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文化自信要直面文化全球化带来的震荡和冲击

2016-04-11 05:25于凌炜
三晋基层治理 2016年5期
关键词:同质化全球化民族

于凌炜

(中共海南省委党校,海南 海口 571100)

增强文化自信要直面文化全球化带来的震荡和冲击

于凌炜

(中共海南省委党校,海南 海口 571100)

文化自信是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在当今文化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并存的情况下,要增加我们的文化自信,我们就要对汹涌而来的文化全球化大潮保持清醒地认识。要认识到文化全球化除了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带来机遇外,也对绵延五千多年从未间断的中华文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对于异质文化特别是西方强势文化的渗透和侵蚀,我们必须直面之,深思之。

文化自信;文化;文化全球化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提,文化自信于是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要坚持文化自信,我们就要对当今我国文化在全球化中的情况作深入了解,对汹涌而来的文化全球化大潮保持清醒的认识。

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文化全球化会对民族文化带来震荡和冲击是在所难免的。这是因为,一方面,面对扑面而来的在“全球场”范围内形成的“新文化”,各民族原有的原汁原味的文化必然会对其作出不同的反应、选择和认可,从而可能引发文化的冲突;另一方面,不同民族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由于力量对比的差异,导致了发达国家利用其强势文化对不发达国家推行“文化霸权”,从而对民族文化造成震荡和冲击。显然,第一种冲突是“自然的”冲突,第二种冲突则是“人为的”冲突。由此也可以看出,文化全球化在“化”的进程中,必然会对民族文化产生一定的震荡和冲击。面对汹涌而来的文化全球化大潮,绵延五千多年从未间断的中华文化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对于异质文化特别是西方强势文化的渗透和侵蚀,我们不可不深思之。

一、文化全球化的背后隐藏着超级大国的强势文化扩张

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调整战略,积极推行文化扩张,他们把推行文化霸权作为其实现根本利益的一种重要手段,企图把所有非西方文化都纳入到自己的文化体系之中。其实,西方国家试图用他们的价值观念来改变世界的主张由来已久,只不过在今天,他们的方式更隐蔽、采用了更多的新形式而已。

西方超级大国推行其文化霸权的基础是他们强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凭借这些实力,这些国家把他们的触角伸向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他们根本无视其他民族文化独特的信条和价值,将西方文化等同于人类文化,赋予西方文化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适性,将全球化等同于西方化,不惜一切代价地推行其对外文化扩张政策。他们的对外文化战略手段是多种多样的。首先,通过制定和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文化战略来实现对外政策目标。美国等西方国家一直将文化权力作为实现其国家利益的重要工具。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在其制定的对外文化关系纲要中就认为,“美国的文化思想和文化概念,包括它的所有弱点和缺陷,都必须成为战后秩序的基础”,“战后世界将要求美国在文化上,如同在政治和经济上一样,在全世界担负起领导责任”[1]。冷战期间,杜勒斯指出:西方国家要同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一场思想战”。美国政府也认为,“若要在这场冷战中赢得胜利,除了武器和金钱外,还需要思想输出”,需要“美国的文化外交[2]”。其次,西方超级大国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在文化宣传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数额是惊人的。早在冷战时期,美国政府在文化宣传方面的投资每年就已高达数10亿美元。美国的许多大财团还创建了数以万计的形形色色的基金会,广泛引进吸收来自第三世界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高层次人才到美国接受西方式的教育,并将培养的重点放在青年人身上,以加深他们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认识为根本目的。再次,充分利用各种先进传播媒体,规模宏大、方式多样、无孔不入,其方式主要有:对外广播、电影和电视宣传、新闻和图书出版、体育和艺术交流、卫生与科技合作等等。综上可以看出,所有这些传媒都承载着美国的价值观念、文化信仰和思维方式,其在向世界各地传播的过程中,使别国人民有意或无意地认同和接受着美国文化,给其他民族国家带来了文化危机和民族危机,致使其他民族国家的民众对本民族的文化及其价值观发生怀疑和动摇,这对各国的文化安全造成了直接地威胁。事实上,这同帝国主义用武力征服别国的本质是一样的,同属殖民主义的“入侵”行为。某些西方学者一针见血指出的:“一件有利于理解文化全球化性质的新奇事物,即资本主义卖的不仅仅是商品和货物,它还卖标识、声音、图像、软件和联系。这不仅仅将房间塞满,而且还统治着想像领域,占据着交流空间。[3]”

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西方超级大国的文化扩张和侵蚀,不仅影响了其他民族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也直接关系到了其他民族国家的生存。马来西亚领导人说,全球化会使人们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文化,“但它也导致西方文化中最肮脏、最无价值、最颓废的东西在非西方社会泛滥成灾,使本土文化岌岌可危。一些国家的本土文化很有可能消亡,或被西方文化取而代之。[4]”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而言,这种扩张和侵蚀还直接地冲击着我国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苏联解体后,我国成为少数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将和平演变的锋芒直接转向中国和其他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他们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等招牌,企图利用文化等因素对我们发动“无硝烟的战争”,“终结”世界社会主义的进程,这无疑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造成了一定的震荡冲击,对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识破超级大国的文化阴谋。

二、文化全球化使民族文化被同质化的趋势愈演愈烈

文化全球化对世界各国文化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民族文化被同质化之势愈演愈烈。文化同质化指的是在全球性的文化交往中,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间的共性不断扩大的状态。工业革命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动下,各民族和国家文化间的共性越来越多,例如,一些服装款式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大面积趋同。西方的西服和牛仔裤、韩国的休闲服己经成为全球年轻人的日常服饰;一些知名服装品牌,如,英国的登喜路、美国的卡尔文·克莱恩、法国的香奈尔等早已风行全球、尽人皆知;当今世界各国在文学、音乐、电影等方面也都出现了一致性,好莱坞大片受到大部分国家青少年的欢迎和喜爱,乡村音乐、摇滚乐冲击着中国市场,英语成为全球性的语言等。这说明在全球化趋势下,各国、各地的文化在现象和形态上的共同之处越来越多。

文化同质化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市场经济的全球性发展为文化同质化提供了基础。全球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各民族文化的生产、销售、消费等逐渐接受共同的规则和方式,各民族在文化的运作机制上越来越接近和类似,这就为一些思想观念、规则制度等的同质化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其次,现代机器大工业标准化的生产方式是文化同质化出现的根本原因。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出现,标准化的生产规格和生产流程也出现在了文化生产方面,大工业大规模地、批量化地、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创造了千篇一律的商品,导致了不同民族文化间的同质化。再次,大众文化的全球蔓延加剧了文化同质化的趋势。当今,无论在哪一个国家的影视、杂志、音乐、广播、网络上,以商业和娱乐为主要形式的大众文化产品已经到处可见。大众文化的全球流行,不仅对主导文化和精英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而且也加剧了文化的同质化。最后,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别有用心地推动着文化同质化的更快发展。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贴着美国商标的商品冲击着世界文化市场,这些反映着超级大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倡导着西方社会生活方式的东西对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影响已对一些国家的社会、政治、法律等文化价值观构成了严重威胁。综上所述,文化同质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客观的必然因素,也有主观的人为因素。对于文化的同质化,我们既不能把它等同于全球文化的单一化,更不能把其等同于文化的殖民化,对此,我们应当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对于当今民族文化被同质化愈演愈烈的趋势,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首先要承认文化的同质化现象是绝对会存在的。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而各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又不可能脱离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所以各民族和国家在文化发展中趋向共性也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文化的绝对同质化又是不可能的。因为文化从其具体性而言都是独特的,文化是一个民族智慧的体现,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社会心理、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思维模式、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积淀,也是一个民族在特定领域内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创造成果,因此,相对于本民族的发展生存而言,这种文化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其它文化所无法取代的功能。基于此,从本质上说,各民族对其它民族文化的选择都不是无条件的,而是有目的的。所以,文化不可能完全被同质化。但是,我们也看到,在如今文化的全球化传播的过程中,文化的交流是不平等的。首先是文化交流者地位的不平等。某些发达国家是说话者、教育者,其他国家则是被教者、学习者。说话者要大量的讲述“真理”,听者要主动或被动、情愿或不情愿地接受它。其次是交流者语言的不平等。文化交流和对话往往是以某些发达国家的语言为基础的。在当今世界,西方的语言在世界文化圈中具有支配性的地位。在某些发达国家文化话语的主导下,西方的文化语言成了世界文化交流的对话语言。由于发达国家在文化交流中具有的这些绝对优势,使当今世界的文化交流几乎变成了发达国家的文化产品大量的向发展中国家的单向倾销,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商品充满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各国各地区的民众有意无意地、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和认同着美国等西方文化,甚至向之看齐。这样的文化趋同直接导致各国各民族独特的文化个性的消解,削弱了各民族国家文化自主的能力。这种文化倾销造成的文化同质化现象,对我国现代化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同时也是我国的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

不可否认,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我们的世界将会愈来愈相互依存,各民族的文化共性也将会越来越多。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当今正在进行的文化全球化,从根本上说,既不是要造成文化的完全同质化,抹煞不同民族文化的个性,也不是要造成各民族文化彼此隔离,孤立发展,而是要在不同文化的对话和融合中,从不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中提升出最具人性的、最赋予生命真谛的人类共性,创造出一种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富有活力的、丰富多彩的新型文化。各民族国家向往的全球文化应该是一种道德力量,这种道德力量既不应该是对各民族国家文化的发展下达的千篇一律的法令,更不应该是超级大国文化居高临下的宰制,而应该是各民族国家在彼此共同面临的问题的作用下,逐渐形成人类的共同利益、普遍价值乃至终极关怀,并以此为核心涵纳不同文化的个性。这样的文化需要各民族国家“从自己切身的文化关怀出发,培养像托尔斯泰、爱因斯坦和甘地这样的博大胸怀,在这种被种族、宗教、语言、文化分裂及破坏的世界上,面对人类共同的问题和困境,不但负起对自己的命运,而且也负起对全人类命运的道德责任。[5]”这种文化将积淀成我们人类文化最精华的部分,同时也是文化全球化的最终驶向和归宿。

三、文化全球化对我国意识形态造成巨大的冲击

文化全球化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新境界、新视野,使我们融入了全球现代文化发展的大潮流,但是,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文化全球化在给我国现代化建设带来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传播和渗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首先,现代高科技和信息网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全球的信息共享和咨询交流变得快捷又方便,这同时也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渗透创造了条件。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的花样不断翻新,手段多种多样:借助电影电视、书籍报刊等文化产品,尤其是借助互联网这一超时空的、立体的和全方位的信息传输方式,使他们的文化轻而易举地传入到了中国;以各种诱人的广告将其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和价值取向传入我国;用“慈善”、“援助”、“对话”等方式将其意识形态灌输给我国等等。其次,改革开放之后,由于我国实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西方文化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大量传入了中国。对于外来文化,我们一贯是取其精华,弃其糟泊,但是,发达国家在向我们输出资本和高新技术的同时,也输出了他们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这无疑会对人们价值观、人生观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这一切往往又是在人们的无意识中进行的。即使是那些不是直接进行意识形态灌输的文化产品和商品,也会使人们在享用和消费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形成一种对西方文化的羡慕与追求,进而形成一种对西方文化的认同。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在我国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民族虚无主义泛滥;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丧失;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出现;对社会主义信念的动摇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颠覆我国的政权,改变我们的社会制度。对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和平演变”手段带来的危害,并对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

面对文化全球化对我国意识形态造成的冲击,我们必须对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保持高度地警惕,不断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把我们的文化交流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自强之路。

首先,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强化人们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上对共产主义的坚守及对共产主义信仰的终极意义,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随着文化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碰撞将会更加激烈,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扩张和思想渗透,我们只有建立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的先进意识形态,才能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牢固的基础。意识形态工作做好了,就能解决思想信念上的盲目与浮躁、困惑与彷徨,就能避免在文化全球化中陷入被动和迷茫。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就要大力进行理论创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

其次,在思想文化交流方面,我们要认清当前我国的国情,坚决反对部分人对西方国家的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盲目追随。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思想文化方面的交流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危险的部分。西方商品和文化产品的进入,往往带有有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并使西方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思想观念不断渗入,形成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强烈冲击。我们应该看到,西方国家始终不会放弃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的图谋,因此,对于西方的文化思想,我们决不能盲目引进不符合我国国情的东西。否则,我们自己反倒成了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的帮凶。

再次,在文学艺术交流方面,我们必须把是健康的和不健康的、低俗的和高雅的、纯艺术的和包含政治倾向的文学艺术作品区分清楚,坚决堵绝西方国家向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任何路径。在此前提下,我们要从提升中华文化竞争力、推动世界文化发展的高度,认真思考总结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经验教训,积极地推进中外文学艺术交流的健康发展。

最后,在宗教文化方面,我们采取“自治、自养、自传”的方针,坚决反对任何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宗教事务的干预。我们既与国外进行正常的宗教交流,又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我们应该清楚,西方宗教对我国的渗透将会是深入而持久的,他们企图通过挑动宗教教派对立、资助宗教团体、发展宗教教徒等方式,麻痹我国国民的思想意识,在我国国内制造民族分裂事端,从而对我国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造成冲击。因此,坚持中国的宗教事务由中国人自己来办,反对外国敌对势力对我国宗教事务和宗教团体活动的干涉和控制,已成为我国各宗教团体遵循的一个共同原则。当然,我们不会排斥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宗教组织和宗教界人士进行交往。既坚持平等友好的中外宗教交往,又坚决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这才是我国在宗教方面对外交流的原则立场。

总之,在当今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只要我们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高度重视、积极应对、策略得当,就能有效地阻止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渗透和颠覆活动,从而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立于不败之地。

[1]弗兰克·柯维奇.美国对外文化关系的历史轨迹[J].编译参考,1991(8).

[2]刘永涛.文化与外交: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透视[J].复旦学报,2001(3).

[3]阿兰·伯努瓦.面向全球化[M]∥王列,杨雪冬,译.全球化与世界,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0).

[4]巴达维.全球化的风险及前景[J].参考消息,2000,6(26).

[5]王缉思.文明与国际政治——中国学者评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320.

责任编辑:张明明

G122

A

1674-1676(2016)05-0004-04

于凌炜(1978-),女,海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哲学、社会科学。

猜你喜欢
同质化全球化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多元民族
全球化陷阱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同质化市场背后致富路指何方
时事新闻报道如何避免“同质化”
戏曲“同质化”现象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