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冠英
对泸县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罗冠英
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泸州市泸县就业局对全县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进行了调研,掌握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基本情况,并针对现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对策,助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创业人数整体情况。根据泸县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统计,截至2016年6月,全县劳动年龄内农村劳动力588186人,创业人员14065人,占登记农村劳动力的2.4%,占转移劳动力372960的3.8%,农村劳动力转移创业人数比例偏小。2016年有1112名农民工成功创业,转移输出农民工上半年登记返乡785人,返乡后实现就业753人,成功创业32人,返乡创业率为4%。
享受扶持政策情况。2013年以来,泸县组织开展了SYB创业培训4895人,其中农民工4331人。另外,为农村进城创业者587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387万元。
从事产业分布情况。今年对具有一定规模的1175名返乡农民工的创业项目进行了调查统计,其中从事畜牧、水产等第一产业的有360人,占30.6%;从事制衣、矿产、玻璃制品等第二产业的有128人,占10.9%;从事商业零售、餐饮服务、农业观光等第三产业的有687人,占58.5%。全县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和掌握,因此规避风险的能力差,导致创业的风险较高。
土地流转机制制约了农民工创业。每户承包地较分散,而且面积大小不均,现行的土地流转机制还不成熟,严重制约了农村集中经营、规模经营和产业化经营的实现。
创业资金缺口解决难。一是多数农民工仅靠务工收入积累创业启动资金实为缓慢;二是融资难度大,社会融资门槛高、利率高,仅仅依靠政府扶持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不足以支撑。
公共创业服务水平还不够专业。由于镇、社区和村级部门对创业工作重视不够,加之开展创业指导服务、创业政策宣传咨询等工作效果较差,导致创业服务不到位。
创业政策宣传不够深入。一方面返乡农民工对各项创业政策了解不够,另一方面,基层平台对就业创业政策的宣传形式单一或流于形式,导致宣传不到位,群众政策知晓面窄。
近年来,泸县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归雁经济”作为主要抓手,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以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但由于各地经济不景气和受土地、资金等制约,多数人对返乡创业热情不高,愿望不强。
文化程度制约农民工创业愿望和能力。农民工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对国家惠农政策、选择创业项目、制定创业计划及规避创业风险等难以理解
提高重视程度,营造农民工创业良好氛围。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推动和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工程。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投资招商会、项目推介会等各种形式,宣传政府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在外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塑造返乡创业典型,营造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良好氛围。
完善政策体系,向农民工提供优惠的创业扶持。一是加大财政、税收扶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贷款贴息,创业培训和担保资金等;二是健全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研究制定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评估机制;三是着力扶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创业项目,鼓励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推进金融创新,为农民工提供创业融资渠道。一是引导农村信用社、地方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农民工返乡创办企业的实际情况,在贷款条件、担保机制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解决农民工创业贷款担保难问题;二是放宽创业担保贷款范围,将种植、养殖业纳入贷款范围。
健全服务机制,向农民工提供优质的创业服务。一是强化公共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创业服务活动;二是建立创业人员台账,提供有针对性帮扶;三是对返乡农民工免费开展SYB创业培训,增强创业能力;四是适时开展创业大讲堂、创新创业项目路演等活动,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一对一”的项目推荐、风险评估、融资服务等指导。
整合创业资源,为农民工搭建良好的创业平台。一是整合“泸县农民创业园”“泸县创新创业孵化园”的创客空间等服务载体,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免费办公地或减免、补贴经营场地费、水电费;二是依托县经开区、龙桥文化生态园等产业园,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项目,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三是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归雁经济”,打造“县、镇、村”三级营销模式,构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畅通、便捷通道;继续实施“归雁经济”战略,减免相关税费,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全方位的优惠政策和服务。
(作者单位:泸县就业服务管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