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创新管理策略的分析

2016-04-09 08:50:00朱汉棠
四川水泥 2016年7期
关键词:监督管理工程质量防控

朱汉棠

(博罗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广东 博罗 516100)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创新管理策略的分析

朱汉棠

(博罗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广东 博罗 516100)

创新才能发展。所以在对建筑质量进行监督管理时,必须对其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完善,才能更好地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的提升。因而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主要就几点创新性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策略进行了探讨。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创新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于促进工程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当前建筑工程质量要求日益高涨的今天,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较多,所以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也应切实强化对其的创新。以下笔者就分别从创新管理意识、创新质量意识、创新质保体系、创新科技意识、创新奖惩机制、创新防控体系、创新监管模式等方面,就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创新管理策略提出以下几点浅见。

1.创新管理意识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必须在管理意识上予创新,才能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性,具体来说,就应切实强化以下工作的开展。

1.1 创新管理理念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在不断加快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为了更好地创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首先就必须在管理理念上予以创新,意识到创新管理意识的必要性,一是从传统的纵向封闭管理转移到横向协调管理;二是从直接参与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转移到全行业的规划协调和服务监督;三是从注重企业经济效益转移到注重社会综合效益的提升。

1.2 创新管理体制

始终坚持政企分离和管好行业的基本原则,建立纵横向管理适度分离、横向管理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建立综合管理为主、专业管理为辅且二者适度分离的新体制,以促进行业发展。

1.3 创新管理秩序

一是对建筑队伍实施统一化的管理,主要是在归口管理、资质管理和总量控制以及计划管理等方面努力。二是对建筑市场实施统一化的管理,主要是管活市场,保持市场的活力,促进行业之间的有序竞争,实现行业的共同发展。三是对工程质量实施统一化的监管,强化日常监管工作,提高工程质量。四是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借助法律促进政府职能得以顺利高效的实施[1]。

2.创新质量意识

建筑工程质量提升的前提是创新质量意识,尤其是勘察和设计、施工和监理企业的领导,从传统的纯粹质量就是效益的意识逐渐变得更加多元化,也是质量就是效益的基础上,还应意思到质量就是安全,质量就是核心竞争力,同时还要妥善处理质量与安全、进度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在相互之间制约的同时得以促进和发展。

3.创新质保体系

工作质量的提升离不开良好质保体系的支持,而为了实现对质保体系的创新,就必须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得到落实。因而在企业不断升华改革和发展的今天,必须在质量责任、材料检验、工序质量控制和工程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进行不断的规范和完善,形成基于工艺和质量、构件和原材料以及半成品的计量检测网络,并在技术交流和设计变更以及隐蔽部位等方面的技术资料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才能促进整个企业内部质保体系的完善,切实严把工程质量关,及时的消除事故安全隐患。对于检测不达标的各种原材料和构件以及半成品等严禁投入工程,并在上一道工序质量达标之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且对现有的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不断的完善,尤其是在质量保证监督体系上的完善,才能更好地促进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所以为了促进各项规章制度得到不断的完善,就应严格按照施工图施工,若出现设计变更,就必须有变更通知单,且在施工之前强化技术交底工作的开展,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栋号管理责任得到有效的落实,严格按照样板示范进行施工,且对原材料质量严格把关,切实强化工程质量检查,对于竣工工程应及时做好回访工作。

4.创新科技意识

在现代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中,不仅是人才的竞争,也是科技的竞争。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在日常施工中加强新工艺技术的推广,利用科技的进步辅助建筑施工,才能更好地不断的强化自身的软实力。所以就应不断的创新科技意识,首先就是狠抓技术方面的培训,及时的安排施工人员参与到施工规范、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和操作流程等方面的学习,强化技术大练兵。其次是在整个施工中确保各项标准得到规范、严格的执行,切实强化施工技术交底工作的开展,并严格按照标准强化检查与验收工作的开展,每一道工序不仅先做样板,还要经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验且达标之后才能进行全面施工。最后是强化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成立科研技术公关,制定出促进质量通病的有效防控措施[2]。

5.创新奖惩机制

主要是对现有的建筑施工奖惩机制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在日常施工中强化检查监督工作的开展,对于检查中出现的质量违规问题,例如不按照规范进行施工,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等均应对其实施惩罚,对创优工程作出突出贡献的予以相应的奖励。这就需要确保所采取的奖惩机制具有较强的约束性和激励性,引导企业全员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工程质量自检工作之中,才能更好地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成效的提升。

6.创新防控体系

防控体系的建立是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高效开展的重要基础。所以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实施创新管理过程中,还应对防控体系进行防控,以政府为主导进行监控,以市场为手段进行调控,以现场为主体进行预控,从而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质量安全防控体系。就政府而言,主要是强化监督机构能力及其人员的考核,做好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实施网络化的监管。在市场方面,主要是对协会的能动机制进行不断的完善,并采取保险接入机制,强化质量评估机制的扶植。在现场预控方面,主要是转变职责,加强数字化工地的推广和应用,审图、设计、施工、监理等各司其职,对现场形成良好的预控。而在防范的基础上,就应加强查处体系的完善,不仅要确保其适用于不同的管理对象,而且还要适用于多种违法违纪行为,同时还要确保其具有差异化和多形式的特点。即采取分步到位的方式促进监督检查工作的开展,从施工现场的工程质量情况,逐步拓展到各方的施工、经营以及用工等行为的检查监督,对所有涉及建筑工程的有关事项采取分步到位的方式进行监管,采取动态点击的方式进行随机抽查,确保防控体系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创新。

7.创新监管模式

一是在现场管理过程中,从传统的单一哈的现场质量安全管理延伸到综合执法,从传统的工程实体延伸到各参建方,从参建方经营行为的规范延伸到各方社会责任的提升,从施工过程质量行为监管延伸到竣工备案工程质量责任控制,尽可能地将现场质量监督成效发挥出来。

二是监管过程中实施差异化的方式,集中力量加强四差现象的整治,四差现象主要是差额域、差地区、差企业和差工地。其中,差额域主要是在招投标代理和功能性的质量通病方面的投诉严重;差地区主要是城乡结合部、郊县;差企业主要是指违规企业、资质不足企业;差工地主要是事故频发和安全措施不到位的施工工地[3]。

8.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创新管理工作的开展,应从管理意识、质量意识、质保体系、科技意识、奖惩机制、防控体系、监管模式等方面进行努力,结合工程实际需要,对创新管理的内涵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1]林星友.新时期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创新管理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11,19:86.

[2]唐奋强.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分析[J].科技信息,2009,15:266+348.

[3]蒋岩.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分析[J].甘肃科技,2012,12:122-123.

TU723

B

1007-6344(2016)07-0174-01

猜你喜欢
监督管理工程质量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环球时报(2022-04-25)2022-04-25 17:20:21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分析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0-14 08:20:18
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人大建设(2020年3期)2020-07-27 02:48:40
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1:26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9-18 01:21:44
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质量
加强粮食流通监督管理的思考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