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选择及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点剖析

2016-04-11 07:36安徽熊定富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16年5期
关键词:农业区甲地读图

安徽 熊定富

“农业区位选择及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点剖析

安徽 熊定富

关于农业,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是一致的、明确的,即“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高考十分重视对农业区位选择及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相关内容的考查。以这部分内容为载体可以很好地考查学生人地观念、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等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下表为2016年高考农业考点统计表。

高考卷题型主要考点能力与素养要求分值全国新课标Ⅰ卷选择题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读表获取信息和阐释地理事物能力比较思维8分全国新课标Ⅱ卷综合题农业类型区位条件对比读图获取信息能力区域认知和比较思维14分全国新课标Ⅲ卷选择题农业(林)对地理环境影响读图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储备能力比较思维、人地协调观念8分北京卷选择题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读图获取信息调用知识储备能力4分天津卷综合题农业区位条件分析读表获取信息阐释地理事物能力比较思维6分浙江卷综合题农业区位条件分析读图获取信息调用知识储备能力比较思维12分江苏卷选择题农业类型及特点农业可持续发展读图获取信息调用知识储备能力人地协调观念8分上海卷综合题农业区位条件评价读表获取信息调用知识储备能力人地协调观念8分海南卷选择题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读图获取信息调用知识储备能力12分

从统计表可以看出,农业部分的高考考查方向主要有: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变化、某种农业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一、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农业区位选择实质就是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遵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原则,合理利用农业土地资源。

首先,综合考虑某区域影响某种农业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因素,以及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生产历史(经验)、饮食习惯(偏好)、技术等社会经济因素。其中气候中的光照、热量(年均温、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积温)、降水等往往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其次,对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限定性条件(因素)分析。如判断某区域农业的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前提条件、优势条件等。然后,对影响农业区位因素随时间变化进行分析。农业区位因素随时间变化的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其中市场、交通和政策最富于变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科技的发展可以改造微区域的自然条件,也可促进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改变,从而影响到农业区位的选择。最后,把握分析农业分布区域的空间尺度。宏观的农业分区如美国农业带分布;微观的农业分区如奶牛场、花卉、粮食等农业在小区域的空间布局。

【例1】(2016全国新课标Ⅱ卷)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集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成1,2题。

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

【命题立意】本组题考查点落在现代农业(庄园经济)的发展条件和优势。注重考查学生获取文字材料有效信息、调用知识能力及比较思维素养。

【试题解析】第1题,由材料中“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集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说明农业资源为关键。某县在“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基础上建设现代茶庄园,说明农产品的知名度和质量是前提条件。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发达便捷的交通网、高精尖的技术水平是可以促进茶园发展的条件,但不是前提条件。故B正确。第2题,对比传统茶园,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品牌突出(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故A错误;产品价格更高,故B错误;产品更多、效益更高,故C正确;投入更多,生产成本更高,故D错误。

【答案】1.B 2.C

二、某种农业类型的特征及其形成条件

农业类型的划分相当复杂,有按劳动对象分为种植业、畜牧业和混合农业,有按投入要素多少划分为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也有按产品用途划分为商品农业和自给农业。此外在平时训练中还会遇到诸如生态农业、立体农业、有机农业、蓝色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订单农业、外向型农业、河谷农业、灌溉农业等农业类型。在解答这类试题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图文信息,归纳概括农业的特征,并进一步从农业的区位因素角度分析农业类型形成条件。

【例2】(2015年福建卷)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完成3,4题。

3.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D.混合农业

4.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 )

A.价格低廉B.减耗保鲜

C.绿色优质D.品种丰富

【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对农业生产类型及特征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能力,渗透了对学生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的考查。

【试题解析】第3题,图示该地既种植水稻,发展种植业,又饲养牛羊,发展畜牧业,因此属于混合农业。而季风水田农业、乳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等都属于单一农业生产类型。故D正确。第4题,该生产模式不使用化肥,所产农产品无污染,绿色优质,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而此农业产品因其绿色优质价格不会低;农产品的新鲜程度与该生产模式无关;消费者青睐的是农产品的质量,而不是农产品的种类。故C正确。

【答案】3.D 4.C

【例3】(2016年浙江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第5题。

图1为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

5.图1中甲地和丁地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甲地和丁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分析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异同点。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中的河谷农业和季风水田农业、农业区位条件分析相关知识。注重对学生比较思维的考查,着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用知识和地理技能,对比分析及阐释地理事物能力。从学科素养看,主要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包括比较思维、归纳推理思维等。

【解题思路】甲地位于青藏高原上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属于青藏高原上的河谷农业,种植作物以青稞为主,也有小麦;丁地位于恒河中下游平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农业为季风水田农业,粮食作物主要为水稻。从自然条件看,两地粮食生产相同点主要表现在河谷地形、土壤、水源、光照等方面。不同点主要从海拔纬度对气温的影响,即降水、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等方面分析。

【答案】5.青稞(小麦) 水稻

相同点:河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雨热同期,甲地降水少,丁地纬度低,两地光照充足。

不同点:甲地海拔高,热量不足;丁地纬度低,海拔低,热量丰富;甲地处于背风坡,降水量少;丁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多;甲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三、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业生产的发展会引起自然植被、地表形态、土壤和局地小气候等发生改变。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农作物产量,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带来某些负面影响。解答这部分试题要求学生具备正确的人地观念,并以此作为分析问题的出发点。

【例4】(2015年重庆卷)下图是某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第6题。

6.④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

A.温室气体减少

B.森林覆盖率减小

C.入湖泥沙量降低

D.草原生产量降低

【命题立意】该题主要考查农业问题,知识点的考查落在“农业发展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上。试题力求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渗透了对学生区域认知、人地观念和学科综合思维素养的考查。

【解题思路】试题以五大湖区东部湖泊——安大略湖、休伦湖、伊利湖及其周边农业生产分布为切入点,考查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④区域位于北美洲东北部地区,该区域以发展乳畜业为主,需要大量土地种植精饲料,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活动必然会破坏当地原有的森林植被,降低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入湖泥沙量增加。同时森林覆盖率减小,吸收温室气体能力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加,会加重温室效应,但对于草原生产量会起到增加作用。故B正确。

【答案】6.B

(作者单位:安徽省霍邱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农业区甲地读图
关于打造盐田循环生态农业区的展望
内蒙古呼伦贝尔农田草地螟综合防控技术试验研究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
浅议“土壤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如何计算地方时
运动学公式应用五注意
“区时”的时间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