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周山镇实验小学 郭庆谊
小班化数学课堂中的自主互助学习
江苏省高邮市周山镇实验小学 郭庆谊
随着农村人口结构调整,课堂教学小班化势必成为今后农村学校教学的一种趋势。《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班化教学既能完成全班学生的学习任务,更能注重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在时间、空间上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及合作能力,且能针对每一个学生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与方式,真正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生的自主学习,要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尽可能地考虑他们学习的各个环节,注意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动手实践、调查了解、收集数据等活动,让学生主动自学。小班化的课堂,由于学生人数少,教师的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就更加容易实现,有利于形成预习学习的良好习惯。
1.布置学习任务驱动自学
我在教学“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时设置了以下作业纸:(教学这个单元前,我就要求学生自行购买一套小正方体木块,平时要求学生把棱长都看作1厘米)
(1)搭出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一共要_____个小正方体,露出3个面的有_____个。
(2)搭出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一共要_____个小正方体,露出3个面的有_____个,这些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的什么位置上?
露出2个面的有_____个,它们在大正方体的什么位置上?
露出1个面的有_____个,它们出现在哪里?
(3)猜测:如果搭出棱长4厘米的正方体,一共要_____个小正方体,露出3个面的有_____个,它们会在大正方体的什么位置上?
露出2个面的有_____个,它们又会在大正方体的什么位置上?
露出1个面的有_____个,它们出现在哪里?
这个自学任务不是单调的想象作业,由于有实物,学生本来对搭方块很有兴趣,现在需要动手搭立体图形,所以他们都很有兴趣投入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并能按照任务中的提示大胆猜测,动手实践,自行探索新知。
2.联系生活促进自学
在教学完“比”这一部分内容时,教材安排了“树叶中的比”的实践活动。课前我让学生收集各种不同的落叶,并要求观察这些树叶的形状,再要求学生联系比的知识来发现这些树叶藏着的数学知识。
在学生的印象中,数学家庭作业就是完成各种书面作业,现在换成了收集树叶,学生兴趣盎然。第二天,学生带来的树叶数量、种类超出了我的预期,他们对树叶形状的描述也让我耳目一新。整节课避免了看教材上的树叶图泛泛空谈,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学生开阔了视野。这节课不再是单独的一节数学活动课,也是一节自然科学课。
3.自主质疑,自觉思考
课堂中要适当留时间抛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一些优等生的自主探索欲望,充分挖掘他们的数学潜能,促进他们数学素养进一步提升。
新教材中取消了正比例反比例的实际问题,一些题目不再明确要求用比例解答,但是教师应该开拓学生数学视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一份检测中,有一题:“2立方分米的铁块重15.6千克,照这样计算,39千克的铁块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很多学生列式是39÷(15.6÷2),或者是2÷15.6×39,这种列式对于部分学生而言,显得较难理解,第二种列式计算非常复杂。在评讲试卷的课上我问学生有没有其他做法,并让学生联系教材中的蜂蜜和水的比的题目,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研究,他们写出了几种用比例知识解答的列式。
学生的思维能力很多时候超出教师的想象,教师要适时注意引导,提出问题要有思考性和开放性,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激发出自主学习的兴趣,撞击出思维的火花,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思维水平定会有质的飞跃。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土壤,教师教学时必须重视和合理引导,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学习活动又是合作学习最基本的形式,有小组讨论、小组交流等。在教学中,想办法让学生们互动起来,使原来学习上的竞争对手,变成既是对手,更是合作伙伴。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考虑自己的想法,还要与同伴的想法进行比较,辨别其优劣;学生的思维是不断发展或变化的,一种想法可能被同伴加以改进或否定,逐渐形成一种或多种成熟的想法,最终达成问题的解决。合作学习中共同完成学习目标,这种互助学习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体会到合作交流的价值,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而小班化教学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了更大的方便。
互助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应适当点拨指导,避免互助学习流于形式
探索数学新知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在大部分学生都不能理解的情况下而组织讨论,互助学习就会变成课堂上的一种形式,毫无作用。在教学“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时,我发现:3面涂色正方体的个数容易理解,无论平均把棱分成几份,3面涂色的都是8个,因为它们都出现在顶点的位置上。所以我在课堂中,直接让学生到讲台前讲解这个问题。
对于2面涂色的正方体,如果只把棱长平均分成2份或者3份,学生比较容易看出涂色正方体个数的情况。但是如果把棱长平均分成4份、5份……学生则会感到困难,而且学生也没有那么多的小方块可供直观展示。这个时候如果还是让学生小组讨论,可能会把互助学习演变成空有形式而无实质内容,不利于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及数学思维,所以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发挥出来。我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字,引导学生发现2面涂色正方体的个数都是12的倍数,然后引导小组进行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有了这个点拨,可避免学生在讨论的道路上走入死胡同。正是由于“12的倍数”这个“点”会启发学生来观察课件中的图,然后发现:2面涂色的正方体都出现在棱上,每条棱上又有两个方块在顶点的位置,它们属于3面涂色的。所以2面涂色的正方体的个数=(每条棱上正方体个数-2个)×12。
教师在活动中不能充当听课教师的角色,不能被动接受学生的学习结果,要适时点拨,学生在探索的迷惘中精巧点拨,在讨论的歧途中准确引领,充分发挥主导者、引导者的作用。
2.教师分配好角色,避免互助学习变成优等生的个人秀
互助学习是很多课堂使用的教学方法,但有些活动常常沦为优等生的个人表演。小组间的讨论是一两个优等生包场,其他学生则坐在旁边,变成“围观者”的身份,不能参与到互助学习过程当中。既不利于小组合作的氛围,也使一些学困生游离于学习之外,影响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使互助学习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教师要及时观察小组互助学习动态,有效调控好学习形式,小组分工要明确,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做,不但形式上要全员参与,更要让全体学生的思维一起参与到互助学习中。
3.及时将课堂引向数学化,避免实践活动中的其他因素干扰
教学“树叶中的比”,当出示多种树叶的长和宽的数据,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时,学生容易纠缠于树叶的名字、颜色等无关因素,教师要及时引导课堂讨论的方向,将学生引向“利用比的知识来求长与宽的比值”上来,再小组讨论,全班集中交流反馈,得出“长与宽比值接近的树叶,虽然大小有可能不同,但是它们的形状类似”的结论。
在数学课上,以“自主学习+互助交流”互相融合的学习形式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可以最大化地发挥教材的作用,训练学生利用多种形式、多种知识、多种思维来认识数学、认识世界。同样,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都是十分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