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一中 张旋
政治主观题审题、答题攻略
安徽省铜陵一中张旋
政治主观题内容信息量大,结构层次多,能力要求高,因而成为学生失分最多同时又是最能够拉开分数的题型,政治学科能否取得高分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此。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应该如何应对政治主观题。
1.重视基础,侧重运用。这需要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集中热点,模拟情境。这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思维拓展能力和情境想象能力。
3.加强联系,要点切入。这需要学生能随时回归教材,具备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
4.角度多维,分层设问。这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5.适度开放,难度稳定。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创新创造能力。
答好政治主观题的前提在于审题,很多学生往往在审题上吃了大亏。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既浪费了宝贵的考试时间,又不能获取有效的分数。那么,应该如何审题呢?
(一)审设问,明确命题要求。
1.审设问所考查的范围:答题前,首先要清楚要求作答的范围,明确运用的是学科中的哪一部分知识,是经济、政治、文化还是哲学,如果是哲学部分,又要分清是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还是历史唯物主义。如果没有弄清答题范围,答案则很难获得高分。
2.审设问所规定的主体:行为主体不同,行为的方式、依据便不同,试题的答案也肯定不同。因此,如果没有弄清楚试题设问所规定的行为主体,就可能答非所问。经济生活,主体一般有政府、企业、消费者、劳动者等;政治生活,主体一般有党、国家、政府、公民、人大、政协、村委会等。一旦确定了主体,就要回忆跟主体有关的知识点。比如:如果确定主体是党,就要考虑从党的性质、宗旨、地位、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等角度来回答;如果主体是政府,就要考虑政府的性质、职能、宗旨、工作原则等。
3.审设问所指向的角度:即弄清试题到底要求我们回答的是什么内容,是依据、作用、启示还是意义。只有清楚设问的角度,我们才能合理地组织答案。答依据,一般是要求我们答原因,答案中最好出现“因为”这样的字眼;答作用,答案中最好出现“有利于”这样的字眼;答启示,一般都是要求答启示之后的做法,答案中最好出现“应该”这样的字眼,这些字眼其实都是阅卷老师判断学生是否准确理解题意的重要依据。
4.审试题所给的分值:高考阅卷一般都是按点给分,如果题目的分值较高,则答案要点一般较多;分值较低,则答案要点较少。大多数的题目,如果分值是6分或9分,则答案以3点居多;如果分值是8分或12分,则答案以4点居多。因为这样的分值安排便于阅卷老师准确判分。所以同学们在答题时,可以参考分值来组织答案,避免小分值的题目花了大量时间,而大分值的题目又出现漏写知识点的情况。考生要尽最大的可能节约考试时间,提高答题效率。
(二)审材料,辨明命题意向。
1.首先要抓住,“吃透”中心大意。同学们要认真阅读材料全文,在阅读的时候要做到:(1)找出全文的关键句或
,即能够概括全文意思的句子或词语。(2)分出段落层次,概括段落大意。(3)理清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
2.其次要领会命题者的出题意图。同学们要弄清楚题目材料涉及了哪些原理,从材料出发,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并回忆课本中与之相关的理论要点,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从而领会命题者的出题意图。
(一)确定答题逻辑
1.确定要点之间的逻辑,即答案有几个要点,要点之间如何排列等。
2.确定要点自身的逻辑,即要点如何展开,需要哪些,文字如何安排等。一般遵循“先理论,后材料”的答题模式,避免头重脚轻,要让阅卷老师在最短时间内找到希望看到的答案要点。
(二)选择有效知识
1.不管材料如何变化,答案始终都不会脱离教材。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教材知识,组织答案,做到有的放矢,切忌胡编乱造,眉毛胡子一把抓。
2.答题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关键句,突出自己对命题意图的准确把握。同学们在答题时,要充分利用材料所给的有效信息,找准关键语句,准确、全面、清晰地回答问题,不能漫天撒网,空洞议论,甚至脱离规定的知识范围。
(三)实施规范答题
1.要点序号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各要点要坚持“原理+方法论、理论+材料”的顺序,反对不分段落层次的“一块板”,要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2.语言学科化。要采用教材的理论术语,反对使用文学化、生活化语言。
3.结构简洁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等逻辑关系,反对语句冗长、结构混乱。
4.卷面美观化。书写时要字迹清晰,字体工整,反对潦草、错字、过多涂改,给阅卷老师留下一个良好的卷面印象。
总之,要想提高主观题的得分率,答案必须做到“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外在美”主要就是卷面整洁、层次分明、格式规范、美观大方;“内在美”主要就是专业术语准确、严谨,做到知识性与逻辑性的统一。
(一)体现类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或者“如何体现”等字眼。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确定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然后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最后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查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每个要点应当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材料,当然不是一味地抄材料,而是概括材料的中心意思或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二是理论,实现材料与理论的无缝对接。既不能仅仅回答理论,也不能完全脱离理论。
(二)依据类
这类题目的设问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已经确定了知识范围,要求分析或说明材料对应的知识范围内的理论依据。这种设定好角度和范围的题目只需直接从范围内寻找与材料有关的知识点分层作答即可;第二种情况是未确定知识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理论依据。解答这种题目时,应从不同角度,选择几个主要观点,每个观点都按照“原理、方法论+材料分析”的模式作答,注意简明扼要。
(三)反映类
一般来说,这类题目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设问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反映了什么变化。不管是哪一种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却要求是理性的,即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的知识加以表明。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要全面把握材料所给的信息。
(四)意义类(影响类)
此类题目是针对某一“做法”或“事件”的意义来设问的。答题的角度有对个人的意义、对政府的意义、对社会的意义、对国家的意义等;有时要回答政治意义、经济意义等。答题时一般采用“才能……;才能……”或者“有利于……;有利于……”这样的排比句式。
(五)为什么类
此类题目的设问一般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具体有两种解答方案: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也就是基于现实情况而出现的认识或做法。第二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六)怎么办类
这类题目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字眼来设问,通常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例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个人等。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审查给定的材料,找出材料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寻找措施。
(七)认识类
这类题目本身提供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就材料中的现象、事件或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一般用“谈谈你对……的认识”“如何认识……”“如何看待……”等形式设问。此类题目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某种已定型的现象、制度、做法的认识;一种是对某些争议性现象或观点的认识。回答第一种,实际上是一种论证,要运用相关知识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几个角度去回答。第二种实际上具有辨析的性质,回答这类问题,要针对不同的观点和方面去点评。
(八)启示类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给我们什么启示”,它包括经济、哲学、政治等方面的启示。回答这类题目时,一般要先提出理论依据,然后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寻找措施。
(九)图表类
这类题目一般由标题、图表(常见形式有表格式、坐标式、饼状式、柱状式、曲线式)、备注三部分组成,通常有2~3个小问。常见的设问方式为:1.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2.表一、表二有何内在联系;3.请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的现象的认识或如何解决图表中反映的问题。解答这类题时要注意:1.读标题。标题往往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把握标题并联系图表内容一般就不会离题。2.读图表内的项目和数据,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关键要从横向和纵向对比中发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并根据这种变化和差距得出启示或采取针对性措施。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表,务必要分析图表间的联系,常见的联系是因果联系。3.读备注。要想做好图表题,备注不能忽视。备注使图表信息得到全面深刻的表述,从备注中有利于把握解题的思路和角度。解释性备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备注则是组织答案不可缺少的信息来源。
总之,同学们在解答政治主观题时,要认真分析题目材料和设问,并联系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完整、全面地组织答案,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