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钦寅
(海南中乘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海南海口 571100)
浅析基坑支护与加固
唐钦寅
(海南中乘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海南海口 571100)
当前,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步伐比较快,城市中的建筑工程数量也大大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城市土地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动了高层建筑的发展。高层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基坑支护与加固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施工项目,只有确保建筑工程基坑施工效果,才可以有效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为了有效确保建筑工程基坑支护与加固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文以“海南 X医院基坑支护与加固”施工方案为例,对基坑支护与加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希望对类似工程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基坑支护;加固;工程质量控制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海南X医院内,直进大门约100m。拟建场地原有数栋1-2层平房,现已部分拆除,拟新建16-17层病房楼A及5-7层医技楼(裙楼),基底长约为65m,宽约为41m,拟采用框架剪力墙、框架结构,设一层地下室,建筑总占地面积约 2665m²。现场地标高为-0.70m,基坑底标高为-7.20m,基坑开挖深度为6.5m,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
①层素填土:分布全场地。灰褐色,稍湿,松散状,主要成分为细砂,混含少量砖块、砼块等建筑垃圾,土质不均匀,新近回填,欠压实。层厚 0.70~1.00m,平均值 0.87m。
②层细砂:分布全场地。灰黄色、浅黄色,稍湿~饱和,松散~稍密状,颗粒成分为石英质,细粒土含量约10%~25%,上部夹薄层中粗砂,见少量贝壳碎屑。层厚8.70~11.80m,平均值10.10m。
③层淤泥质粉砂:分布全场地。深灰色、灰黑色,饱和,松散状,颗粒成分为石英质,细粒土含量约15%~35%,局部夹粉土质粉砂。层厚 1.50~4.60m,平均值3.14m。
④层淤泥质粘土:分布全场地。深灰色、灰黑色,流塑~软塑状,局部见零星贝壳碎屑,下部夹薄层粉砂。层厚7.00~9.90m,平均值8.31m。
根据勘察报告,基坑深度影响范围内地下水主要赋存于②层细砂、③层淤泥质粉砂中,地下水类型属孔隙潜水类型,其补给来原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含水层综合渗透系数为7.5m/d。经场地内水坑实测现地下水位埋深为4.0~4.5m。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海南X医院内,原为砖混结构民房,场地内已拆迁,周边还保留有一些建筑物(暂不拆除),基坑周边环境如下:
东面:有临建钢筋加工场、医院餐厅等建筑物,距离基础外边线最近距离约8.83m,并沿基坑外约3.0m预留施工道路。
南面:有两栋5层建筑物,框架结构,天然地基,基础底埋深2.0m,距离新建地下室基础外边线最近约5.16m。
西面:西南角为2F砖混结构建筑物,天然地基,基础底埋深2.0m,距离新建地下室基础外边线最近距离约7.34m。
北面:主要有施工单位工人宿舍、厨房,医院洗衣房,距离基础外边线最近约6.66m。
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无地下市政管线分布。
综合基坑岩土工程条件、周边环境条件和场地使用要求,本基坑开挖在 1.2米深度内按1:0.75放坡,然后采用SMW工法桩(水泥土搅拌桩内插工字钢)+锚杆+挂网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
由于地下水较丰富,透水性较好,水位较浅,设计采用水泥土搅拌桩作为止水帷幕,坑内采用轻型井点进行地下水疏干,在南面布置9口回灌井,在坡顶设置一条截水沟,截止地面雨水,在基坑底周边设置一条排水沟,每隔20米布置一个集水坑,为保证雨水明排和抽出地下水的排放,在坑顶处设置一条φ200PVC排水管,排放至附近沟渠中。
7.1 水泥土搅拌桩
(1)水泥土搅拌桩采用湿法施工,搅拌机搅拌下沉速度与搅拌提升速度应控制在0.3~2m/min范围内,并保持匀速下沉与匀速提升。
(2)水泥土搅拌桩桩径为φ500mm,按梅花形布置,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基坑开挖。
(3)水泥土桩的水泥掺入量为15%,每延长米水泥用量为50kg,采用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
(4)浆液泵送流量应与搅拌机的喷浆搅拌下沉速度或提升速度相匹配,确保搅拌桩中水泥掺量的均匀性。
7.2 工字钢
(1)水泥土搅拌桩内插型钢为18号热轧普通工字钢,牌号为Q235,长度为9米。
(2)工字钢插入宜在搅拌桩施工结束后30min内进行,可采用机械压入法或振动打入法,插入前必须检查其直线度并确保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3)垂直方向上的误差不大于1cm,水平方向误差不大于2m。
(4)工字钢进场前应通过各方验收,确保质量。
(5)工字钢与搅拌桩之间的空隙需进行灌浆补强处理。
7.3 锚杆
(1)锚杆采用φ48×3.0的钢花管,内注水泥净浆,水泥采用 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
(2)上层锚杆注浆体及喷射混凝土面层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及下层锚杆施工。
(3)锚杆宜采用冲击式气压成孔,并保证成孔直径不小于80mm。
(4)锚杆水泥浆液用量不应小于20kg/m,水灰比0.4~0.5,分二次注浆,第一次注浆压力≥0.5MPa,第二次注浆压力≥1.2MPa。
7.4 钢筋网喷射混凝土
(1)钢筋网与锚杆采用压入式进行连接。
(2)喷射作业应分段进行,同一分段内喷射作业应自上而下。
(3)喷射砼前应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及试运作,采用空压机压力不小于0.5MPa,风量不小于9m3/min,以保证砼质量,水压不小于2 MPa。
(4)喷射混凝土时,喷头与受喷面应保持垂直,距离宜为0.6~1.0m。
(5)在钢筋交叉密列部位应先喷射钢筋后面,再喷射钢筋前面,以防钢筋后面出现空隙,在层与层接头处应做成45°坡角以利于砼搭接牢固。
(1)合理安排基坑土方开挖顺序,使基坑坡面暴露时间最短,土方开挖不得碰撞支护结构,如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挖土,在查明原因和采取措施后方能继续施工。要作好安全监测。
(2)基坑坡顶1.0m外周围设置防护栏,高度不低于1.20m,土方外运时应注意防止损坏排水沟、防护栏等设施。在基坑支护施工和运行期间,坡顶地面超载不许超过设计标准。
(1)本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应对下列项目进行监测: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地下水位、邻近建筑。
(2)基坑监测频率:在基坑开挖和底板浇筑期间,观测时间为1次/天;底板浇筑后7天内,1次/2天;底板浇筑后7~14天,1次/3天;底板浇筑后14~28天,1次/5天;底板浇筑28天后,1次/10天。
(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提高监测频率: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监测数据变化速度加快;长时间连续降雨或基坑周边大量积水;基坑附近地面超载突然加大或超过设计限制;坡面、坡顶地面目视发现裂缝,出现局部坑底或侧壁出现管涌、渗漏、流砂等。
(1)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边坡不稳定,出现滑移,变形达到预警值时,采取如下的措施:
①坡底紧急堆土或垒堆砂袋压(护)脚,严重时可回填部分基坑。
②坡顶卸载,包括挖除或降低坡顶的土层,搬除地面上的堆载。
③及时抽排地面或基坑内的积水,堵塞进入基坑的水通道。
④必要时可采取增加水平土钉的措施。
(2)突降大雨或暴雨时,立即起动备用水泵抽水,并安排专人不间断观察基坑的稳定情况。
(3)开挖过程中出现管涌应及时堆砂袋控制水的涌入,进一步采取抽降水措施消除管涌险情。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
[3]《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G322
B
1007-6344(2016)07-02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