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集萃
医生和护士也绝对不应该成为大家对治疗结果不满意的发泄口。如果医护人员和患者真成了“不共戴天”的关系,笑出声来的只会是邪恶的病魔。
——东方网评论,暴力伤医只会让病魔偷笑。
患者不是我们的敌人,我们和患者共同的敌人是疾病。越是无法改变大环境的困难时刻,越是要努力。我们的努力,是为了不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关于极端伤医事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务处副处长杨震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医史微鉴”上劝慰医生群体,不要把极端伤医认同为医患决裂。
跨省就医结算究竟“卡”在哪里?以前主要“卡”在各地政府和医疗机构的“心”里,现在主要“卡”在高层推进医保结算改革的决心上,“卡”在建设全国统一医保结算平台的能力(包括技术)上。
——针对异地就医结算问题,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日前表示,人社部提出“三步走”的思路,一是市级统筹,60%以上异地就医问题得到解决;二是省内异地就医,再解决30%的异地就医问题。剩下10%的问题,是解决跨省异地就医的问题。北京青年报评论。
重视厕所问题当然是对的,但公厕主要用途就是用来如厕的,先解决好公厕数量少、维护不到位、卫生状况不佳、男女厕比例不协调、缺少母婴设施等短板,再来谈WiFi、取款等锦上添花的功能,可能更加符合实际。
——近日,北京市相关规划称,将在房山、通州建设100座“第五空间”,除可如厕外,还可存取款、缴费等,并覆盖WiFi网络。广州日报评论。
和普通人一样循规蹈矩,和职工一样排队打饭,这不仅体现出对秩序的遵守,对文明的维护,更是一个人素养的体现。
——近日,有微博网友曝出了任正非和华为普通员工一样,在华为食堂中排队打饭。他的食物也很简单,吃的都是“粗茶淡饭”。北京晨报评论。
在一个浮躁的时代,“专念”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概念,每天专念一两个小时,会令自己的人生得到更多的精神聚合与知识精进。
——日前,新华每日电讯发表评论呼吁“专念”。
现代化的电子器物,也远远没有人的交流与情感珍贵。年迈的老教授的呼吁,不知道有没有让某些父母感到一丝难堪?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教授钱幼琼发现,由于家长忙于玩手机,一些幼儿因缺乏有效沟通而患上语言发育障碍,她希望家长不要再当低头族。京华时报评论。
只有把闲言碎语咽到肚子里不予理睬,才能成就一个真正的自己,就算卖猪肉做到极致也光荣!
——日前,在第三届北京国际优质农产品展示交易会上,当年从北大毕业卖猪肉引发争议的陆步轩被观众围了个严实。四川在线评论。
日本设立了“放学后儿童教室”和“放学后儿童俱乐部”,为孩子课后提供活动场所和交流环境;美国有无数个课后服务的公益性社会机构。我们的孩子放学了可以去哪儿?
——因为孩子放学与父母下班存在时间差,放学后的真空时段,孩子们应该去哪儿一直是个难题,尤其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有些就去学校附近的托管班。广州日报评论。
一个人能否发扬“工匠精神”,没有预设前提条件,根本之处在于个人内心对职业的敬重与工作的专注度,在于我们是否具备“把事情做好的强烈愿望”。
——在供给侧成为改革主攻方向的今天,“工匠精神”的回归似乎再正常不过。长江日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