有很大的作用,但是朱晓东的研究表明中国的投资增长并不显得特别高。这项研究指出,1978年到2007年,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77.9%,也就是说大部分经济增长来自全要素生产率或者技术进步管理水平的提升。但即使是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经济效率提升空间实际上还是非常巨大的。因为目前中国人均GDP还是美国的20%,我们的基础水平还比较低。直到2007年我们的相对生产率仍只有美国的13%(改革开放刚开始的1978年,我们的全要素生产率只有美国的3%!)。朱晓东的研究指出,如果中国能复制日本和韩国战后经济成长的轨迹,中国还能够维持30年的中高速增长。日本战后50年代开始经济恢复增长,那时企业的管理水平,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大概是美国的56%,今天日本的水平在美国的83%左右。韩国1965年开始起飞时全要素水平是美国的40%出头,1990年已经接近65%,到今天韩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也已经达到日本的水平。中国台湾,1965年的生产率大概是美国的50%左右,而今天也接近日韩水平。中国现在相对生产率只有美国的13%,企业管理水平只有美国的20%多。从这个角度就可以看到中国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技术进步的空间非常大,我们相对水平只要达到美国的50%~60%,就会带来极长的增长。

现在一些悲观的人认为中国的投资增长已经到极限了,因为人口开始出现负增长,没有了人口红利。加入WTO之后,国内市场变成了全球市场,市场已经不能再扩大了。资本投入到了极限,人口红利也没有了,市场无法扩大了,那么我们的增长从哪儿来?答案只能是从全要素生产率,从技术进步中来。这是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双创”的根本原因。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还是能维持二三十年的中高速增长。仅企业管理效率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就有非常大的差别,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现在我们再从微观层面来看这个问题。中国企业管理水平和西方到底有多大的差别?根据斯坦福大学学者Bloom等的相关研究,企业管理水平最高的是美国,然后是日本和德国。中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在管理水平排名上非常落后。所以我认为中国的企业应该将重点放在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上。

创新包含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对于经济增长有极大意义。以中国的在线旅游公司携程为例。携程公司的梁建章和Bloom等通过随机对照实验的研究方法,发现通过让员工在家办公,可以帮助公司提高(参与实验)人均价值约2000美元,其中租金减少1200美元,人才流动减少导致的公司损失减少400美元,劳动成本降低300美元。这里还没有考虑其他方面的潜在收益。一个令人疑惑的问题是,如果这种管理创新对企业的绩效有如此大的影响,为什么之前没有企业采用这种做法呢?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企业还不了解这种管理实践,也意识不到潜在的巨大收益。这表明,提升企业管理的水平,提升企业家的管理理念,都有极大的价值。

对管理者而言,要更多去了解企业管理实践的做法,包括国外企业不同的方式,学习别人。企业要敢于尝试创新。不一定说要在技术上有很大的突破,创新也可以是非常普通的。日常生活中的东西,企业管理的日常创新,一样能够帮助我们提升企业的绩效,提升经济的增长。每一个企业都是经济体的一分子,企业的创新、管理绩效的改善,实际上就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3 资本和技术共同促进创新

现在的创业,有很多是跟资本和技术密切结合的。我们也可以看一下资本和技术到底对创新创业有怎样的驱动。全世界创新创业排名第一的国家是以色列,其次是美国。以色列的人均PE投资水平是美国的2.5倍,人均风险投资水平全世界遥遥领先。以色列的人均研发支出也远高于美国、日本和德国。而中国企业的研发投入远远不够,还有很大改善空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中,以色列企业的数量仅次于美国和中国,排名第三。以色列的创投非常活跃。2015年第一季度,有166家以色列科技公司获得融资,融资总额达到9.94亿美元,平均融资额达到600万美元。

美国的资本和技术又是怎样共同促进创新和创业的呢?风投是美国创业公司的主要投资人。从诞生到千亿美元市值,通用电气花了103年,微软22年,但是谷歌只花了7年,从成长周期就可以发现传统行业和科技类企业的差别。来自斯坦福商学院的研究发现,美国风投支持的公司占所有上市公司的43%,总市值的57%,占就业的38%,研发则占了整个市场82%。可以看出风投对创业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支撑了创新和创业。

全球一半以上的专利由个人和小企业创造,但80%的研发费用由大企业支出。也就是说从研发的投入和产出的比较来看,小企业研发的投入产出是最高的。在美国,创新和就业多数来自中小企业,8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来自中小企业,超过60%的新就业机会由中小企业创造。欧盟中小企业人均创新成果是大企业的两倍,德国太阳能专利技术70%掌握在中小企业手中。所以我们要关心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创新的主力军,也是创造就业机会的主力军。在创新活动,中小企业是非常有优势的,它们研发的效率要比大企业高。

中国的创业现状是怎样的?我们可以通过全球企业家监测网(GEM)的跟踪调查数据来评估。这个调查的样本是18-64岁的群体。在受访者中,有33%的人认为从现在到将来的6个月可能会找到创业的机会,自认有能力去创业的群体占比为36%。有创业意向的14%,害怕失败的占到34%。另一个测算指标是创业环境指数,涵盖了政府、社会的多方面信息。2002年中国的创业环境指数是2.69,2010年为2.87。改变非常小,可以说创业环境的改善非常缓慢。早期创业活动从2001年的12.3%到2011年的24%,这表明创业的人开始增加了。从性别比例看,女性早期创业活动比例有所提高,2011年达到22.4%(男性是25.7%)。从创业动机看,过去十年中不发达国家90%的创业原因都是因为找不到工作。从中国看,过去10年中创业动机从被迫(没有工作)转向机会(发现商机),机会驱动的创业占比从2002年的40%上升到2011年的58%。这意味着越来越多人是因为看到商机而创业。看到商机创业和找不到工作被迫创业是完全不同的。

此外,创业活动的地区差异也在加大。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每万人的企业数之比从2002年的20倍上升到2011年的37倍。也就是说不发达地区的创业活动比发达地区少很多。这意味着越是不发达地区,他们更可能呆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他们也没有创新的想法和动力。在经济发达地区,在珠三角长三角等这些地方,创业的人反而更多。

全球经济大概可以分为三类,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中国现在是效率驱动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通过改善资源配置获得了经济的增长。要素配置从传统的重工业转到轻工业、服务业等,就是由效率驱动的。而日本、新加坡及中国台湾地区,则属于创新驱动。从这个意义看到,中国目前所做的就是希望能够从效率驱动转到创新驱动。这是一个艰难的转型,既需要政府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又需要有社会的支持,更需要有企业家的共同努力。

4 企业家精神与创新

今天的创业和三十年前或者二十年前有很大的差别。早期很多企业家创业非常朴素的原因就是要改善家庭生活的状况,生存型创业者占到90%。但是到今天,我们已经基本解决温饱了,所以更多人是在寻找商机。

社会怎么看待企业家呢?中国大陆有65.7%的人认为创业是好职业选择,72.9%的人认为成功企业家的社会地位很高,69.3%的人认为媒体对企业家关注。在中国的台湾地区,这三个数字分别是75.2%、62.6%、83.5%。从亚太平均水平看则分别是63.4%、69.8%、74.4%。美国这三项数据则是64.7%、76.9%、75.8%。从这些数字的对比可以看到,现在我们鼓励大家创新创业,但中国的创业环境其实并不具有特别的优势,甚至还不如一些国家和地区,还需要更多的改善。

个体又怎么看创业呢?在中国,31.9%的人认为发现机会自己就有可能去创业,有33%的人认为自己有创业的能力和技能,害怕失败的占到39.5%,有创业意向的占到19.3%。反观美国,认为发现机会自己就会去创业的占到50.9%,认为自己有能力创业的53.3%,害怕失败的29.7%,有创业意向的是12.1%。美国害怕失败的数据就比中国低很多,也就是说美国人在信心方面比中国要强很多。创业意向方面,为什么有自信有能力的人没有去创业呢?通常创业意向跟经济体的发展程度,以及社会保障体系有关。如果这个社会的保障体系比较完善,总体来说创业的人就会少一些,所以越是发达的经济体创业的意向就会相对少一些。

最伟大的管理学家之一德鲁克曾经说,创业型社会的出现是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今天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手机和互联网,这些都是科技创新的结果。德鲁克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可以学习的思维。柯兹纳认为企业家是那种能够在市场上发现机会,并将机会成功转化为商业价值的人。我对企业家精神的理解,首先是能够承担风险创立新企业,其次是能够识别产品或服务的新机会并实现其商业价值。企业家的共同特点包括: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以及对机会的把握。企业家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社会责任包括创造就业、创造价值、完善社会。

张维迎(2014)认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就是两点,第一,发现机会,这个机会可能已经在社会里存在了,比如说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各个地区之间有市场隔阂,所以那时的倒爷就是属于发现机会的人,知道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产品或价格,这是改进社会效率很重要的功能。第二是创造机会,这个机会是原来没有的,但是通过新的科技和新的创新创造机会,企业家能够开发和利用机会的这种价值。

创业的基本思路,首先就是怎么增加产品或者是服务的价值,其次是减少成本。在创新方向上,一定要考虑中国经济从效率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这个大背景。将来的创业应该要考虑怎么样增加产品或者是服务的价值,而不是成本。举例来说,现在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很多手机都着眼于待机时长和屏幕大小等,但美图手机则专注于自拍美颜这个功能,提供了一个和竞争对手差异巨大的智能手机。这个手机因为其独特的差异化,弱化了竞争,从而可以卖出较高的价格。

战略企业家和商业模式今天对企业家的要求和三十年前不一样了。三十年前的企业家,你发现了市场机会就可以赚到钱。今天的企业家不光要有创意、行动,还要有战略眼光。好的企业家,必须具有战略愿景,能够看到将来这个社会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战略愿景需要靠企业家的开放思维、学习的心态。第二是识别机会的能力,要知道现在的社会趋势里蕴藏着怎样的机会。第三是模式,也就是要了解商业模式。

今天最大的一个变化是工作方式的革命。现在移动互联网已经非常普及了,很多工作已经是基于手机了。工作方式已经在发生改变。目前基于微信的办公还是比较少,但是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移动办公平台。第二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今天很多公司员工主力可能已经转变到80年后出生的这一代人。这一代人称为千禧一代。他们在2000年左右开始踏入社会。未来十年,这些人是社会发生变革的核心。据统计美国前10位科技公司里,员工平均年龄都在31岁以下,绝大多数员工都是属于千禧一代。对美国千禧一代的调查表明,有20%多的人打多份工,有38%希望从事自由职业,32%深信自己未来的工作时间将非常灵活且有弹性。

这充分表明,传统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都会发生改变。以美国手工艺品电商网站ETSY为例,该网站上82%的卖家是兼职,且36%的人可以依靠这个平台的收入贴补家庭开支。老牌编程众包网站oDesk在2014年更是为平台上180个国家的930万名兼职程序员贡献了9亿美元的收入。他们的员工是非常松散的结构,来自全球各地。所以,我们现在需要了解80后的思路,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只有了解这个群体才能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在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创业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商业模式的创新。中国在加入WTO后,很多企业因为市场的扩张而相应得到了发展。但是今天,公司必须注重战略和商业模式,尤其必须聚焦价值而非成本。商业模式的核心简单说就两点,第一是创造价值,就是哪些东西可以为消费者、为客户带来价值。第二,你要获取价值,你要赚钱。一个不赚钱的商业模式不太可持续。没有正确理解商业模式,是很多创业公司失败的重要原因。雷纳和艾哈迈德在2013年的哈佛商业评论上总结了非常有意思的三点,他们认为在过去一百年里美国一些成功公司、长盛不衰的公司的三个原因是:1)品质先于价格;2)收入先于成本;3)没有第三,只有前面两点。

独特的商业模式需要企业选择独特的市场定位,你到底是降低成本还是增加价值?从效率驱动转到创新驱动,这是企业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企业家创业时需要有战略,战略意味着你必须跟别人不一样,跟别人不一样你才能有价值,走一条不同寻常的差异化道路。

5 结语:通过参与式教学促进创新学习

中国经济需要有创业企业家,经济转型需要创新创业的企业家,中国经济从效率驱动转到创新驱动也必须要有创新创业的企业家参与。那么商学院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呢? 在以创新和创业教育为特色的BABSON学院,更是围绕创业设立很多相关课程,包括其核心课程创业实践。在这门课程中,所有的学生必须参加一个创业项目。

一流的商学院,包括哈佛商学院,都把创业课程(Entrepreneurship Course)作为MBA课程的核心课程。以哈佛商学院的创业课程为例,这门课程包含了很多与创业相关的内容,包括机会发现、项目融资等方面。

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需要更多了解行动学习、体验教学的老师。老师必须了解最新的教学方法,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强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鉴于此,商学院的教师应该更多地学习以参与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方法和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我们从2015年开始,逐步派遣教师参加哈佛商学院组织的“以参与者为中心的教学项目(GloColl)”。这一项目的目的就是培养教师的多种教学技能,充分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对于那些不准备创业,但是在公司工作的同学们来说,同样可以和企业家一样思考和行动。创业思维同样可以在公司的工作中应用。创业思维的核心就在于我们要有认识和识别机会的能力,并能够在资源有限的情形下,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简言之,我们的商科教育,必须及时响应市场对创新企业家的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创新创业的相关课程,强调商科教育的知行合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领导商人和服务社会。

[1] 张维迎、盛斌.企业家:经济增长的国王,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2] Babson College.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2014.

[3] Bloom,N. and John Van Reenen, “Measuring and Explaining Management Practice Across Firms and Countrie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7.

[4] Zhu, Xiaodong. “Understanding China's Growth: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6. 2012.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ial thinking and business education

Zhong Hongjun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on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business education. We think the cor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s to cultivate the spirit of entrepreneurship. Based on the current stat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China, we believe there is still a lot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particular, we think business school can contribute a lot to the advanc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specially by developing more participant-centered courses.

entrepreneurship,innovation,business education

G64

A

1005-9679(2016)02-0073-05

本文是上海财经大学商学研究项目“以参与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15110063)”的研究成果之一。

钟鸿钧,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教学研究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战略和创新。

猜你喜欢
企业家驱动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5:58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海峡姐妹(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7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企业家应避免无意识犯罪
法人(2014年2期)2014-02-27 10: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