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国锋任鹏宇
(1、510212197809080315 2、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400074 )
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及策略
余国锋1任鹏宇2
(1、510212197809080315 2、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400074 )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乡建设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所改善,建筑行业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建筑行业的发展大多以牺牲大量的资源作为代价,破坏了我们国家的环境。因此,建筑设计中的重点研究对象就应该是如何进行生态化建设,让建筑设计更加绿色节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筑设计;生态化;模式;策略
在进入工业时代后,人与环境的冲突严重,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重点进行经济建设,忽略了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在建筑设计中,我国大多使用机器运作模式,这种模式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居住资源,但是却导致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在此情况下,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及策略受到人们广泛关注。
(一)含义
生态化建筑设计是如今建筑设计行业中的新兴模式,与传统模式的建筑设计相比具有很大差异。生态化建筑设计具有动态的模式,将环境保护和资源应用有机结合,这样一来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也会更加节能环保。在设计师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确保每一个设计的环节都能够符合生态化建筑设计的要求。
(二)生态化建筑设计原则分析
设计师在进行具体的建筑设计之前,需要对整个建筑的布局有所研究,做好统筹规划工作,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循环系统,确保建筑中的生态系统全部能够被合理的使用,生态建筑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等等方面,在进行建筑生态化设计时,需要坚持四点原则:第一,节约原则。在生态化的建筑设计中,我们要做到减少对能源方面的消耗,并且也要减少在建筑投入使用后对水资源、电能的依赖性,用最少的资源消耗维持建筑日常的运行。第二,经济性原则。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必须符合经济原则,设计者对施工技术、材料等方面的经济性都有一个考虑,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的理论和技术,设计者要将这些内容和材料配合起来,让生态建筑减少能源的消耗,避免对周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第三,舒适原则。生态化建筑设计也必须遵从舒适原则,对建筑设计进行优化改革,使建筑能够满足大家的居住要求,给人们一个舒适的居住空间。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下,大家对建筑也有了更高的追求,所以,舒适原则必须被设计者们遵从。第三,可持续性原则。要想使建筑设计一定能够达到标准,必须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从而促进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生态化的特征
建筑设计的生态化模式具有先进的理念,能够实现节能环保和建筑设计完美的结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让房屋朝着绿色、节能的目标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人们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无论在居住还是各个方面,都很注重环境保护的绿色理念,人们把生态模式运用到建筑领域,弥补了原来设计中的不足,让人类生产和居住的环境得以改善,减少环境污染。
另外,现代建筑中人们越来越注重个性化设计,在设计者进行设计时,需要在满足日常要求的基础上对建筑做出个性化的构思,将人们对建筑的要求、地域环境及建筑物有机结合,实现个性化的建筑设计。
(一)室外设计
室外的建筑设计大致分为两部分:屋顶和幕墙。对屋顶进行设计时,要遵守节能原则,根据环境方面的需求设计屋顶,应用太阳能等环保型设备,满足人们对水和电的需要。对幕墙进行设计时,要使用透气环保的绿色材料,保证空气的流通,对室内空间合理规划,利用幕墙使室内的空气更好的流通。
(二)室内设计
对建筑的室内进行设计时,要注意到与室外设计的不同需求。首先我们要考虑的就是采光问题,人们在购房时,考虑的重点因素就是室内采光和户型的选择,一个建筑室内不能够很好的采光,证明这个建筑的设计是失败的,所以设计师进行建筑设计时一定要关注这方面的问题,根据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科学的控制光照范围以及光照角度,保证人们对照明的基本需求和正常的生活。
(三)施工技术
设计者进行设计时,不但需要注意室外设计和室内设计,而且需要整合施工,充分考虑施工技术,在进行具体施工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有三个:第一,应用节能的技术,生态建筑项目的施工需要最大限度的使用节能的技术,在工程开始之前,有关部门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学习,结合实际工程,最大程度的减少施工方面的能源消耗。第二,将现代科技应用到施工过程中,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模拟实际的工程环境,使设计更加环保,同时又能够满足现代人对居住的要求。
(四)完善能量的循环系统
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建设的一个短板就是能源循环系统还不是很完善,大部分建筑设计人员无法精准的预测在进行建筑工作时需要的物资数量,在建筑过程中不合理的砍伐树木,使自然环境的循环系统被破坏。对此,相关部门需注重节约能源,为生态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合理使用资源,减少矿物开采
近年来,我们国家矿产资源急剧减少,建筑单位只顾增加企业经济利益,大肆开采矿物,但是这些矿产资源不可再生,长此以往便会消耗殆尽,破坏我们的生态环境。对此,建筑单位需认识该问题的重要性,合理使用资源,更多的使用可再生的资源进行建筑建设,保证生态环境能够平衡的发展。
(六)加强设计者的环保意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和经济的水平都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在环保方面的教学没有投入充足的资金,当地建筑行业的工作人员环保意识不强,在实际设计时往往为了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而牺牲自然资源,破坏河流、乱砍乱伐等现象严重。再者,一些建筑师有环保意识,但是关于生态化的模式这一方面缺乏相关知识,无法将其应用到建筑设计中,无法把握生态建设的主旨,对此,我们国家要加强培养设计者的专业知识,提高设计者的环保意识。在平时,开展更多的建筑生态化设计方面的活动和讲座,鼓励建筑从业人员参加。
建筑设计过程中的生态建设模式在建筑领域起着很大的作,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融合生态模式,让建筑设计更加节能环保,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设计者加强学习,调整自身的观念和意识,为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出贡献。
[1]刘文博.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及策略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4(22): 125-125.
[2]关忠慧.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及策略[J].门窗,2015(11):106,108.
[3]陈丹丹.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及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5(13):2614-2615.
TU7
B
1007-6344(2016)07-01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