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是恢复酸化河流的天然场所
40多年来,酸沉降已发展成为严重的国际环境问题,而恢复酸化的河流和生物的各种努力却收效有限。美国科学家发现,湿地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河流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作为恢复酸化河流的天然场所。
美国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生物学副教授索菲亚·帕西(Sophia Passy)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美国受酸化影响最严重的阿迪朗达克(Adirondacks)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多季节调查,以评估酸化河流中自养有机物如何响应酸化以及这种响应是否可以应用于酸化的整治。研究人员在阿迪朗达克森林保护区192处河流中收集了637个样本,将硅藻或藻类的生物多样性状况与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浓度做比较。结果发现,与湿地相连的河流,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可以使有毒的无机铝含量下降,减少了有害无机酸的存在。
研究认为,因酸性沉淀物而酸化的河流,在经过湿地时会变得富含有机质,进而与有害铝结合,限制其对河流中的初级生产者造成负面影响。此外,有机质也会刺激微生物利用硫酸和硝酸,因而降低无机酸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湿地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河流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酸化研究应该侧重于湿地在受酸化影响地区改善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潜力,以及在河流恢复中的应用,例如,通过河流改道或在适当的水文地建设湿地等。研究人员希望流域的治理能够包括创建湿地,或将河流与现有湿地连结起来,未来可将湿地作为酸化河流治理中进行石灰中和(Liming)的替代选项。石灰中和目前广泛应用于治理酸化的河流,但许多科学家质疑其长期的有效性。
上述研究成果发表在2013年9月份的《Global Change Biology》(全球变化生物学)杂志上。
(转自国际《湿地动态》201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