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丛地防
用地理“眼” 看南方暴雨
江苏 丛地防
2016年3月21日入汛以来,我国天气气候异常复杂,气候年景较差,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入汛早,累计雨量大,涝重于旱。2016年我国华南入汛比常年偏早16天;入汛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251毫米)比常年同期(203毫米)偏多23%,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多。
二是暴雨过程多、强度大。入汛以来南方出现20次区域性暴雨过程,为历史同期最多;全国有155个县(市)累计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三是强对流天气重发多发,造成的灾害重。入汛以来,全国共发生26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影响20多个省(区、市),主要表现为雷暴、大风(龙卷风)、冰雹。6月4日四川广元大风导致游船翻沉,15人死亡;6月23日江苏盐城龙卷风(EF4级)、冰雹特大灾害造成99人死亡。
四是强降雨引发的洪涝和泥石流灾害明显偏多偏重。据国土资源部门统计,入汛以来,全国已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超过1 100起,明显多于前几年。5月8日福建泰宁暴雨引发山体滑坡造成38人死亡。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截至7月8日,南方多省份又遭大暴雨袭击,进入狂风暴雨模式。2016年首个超强台风“尼伯特”也于8日凌晨到上午登陆台湾东部沿海,9日早晨到上午将以强台风或台风的级别登陆福建沿海,与南方早期暴雨形成叠加效应,给长江防汛带来巨大压力。
一、旱涝灾害与锋面雨带的推移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是夏半年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夏半年,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位置的进退和加强,夏季风的暖湿气流随之登陆北上,与北方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锋面雨带。5月份,南部沿海进入雨季;6月中旬,雨带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徘徊,进入梅雨季节;7月中旬,雨带北进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开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南退,雨季开始南移;10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在大陆上消失,雨季随之结束。
副热带高气压的位置和强弱一旦出现异常,就会引起我国东部地区水旱灾害频频发生。当夏季西太平洋高压位置持续偏南时,雨带就长期滞留在江淮地区,造成该地区洪涝灾害,而北方则出现干旱。相反,当它北跃时间提前,位置较北时,我国北方地区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干旱。
二、厄尔尼诺与南方暴雨
受高低纬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影响,赤道南北两侧常年吹的都是偏东风。但是,每隔2至7年,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的偏东信风总会突然减弱,被风吹着往西太平洋流动的表层温暖海水失去了西行的动力,温暖海水便开始向原本偏冷的太平洋中部和东部回流,并阻挡了此处深层冰冷海水的上涌,最终导致这块区域海温的异常偏暖。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的时段往往在圣诞节前后,它便得了个原义为“圣婴”的名字——厄尔尼诺。
2016年是超强厄尔尼诺次年,虽处于衰减期,但它对全球天气的影响仍在持续。厄尔尼诺次年的夏季,由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高,沃克环流(赤道海洋表面因水温的东西差异而产生的一种纬圈热力环流)减弱,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位置偏西偏南。东亚夏季风偏弱,暖湿气流北上势力较弱。因此冷暖空气交汇产生的季风雨带偏南,从而使长江中下游多雨,华北和黄河一带少雨,易干旱。
三、强对流天气致灾严重
强对流天气指的是发生突然、天气剧烈、破坏力极强,常伴有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局部强降雨等强烈对流性灾害天气。强对流天气发生空间尺度小,其生命史短暂并带有明显的突发性,很难监测和预报。强对流其实是空气强烈的垂直运动而导致的天气现象。最典型的就是夏季午后的强对流天气,白天地面不断吸收太阳发出的短波辐射,温度上升,并且放出长波辐射加热大气。当近地面的空气从地球表面接受到足够的热量,就会膨胀,密度减小,这时大气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这就像水缸里的油和水一样,当密度较小的油处于水缸底部,而水处于上部时,一定会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最终油会浮到水面上。同理,近地面较热的空气在浮力作用下上升,并形成一个上升的湿热空气流。当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由于气温下降,空气中包含的水蒸气就会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当水滴或冰晶下降时,又被更强烈的上升气流携升,如此反复不断,直至高空气流无力支持其重量,最后下降成强降雨或冰雹,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
【模拟高考】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锋面雨带位置变化(阴影部分表示雨带)。读图回答1,2题。
1.根据锋面雨带推移过程,四幅图的先后顺序为( )
A.③①④② B.②③①④
C.④②③① D.③①②④
2.2016年6月,长江流域普降暴雨,雨带位置示意为图( )
A.①B.②
C.③D.④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6年7月初,武汉市连续普降暴雨,让武汉市区很多地方积水变成一片“汪洋”,这是自2011年后再次出现“校园看海,道路摸鱼”景象。武汉市水务局的资料显示,20世纪50年代初,武汉市市区尚有湖泊59个,面积273km2;到现在市区湖泊数量仅为38个,面积约122平方千米,缩减了一半还多。
材料二 中国的城市化速度之快,令世人称赞,大片的乡村土地“瞬间”都变成了城市用地。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致使城市内涝现象不断增多。
(1)分析武汉市形成一片“汪洋”的原因。
(2)说明防范城市暴雨内涝应采取的措施。
【参考答案与解析】
1.B 正常年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我国雨带从南向北逐步推移,4月份在华南登陆,6月份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份移到华北和东北地区,9月份南撤,10月撤出大陆,故可判断顺序为②③①④。
2.C 6月份长江流域处于梅雨期,雨带为③图所示。
3.(1)降雨强度大;湖泊面积缩小,蓄洪能力下降;城市地表硬化,雨水下渗量减少。
(2)工程措施:加强排水系统基础设施的建设,整治河道(疏浚河道),提高泄洪能力;改造地下管网(疏通地下排水管网),增强排水能力;修建蓄水池(修建人工湖泊),提高蓄水能力;铺设透水路面(提高下渗能力);增加下凹式绿地面积(发挥绿地渗水功能)。
非工程措施:加强城市防洪减灾政策与法规建设;加强暴雨天气监测预报及城市内涝风险评估;加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法制宣传教育;借鉴国外防治内涝经验,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等。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青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