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何孟春
看“清”高考 吃“透”考点
——谈“工业地域”的复习策略
安徽 何孟春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工业地域”的考查越来越多,不仅已经成为高考必考点,而且分值比重较大。吃透这部分知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是复习时必须解决的问题。
列举几道2016年的高考试题,让我们从中看点“端倪”。
【例1】(2016全国新课标Ⅰ卷)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陶瓷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场广阔B.原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
A.产业结构调整B.原材料
C.市场需求减小D.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A.资金充足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D.交通运输便捷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集聚的原因及变化,对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第(1)题,抓住题中“20世纪80年代”的信息,可知国家政策在佛山陶瓷发展中的重要性。第(2)题,抓住题中“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的信息,可知佛山陶瓷向外迁移是产业调整的影响。第(3)题,抓住题中“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的信息,又可得出产业基础好是景德镇的突出优势,也是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转入的主要优势。
【答案】(1)D (2)A (3)C
【注意】对于此题,可能有同学会认为,分析问题的时候好像没用到必修2教材中的知识,或者说完全依据教材似乎没办法解决此问题。这里就要特别注意,此类题目的作答,不能完全依据教材中的知识,因为题目考查的工业集聚有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域、特定的工业,我们做题时就必须关注“变化”,灵活作答。
【例2】(2016全国新课标Ⅰ卷)阅读图文材料(节选),完成下列要求。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下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目前横县县城集聚了100多家茉莉花茶厂。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
【分析】此题考查工业集聚的原因,要特别关注两点。一是茉莉花茶厂需接近原料地;二是大量茶厂集聚在县城而不是乡村,这就需要比较县城与乡村对茶厂的不同影响。
【答案】(茉莉花茶生产应该接近茉莉花产地。)横县茉莉花生产规模大,花源供应充足且品质佳;县城交通便利,便于收集茉莉花(蕾);县城基础设施较好,便于生产组织。(离南宁市较近,便于产品销售。)
【例3】(2016年浙江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图1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2014年重庆工业结构图。
材料二 成都和重庆是成渝城市群两大核心城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达,重庆工业基础雄厚。汽车为两城市支柱产业,成都以客车、商用车、轿车生产为主,重庆以重型汽车和轿车生产为主。在“十三五”规划中,两城市都把中高档轿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作为发展重点。
(1)某汽车制造企业拟在重庆建设生产基地,说出其有利条件。
(2)分析成都与重庆之间汽车产业分工协作的发展思路,并说明其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工业地域的形成及不同工业地域的特点。做好此题,学生需要两方面的知识储备:一是知道两种不同工业地域的区别,二是明晰不同工业地域的发展特点。汽车工业是协作工厂多,占地面积广,各种工业间工业联系密切。此类工业地域以重工业为主,发育程度高,与发育程度较低的工业地域特点不同,形成原因也不同。而且汽车工业发展趋势是更加注重分工协作,这与汽车工业产业链复杂有关,汽车工业分布在多个地区,有利于充分利用不同区域的区位优势,有利于不同区域的协调发展。
【答案】(1)工业基础好,配套完善;交通便利;人才丰富;接近市场;政策支持。
(2)思路:发挥各自优势,实施汽车产业链分工;侧重于生产不同类型或不同档次的汽车,实施产品分工;生产汽车不同零部件,实施生产协作。
意义:避免重复建设或恶性竞争;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增强集群效应。
通过以上例题,我们可以看出对“工业地域”一般从三个方面考查,即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发展特点及其主要类型。对于这三个考点的基本内容,我们复习时一定要既全面、又具体。吃“透”这些考点。这里“透”的含义有两点:一是不留死角,抓住重点;二是不留难题,突破难点。
1.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
【知识体系】由于工业之间存在着生产工序上的和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为了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与利润、取得规模效益,或者为了节约生产建设投资而共同利用基础设施,一些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的聚集,这样就形成了工业地域。同时,要抓住以下两个辨析点。
(1)理清三个概念的联系: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工业集聚促使工业地域的形成。
(2)分清工业地域的规模:工业地域是对工业集聚区的通称,按规模又可分为工业点、工业城市、工业区、工业地带等,其中工业区又有城市内的工业区和地区性的工业区等不同。经济较发达的现代大工业地域,发展程度较高,工业地域的扩展往往会形成工业中心,即工业城市。工业城市的相对集中便形成工业基地。
【高考应答】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近年的高考题中,考查这一点的较多。分析上文给出的2016年的高考题,我们又需要特别注意,作答时不能“死搬硬套”,不能局限于教材。因为高考题考查的往往是某个具体区域的具体工业地域的具体形成原因,这三个“具体”,就决定了我们分析问题要因时因地因势而异,要特别注重材料中的隐含信息,我们要不拘泥于“教材”,要根据“变化”给出答案。
2.工业地域的发展特点
【知识体系】由于工业地域内部工业联系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与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其中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又往往发育成工业城市。
【高考应答】近年来高考题在考查这部分知识时,有两点值得我们在复习时关注。
一是关注“发展”。如上文中的例3,这要求回答问题时必须把握住发展的阶段,也就是发展处在哪一个过程中,答的内容要联系这一过程中的实际状况,依据实际状况答题。
二是关注“联系”。上文中例3的第(2)题就是考查分工联系,因为在工业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分工越来越细,地域之间、工种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时俱进,高考考查这方面的内容当然也就逐步增多。
3.工业地域的主要类型
【知识体系】如下表所示:
类 型成 因结 果举例传统工业的集聚在传统的大批量标准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一些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且原料和产品运输量都较大的协作工业企业,相互靠近导致工业集聚形成专业化工业区域钢铁工业区、石油化工区新兴产业的集聚在新的小批量定制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主要的协作工厂也需要在地理空间上靠近,并接近用户,及时反馈信息,或利于扩大自身影响,这样也导致工业集聚形成新兴工业区高新技术工业区,如“硅谷”“硅岛”等
同时,在复习时也要明确两个辨析点。即工业地域有自发形成的,也有规划建设的。
(1)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往往距离较近,成本较低,工厂之间有物质信息联系,生产规模不大。如传统的工业区一般都是这样形成的。
(2)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有的存在投入与产出关系,工厂之间物质联系紧密,生产协作广泛,因而生产规模较大,经济效益较好;有的先建设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建厂。它们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而具有地理空间上的联系,这类工业地域在世界上比较普遍。如高新技术开发区。
【高考应答】工业地域的分类是高考考查的重头戏。面对高考题目,我们需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1)理解分类标准。因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理解了分类标准,才能在作答时有的放矢,目的性明确。
(2)要特别关注汽车产业等复杂工业的工业分散。要明确导致“分散”的原因,这是高考常考点。因为这类工业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各零部件的生产厂需在全球寻求最优区位。而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和通信技术手段、现代工业的标准化生产又为这种全球化生产的网络布局提供了可能。
(作者单位:安徽省利辛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