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国视角下的四川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走向与发展模式研究

2016-04-11 03:00:23
四川体育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业余后备四川省

郑 宇



体育强国视角下的四川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走向与发展模式研究

郑 宇

现行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暴露出很多的不适应的地方,阻碍了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根据新时期、新要求、新情况的出现,对整个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变革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提出四川省体育后备人才走向的命题,其目的就是从建设体育强国与整个体育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就是为了更全面、准确地把握四川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脉胳,从而明确当前业余训练的目标定位,有针对性地提出与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相适应的业余训练的新途径。

体育强国;后备人才;培养走向;发展模式;研究

现代体育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世界体育强国都把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当作保持和巩固体育强国地位的重要战略措施。胡锦涛在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大会上提出“要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新目标,为中国体育事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建设体育强国过程中,业余训练发展的好坏不但关系着竞技体育的兴亡,也与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结合新的历史任务以及伴随着社会转型过程中民众对体育事业要求的不断变化,这就要求在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继续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还必须充分吸纳社会各种力量的深度参与,同步进行体制、机制和模式创新等实践探索。

但在实践中,现行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暴露出很多的不适应的地方,如学训矛盾、选材面狭窄、输送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阻碍了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根据新时期、新要求、新情况的出现,对整个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变革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提出四川省体育后备人才走向的命题,其目的就是从建设体育强国与整个体育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就是为了更全面、准确地把握四川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脉络,从而明确当前业余训练的目标定位,有针对性地提出与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相适应的业余训练的新途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一个内涵与外延都十分丰富的命题,本研究将四川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但在研究中,强调坚持“跳出体育”来看待和分析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这一问题,较多地选取价值观取向、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组织职能定位作为研究的主要方面,力求深入探讨后备人才、体育事业与社会发展三者的内在关系,思考新时期四川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和相关对策建议。

1.2 研究方法

本项目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统筹方法,吸收与借鉴社会学、体育学、管理学等相关成果理论,对青少年体育展开论述。具体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

2 文献回顾

2.1 研究现状

在查阅的资料中,有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成果很丰富,其范围涵盖了从体制层面到具体竞技项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关于培养定位的研究。传统举国体制下,主要通过业余训练单位来培养后备人才,其目标仅局限于为高级训练单位输送人才。究其原因,马志和等(2004)认为,“在传统体制下……通过举办按行政区划、行业系统进行竞争的全运会、省运会等各级各类比赛,促使各级政府出资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但随着体育事业的进步,单纯依赖政府作为后备人才培养主体面临着许多新问题。葛幸幸等(2009)提出,“国家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政治需要不再是整合中心这个统一体中的唯一内容,物质需要、社会发展需要、文化发展需要等也成为必要内容。”杨再淮等(2006)则直接按需求量的大小排列为“健康需求、升学需求、择业需求”,原来的只面向高级层次的输送目标在现实中已然排在了最末。(2)关于培养模式的探讨。依靠传统业余训练单位进行的后备人才培养暴露出了很多弊端,特别是不利于发挥学校作为体育人才培养基地的功能。阳艺武等(2009)将传统举国体制下的业余训练视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非自然途径。”即便是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体教结合”,在其20多年的实施中,由于体教两家职责不清,导致学训矛盾仍然突出。以清华大学为例,即便是凭借其响当当的名头,在试办跳水队的过程中也是充满艰辛,以至于任海(2005)发出“就是这种合情合理,无论对运动员个人,还是对国家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尝试居然会面临今天这种尴尬局面”的感叹。目前,体教结合的哪种形式能最大限度规避部门间矛盾,成为讨论的热点。(3)关于投资渠道的研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政府一家办体育的垄断局面被打破,“个人家庭培养模式”“企业出资培养模式”“体教结合的清华模式”等的涌现,较好反映了社会与市场对后备人才培养的探索。门阑等(2007)提出,“打破业余训练体制由体育局独家经营的局面,使业余训练与体育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调动社会各种力量,使各个系统、各个部门、多种企业、个人进行各种投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好业余训练。”但由于政府体育部门职能转变尚不清晰,社会办体育的力量较弱,政府、社会、个人应该在此进程中扮演什么角色等,都为当前研究所关注。另外,从国外来看,欧美等国的后备人才培养以教育体系为依托,即从初级到高水平竞技人才的培养都是根植于学校,最终形成高水平的竞技人才培养体制,这为准确把握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走向有一定启示。

2.2 研究评述

从已有理论研究来看,不但涉及原有培养体制,也开始探究其社会化和市场化问题。同时,在实践中“丁俊晖模式”“温州模式”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合作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也越来越多的出现。这些都为本研究的展开提供了非常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平台,但目前的理论研究多局限于如何深化“体教结合”的层面上,对如何拓展政府组织以外力量介入后备人才培养尚有不足,特别是在研究中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社会吸引力日益降低的情况还存在轻视或无视。因此,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原有业余训练体系面临新问题的现实面前,对于如何调整后备人才培养定位及模式创新,需要用更加系统和具有创新的视角来进行分析,不但要注重研究政府部门间的合作关系,更要研究如何促进市场和社会力量的进入。

3 四川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在四川体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作为拥有8 700万人口的大省,四川体育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的运动员,形成了自身的发展特点。但与此同时,也在发展中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进口”和“出口”两难、“学训矛盾”等。新时期里,四川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如何抓住机遇,以建设体育强国为契机,提高业余训练质量,已成为当前四川省业余训练工作中的关键问题。

3.1 学校体育概况

在探索体教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出现后备人才培养由传统体育学校集中办向普通中小学扩展的发展趋势。教育行政部门集中了学龄儿童的绝大部分社会管理职责,相对体育行政部门而言,在管理权限和资源配置方面有着体制优势。但也由此产生教育、体育两家如何协作的问题。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和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自2007年5月起,四川省教育厅、体育局在绵阳联合召开了全省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并联合下发了《关于贯彻实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的意见》。在此背景下,四川省各级体育行政部门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共担,荣誉共沾”的原则,紧紧依托教育行政部门,在体教结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3.2 业余体校概况

2007年后,四川省的业余训练工作围绕加快实施“七个一工程”,以整合资源为抓手,大力推进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传统项目学校的建设工作。2008年底,共15个体校(3个省级单项运动学校)获得国家基地命名,2009年底,有18个市、县级体校获得本周期省级基地的命名,基本形成了奥运年争创国家基地、全运年打造省级基地、省运年评估认定县区的工作模式。新建、改建了一批业余训练场地,完善了训练设施,添置了相关器材,使业余训练得到了基本保证。

3.3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概况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后备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平台,四川省也十分重视这一工作的开展,通过规范日常管理、完善评估机制、巩固师资队伍等措施,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开拓了新的渠道,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以成都市为例,截止2012年已建有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48个,市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4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注册会员总数超过50万人。成都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合会30人31足跑活动已连续举办7届,52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全部参加,并通过各区(市)县举办预赛形式,每年参与人数超过3万人。

3.4 青少年体育竞赛概况

体育赛事是检验后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四川省通过完善制度建设,确保这一“检验手段”切实有效,制定和颁布了《四川省青少年运动员注册管理办法》《四川省青少年体育竞赛管理办法》和《四川省青少年体育项目管理员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明确了竞赛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强化了承办、参赛、管理单位的责任,加强了对竞赛组织人员的纪律约束,提高了竞赛质量,净化了竞赛环境。

4 四川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结构性问题

4.1 社会对青少年体育的认知态度

在当今中国社会中,多数青少年均为独生子女,家庭对于青少年的影响十分巨大。虽然家长们都了解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多数家长仍然不让孩子参加体育锻炼,担心孩子在锻炼过程中受到伤害,同时认为参加体育锻炼会耽误孩子学习时间,会对学业产生影响,认为孩子在取得学业、事业成就之后,再进行体育锻炼会更加合适,家长对于子女过分的溺爱,导致青少年意志薄弱。此观念对学校体育课的开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在对曾在日本读小学及初中的同学的访谈中发现,多数人表示国内中学的体育课与日本体育课差距极大,并且学生对于体育课态度也相差甚远。在日本,中小学基本上每天都有体育课,不管春夏秋冬,体育课都是统一的运动服,同时对于课程内容必须严格执行文部省颁布的教学大纲,体育考试的成绩并不是以运动技能是否达到某一指标为准,主要依据平时体育课考勤和体育态度,给学生相应的分数。

4.2 人才培养模式亟需转变

总的来看,同中国大多数地区一样,四川省竞技体育的发展仍然是在传统“举国体制”的框架下进行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也无法跳出传统“三级训练体系”的作用之外。四川竞技体育中大部分优秀运动员来自各级、各类业余体校,绝大部分获得世界冠军的运动员都来自体校。然而,这种培养目标单一、教练员知识结构有缺陷的业余训练,不可避免带来对文化教育的忽视,使低成才率和高淘汰率成为常态。在“体教结合”因行业间的生硬契合而效果欠佳、难以为继的情况下,面对建设体育强国的奋斗目标,根据雄厚的青少年体育基础,通过学校、俱乐部等组织和形式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让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育与青少年体育的开展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基层广大体校的困境,才能使中国高水平竞技运动可持续发展。

4.3 “教育”与“体育”的博弈

目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不仅受到体育行政部门的影响,同时更加被教育部门所“左右”。对于其发展,虽然教育部门十分重视,在新课改中,较大幅度增加了体育课的课时,将课间操时间延长至25至30min;在中考中添加了体育考试,且成绩计入中考成绩总分;建立了体育专项监督制度;并且教育部签发了《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要求建立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有效工作机制。近年来,中国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情况有所好转,但并且达到预期效果,其原因不仅来自学生本身,更来自于当今的社会实际情况。

虽然教育部、体育总局在学校体育问题上出台了一些政策,但学校对体育运动缺乏应有的重视,体育锻炼被“挤压”现象突出,对此学校称担心学生“安全”,在此问题上,家长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教育投入包括体育设施投入在增加,体育的空间却在被持续挤压。原因在于家长与学校在校园体育安全隐患方面的冲突。体育运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受伤的情况,为避免此情况的出现,学校选择削弱对体育课及其他课外活动时间,从而利用这段时间变相给孩子补习文化课,用讳疾忌医的方式来规避风险。

5 结论与建议

(1)传统体制下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四川省所“不能承受之重”,其变革应当依据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指引,严格按照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和体育事业发展的实际水平进行,坚决不能在“等、靠、要”的思想下沿袭传统体制的陈旧做法,又切忌与东部等发达地区盲目比拼。

(2)四川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调整,应当立足于为竞技体育输送后备人才和为群众体育培养健身骨干的双重目标之上,特别是要重视将业余训练真正作为群众体育工作的一部分来抓,使其在外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重新焕发生机,重新确立自身的价值所在。

(3)明确利益归属,调整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政府组织与企业组织及社会组织的利益关系。在与教育系统的协调上,要合理放权,使业余训练逐步融入教育之中,而不是简单地作为一种补救措施来披上“教育外衣”;在与企业组织及社会组织的协调上,要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对其输出的“产品”进行购买。

(4)四川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必须合理界定政府组织、企业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更要处理好在企业组织尚不发达、社会组织不健全的情况,如何调动非政府力量参与业余训练的积极性。可考虑引入竞争机制、打造业训品牌、加大政策扶持等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中国体育文化忧思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2] 崔景辉,等.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对我国青少年体育的影响[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18(04):54~55.

[3] 张 忠,等.体育强国建设中青少年体育发展方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05):18~21.

[4] 鲍明晓,等.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现状[J].山东体育科技,2012,34(04):1~8.

[5] 平 杰,等.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平台的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01):83~85.

[6] 霍 兴,等.我国青少年体育参与的制约因素及应对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2(03):112~116.

[7] 金 玉.北美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发展及其启示[J].体育与科学,1998(01).

[8] 雷先良,等.基于家庭因素视角下青少年体育行为与体质健康问题研究[J].体育科技,2012,33(02):99~101.

[9] 苗大培,等.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J].体育科学,2007,27(06):8~16.

[10] 李彬彬,等.家庭影响青少年体育参与的研究进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0(01):12~15.

[11] 马志和,等.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创新[J].体育科学,2004,24(06):56~59.

[12] 汪伟信,等.安徽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与运行模式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3,23(03):50~52.

[13] 熊晓正.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14] 刘 青.四川竞技体育——现状与对策[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15] 杨再淮,等.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目标市场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6(04).

[16] 虞重干,等.中美青少年运动训练的差异及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02):5~10.

[17] 阳艺武,等.“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的内涵解读[J].体育学刊,2009,15(05):45~48.

Research on the Trend and Development Mode of Sports Reserve Talents Cultivation in Sichuan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orts Power

ZHENG Yu

The present competitive sports reserve personnel training process exposes a lot of unstunable places. Which hinder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mpetitive sports reserye talents. Therefore according to the new era; new requirements, the emergence of new situation, the whole competitive sports reserves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in a timely manner to adjust and changes is particularly importment. Sichuan Province sports reserve talent to the proposition put forward in this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e purpose is from the overall sltuation on building a powerful country of spor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undertakings of is to more fully and accurately grasp the development venation of Sichuan Province sports reserve talent training, thereby obvicusly behaviors’ of amateur training of the target location, to put forward the new way of the amateur training and the western region’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ctual situation to adapt.

Sports power; Reserve talents; Trend; Development mode; Research

1007―6891(2016)05―0013―03

10.13932/j.cnki.sctykx.2016.05.04

G808.15

A

2016-05-16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资助项目(11CTY024);四川省体育局资助项目(课题批准号:10STK06)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Chengdu Sports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猜你喜欢
业余后备四川省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冰雪运动(2020年2期)2020-08-24 08:34:22
业余也疯狂
趣味(数学)(2020年11期)2020-06-09 05:38:12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四川冶金(2019年5期)2019-12-23 09:04:34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四川建筑(2019年6期)2019-07-21 02:59:28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1-04 08:57:40
我们业余,但我们很专业
福建人(2015年11期)2015-02-27 10:23:52
无后备灵敏度的220kV变压器后备保护整定
四川省2009年主导品种集萃
农家顾问(2009年5期)2009-05-27 08: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