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博,丁大业
(1.山西省地震局,山西 太原 030021;2.太原大陆裂谷动力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山西 太原 030025)
·工作论坛·
关于地震微信公众平台现状及发展的思考
徐博1,2,丁大业1,2
(1.山西省地震局,山西太原030021;2.太原大陆裂谷动力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山西太原030025)
摘要:借助微信平台传播速度快、受众广、影响力大的优势,能有效发挥“地震微信”在城市防震减灾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升地震部门的服务能力。文章阐述了微信公众平台的概念,介绍目前地震微信公众平台的震情服务、地震科普、交互平台等服务功能,并对进一步结合地震系统的行业特点,增加完善地震系统官方微信功能对地震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地震微信公众平台;现状;发展前景
0引言
随着4G网络全面到来,移动网络速度变得更快、更便捷。微信也成为人们如影随形的生活必备品,聚合了用户的碎片化时间,成为到达终端最直接、快速、精准的信息通道,日益成为舆论传播和热点聚集的平台。当前形势下,为合理利用微信平台开展防震减灾宣传,促进地震部门与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使之理解支持防震减灾工作,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地震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应运而生[1]。
1微信及微信公众平台的概念
1.1微信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APP。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同时,微信也可共享流媒体内容资料,使用“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社交插件服务。截止到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已覆盖中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5.49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因其具有免费、灵活、方便、智能等特点,备受大众喜爱。
1.2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也称微信公共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基础平台上新增的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平台,每人都可用一个QQ号码注册微信公众号,并在微信平台上实现与特定群体文字、图片、语音等全方位的沟通互动。
2地震微信平台现状
自2013年4月20日全国首个地震救助微信平台—“芦山地震救助”公众账号诞生至今,全国大部分省、市地震局均开通了地震微信公众平台。目前,地震方面微信平台功能分为常态式和应急式两种。公众可以通过查找账号或扫描二维码对地震微信平台进行关注。
2.1常态式
截止2015年12月,全国地震系统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并获得认证的省市级单位有68家,下属区县或台站有18家。各省市及下属区县地震局微信公众号由于关注的内容不同,因此服务也各不相同。例如,省地震局地震微信平台主要包括三个模块,即地震震情服务、地震响应和信息定制。可以为公众提供实时全球地震自动、手动速报信息;发布及时震时响应、避难规划、避震常识及救援队伍等多项服务。具体功能包括:
(1) 地震震情服务。包括最新震情、附近震情、烈度反馈、周边地震、导航服务五项功能,市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推送的震情的范围(全球、附近、周边)。在导航服务中,市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查看相关的地震知识。
(2) 地震应对。包括震时应对、避难规划、救援队伍、场所登记、避震常识五项功能。可以提供我市及我市周边地区发生有感地震(3级以上),市民应采取的自救、互救及应急避难措施建议。
(3) 信息定制。市民根据自己需求来设置地震信息方式的推动(图文、文字);推送地震震级及震中距(市民当前位置距震中的距离);地震发生时,民众可及时通过交互平台向市地震局反映所在地的震情。地震局收到信息后,可作为判定烈度的参考资料,及时制定合适的救援方案。
2.2应急式
大地震发生后,通讯传输受到影响,公众通过拍照、文字、语音等方式将受灾场景发送至微信公众平台,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旧模式(由传统媒体采编发布)。记者在第一时间未到达现场时,信息已经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微信用户通过自媒体的方式传播信息,使新闻报道更具现场感。借助微信形成垂直细分的传播领域,使传统媒体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实现播报灾情、微信寻人、转发求助、呼吁提醒、公益捐款等功能,形成强大的舆论效应。
在芦山地震发生后的短时间内,很多用户通过微信报送平安、互通信息,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灾区最新信息。在各个微信群里,交流交通、灾情、物资等各种信息。同时,一批微信公众账号也迅速上线启用。在地震发生6小时后,腾讯推出“芦山地震救助”公众微信账号,发布四川雅安芦山震区的最新状况、救援信息、寻人和报平安资讯。用户通过手机把自己的地理位置、现场照片、救助内容等发送给“芦山地震救助”等官方微信平台。腾讯再通过“芦山地震救助”的微博官方号将求助信息对外发布。4月21日,新疆都市报记者从腾讯微信平台了解到,截止21日下午14时,已有近15万人次关注“芦山地震救助”公众号,实时发送信息量达20万条。有18名网友通过微信与亲友取得联系。截止4月26日,微信、微博等寻人平台已累计收集有效寻人信息达27400余条,帮助561人找到亲人和朋友。
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上,用户主动发送救援信息、为灾区祈福、组织捐款、监督社会。有网友评价,“地震两小时,没有有价值新闻,幸好有微博;手机打不通,幸好有微信”。庐山地震中,微信的通讯属性成为灾区内外沟通的重要手段。《21世纪经济报道》评价:“一夜之间,微信从被运营商指为‘抢饭碗’的对象,摇身变为庐山地震灾区对外传递信息最靠谱的通讯工具”。也有业内专家赞誉:“庐山地震,微信救援平台改写2.0救灾模式”。
在整个芦山救援中,微信形成了一个高度整合的虚拟平台,将各类分散的求救信息和救援力量进行有效整合,提高了救援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基于微信平台的即时性、交互性和强大的信息扩散能力,使其在求救信息和民间救援物资整合上发挥了重要作用[2]。
3地震微信公众平台存在的问题
由于地震微信还处于初始阶段,因此在地域分布上还存在一定差异。微信公众平台管理工作受人员、设备、关注数量等因素限制,也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 运行机制不健全。目前,地震微信公众平台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机制对其运行和维护加以约束限制,缺乏相应的发布流程、考核办法、奖惩制度,容易导致信息发布不及时、不规范、信息发布数量不均等情况;对用户提出的评论、意见和建议不能及时有效地回复解决,互动功能不足,没有充分利用微信的各种交互工具完成应有的功能。
(2) 缺乏专业团队的建设。目前,多数地震微信公众平台由该单位办公室或宣传部门负责,工作人员除了日常更新微信外,还要兼顾其他工作,甚至有些地震微信公众平台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就停止更新,没有真正将微信平台纳入防震减灾宣传体系中去。
(3) 微信公众平台关注人群具有局限性。突发事件发生时,我们需要在第一时间播报事态发展情况。关注人数越多,我们声音传达的越迅速,关注人群涉及的行业越广,影响力就越大。争取话语主动权和引导权,是传播主流信息,防止流言和谣言的最好方法[3]。
(4) 微信内容形式单一。调研发现,目前地震微信上的内容大多是科普知识和震情信息。照搬门户网站工作简讯作为微信发布内容的微信不在少数,专于实用服务的少,基本上处于“唱独角戏”状态;同时微信内容不新颖,更新不及时,不仅难以吸引更多用户的关注,还易造成已关注的用户因没有新内容而放弃关注。
4关于地震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的思考
根据地震系统微信发展现状调研的结果,借鉴国内政务微信发展成果,认为地震微信系统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建设。
(1) 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保障微信正常运作。
制度保障。地震系统应尽快制定和出台地震微信平台发布的一系列制度和规范,推进地震微信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明确本单位微信平台的负责人,确认信息编写、发布、审定者、信息浏览、收集人的责任分工及整个微信工作的流程;人员保障。要充分发挥现有新闻发布制度优势,深化微信平台队伍建设。随着微信的普及和发展,地震微信应学习专业的微信团队和自媒体团队,加强培训,促进交流。注重实践调配及微语言的使用,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网络沟通技巧等;机构保障。要把微信宣传管理纳入宣传管理体系中,设立平台定位和明确的岗位设置,有利于维护人员专心从事微信平台的宣传工作,从而实现充分利用网络手段,重视网络信息,加强网络信息发布,引导网络舆论的良好效果。
(2) 完善微信快速响应机制,及时化解舆论危机。
微信作为一种新型人际交流平台,对社会舆情产生的影响逐渐变大。在一系列热点事件中,尤其是突发性事件中,微信引导的舆论爆发出巨大能量,将一般性地公共话题演化为社会公共事件管理危机。当前,社会公众对地震速报、地震形势等信息的关注度逐渐升温,破坏性地震、地震谣言等突发事件发生后,地震部门往往成为舆论焦点,各种质疑声纷至沓来。而地震微信公众平台目前实现震后几分钟内发布震情信息,大大缩减了响应事件,一定程度抢占了舆论先机。但在后续时间,地震部门微信在反应时间、发文频率、内容质量上都有待提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微信快速响应机制,防范舆论危机与未然。
(3) 深化微信内容,形成独特风格。
破坏性地震属于小概率事件,当没有发生地震时,公众极少主动关注地震工作,地震系统微信要想“博人眼球”,需要形成体现行业特点的独特风格,这就要在宣传内容和语言上精雕细琢。微信内容不能局限于“高大空”的政务信息或口号性的宣传,要在符合自身宣传目标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公众真正需要拟定宣传内容。微信的语言风格要力求做到通俗、形象,语言风趣、幽默,贴近群众,树立自身的亲民形象[4]。
(4) 增加专家解疑的互动式宣传。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邀请专家同用户开展问答互动,同时利用微信随时随地快速发布信息的特点,开展地震工作微直播宣传。在特定时期及时缓解社会公众对地震的焦虑情绪或针对性地解答网友关注的问题,加强微信宣传效果。景谷、鲁甸等大地震发生后,地震系统在微博集体直播震后应急工作动态等,引发了较广泛的社会关注。
5结论
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掌上交流软件,其便捷快速的信息接收和传输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利用微信发布地震信息,是国家、省、市地震局不断拓展公共地震服务领域的重要体现。借助微信平台传播快、受众广、影响力大的优势,充分发挥“地震微信”在城市防震减灾中的重大作用,进一步提升地震部门的影响力。结合地震系统的行业特点,增加和完善地震系统官方微信功能,让微信平台在地震保障服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玫,任静,裴克莉.关于气象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的思考[J].山西科技,2014,29(5):23-25.
[2]潘丽娜.微信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新作为-以庐山地震为例[J].青年记者,2013(32):66-67.
[3]谭阳.地震微博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城市与减灾,2012(6):4-7.
[4]李红梅,刘宁,魏艳旭,等.地震系统微博现状调查及发展策略研究[J].国际地震动态,2015(8):15-20.
文章编号:1000-6265(2016)02-0038-03
收稿日期:2015-12-30
第一作者简介:徐博(1986—),男,山西省太原市人。在读工程硕士,助理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P315.99
文献标志码:A
Status and Prospect of Earthquake WeChat Public Platform
XU Bo1,2, DING Da-ye1,2
(1.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f Shanxi Province, Taiyuan, Shanxi 030021, China; 2.State Key Observatory of Shanxi Rift System, Taiyuan, Shanxi 030025, China)
Abstract:WeChat platform has the advantages of fast spread, wide audience and great influence. Therefore, “Earthquake WeChat” can play an active role in city’s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effectively. It can enhance the service capacity of seismic departments. The concept of WeChat public platform is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The platform has the functions of earthquake service, earthquake popular science, interactive platform and so on. Function of seismic system official WeChat should be improved combined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 system. And suggestions for development of the platform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Earthquake WeChat public platform; Status; Prosp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