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娟
(湖北中江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70)
刍议养老社区居住建筑群体空间规划设计
叶 娟
(湖北中江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70)
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的养老社区居住建设的问题,对我国老年居住建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基于三种不同的养老模式,提出了与其相适应的居住建筑模式,其中家庭养老(家庭养老+社区服务)对应的是两代居、毗邻居模式,社会养老对应的是养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护理院等三种模式,在此基础上设计各种老年居住建筑模式的框架简图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
养老模式;居住建筑模式;模式框架图
前言: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776亿,占总人口的13.26%。预计到2050年,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4.3亿~4.5亿,占总人口的1/3。我国将进入人口高龄化、社会少子化的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老龄化住宅问题及其需要解决。
在中国当下有的养老社区的形式有以下三种类别:一类是在很多地方都可见的普通的养老社区的形式,这种社区主要就是为老年人提供住宿养老的地方。一类是专门针对老年人养老的综合性养老社区,这类社区包含的娱乐项目很多,更有利于老年人的生活,还有一类是结合旅游、养生地产开发建设的度假型养老社区。每个类型的养老社区均有其鲜明的特点。
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主要有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家庭养老+社会服务等三种主要的形式。由于我国有养老的传统,赡养父母是每个儿女的责任。因此,“家庭养老”是我国社会目前和在相当长时间内主要的养老方式。在这样的人文背景下,我国老年人大多重视家庭的价值,眷恋传统的家庭居住模式,对长期居住的环境和邻里关系有深厚的情感,不愿意轻易放弃原有的生活规律,使得“家庭养老”成为我国老年人的普遍选择。 社会养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以及人口流动、就业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结构“简单化”、“人口流动化”等社会现象,已普遍造成家庭养老人力资源不足及养老功能的弱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巢家庭”。此外,家庭养老的传统观念也在发生改变,社会养老方式则应运而生。与家庭养老相比较,“社会养老”模式可通过把老人集中到各种养老院“集体”养老,解决家庭养老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养老形式逐步向社会化转化,将是我国未来养老形式发展的一个趋势。家庭养老+社会服务这种养老模把家庭养老和社会化的服务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它与家庭养老的区别是:这种养老服务的提供主体是依托社区而建立的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将居家和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使老年人既能继续留在熟悉的环境中延续亲情和社会交往,又能享受到社会化全面的服务,同时又缓解了子女在照顾老人与紧张工作之间的矛盾,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和道义性。目前这种家庭养老+社会服务的养老模式正在全社会大力推广。
养老社区用地总面积以 4 - 5 公顷为宜,不宜过大。应尽量接近现有的城镇各种配套设施,如医疗急救、体育健身、文化娱乐、餐饮服务、百货超市、管理设施等,并有便利的步行道路交通直达这些设施位置。由于健康老人的活动半径最大一般为 450 - 500 米左右,因此,在此范围内能解决以上功能配套设计是比较理想的。养老社区对声环境、视觉环境、绿化环境等有高于一般居住区的要求。从声环境的角度,要尽量远离城市主干道、高速交通和铁路、轻轨交通系统。同时,远离有噪音污染的各类娱乐场所。视觉环境则要保证视线的通达性,建筑单体、道路交通具有强烈的可识别性。
目前我国老年人居住的建筑有楼房,平房等等。在一些城市地区的老年人居住的楼房大多是比较老旧的。周围的环境也有些嘈杂,不利于老年人的生活娱乐。在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居住的是以前的旧平房之类的建筑。这类房子的前面应该会有菜园,可以供老年人养花种菜,增加生活的乐趣。但是这些地区交通不是很发达,使得就医,逛街不易。并且社会养老住宅不仅数量少,而且模式单一。不同的养老模式决定了老年居住建筑有其相应的类型,依据现有的老年人居住建筑特点,老年居住建筑主要包括老年住宅和养老设施两种类型,分别对应家庭居家养老和社会机构养老两种模式。而个人、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养老模式主要通过老年住宅组团的社区服务设施来实现老年住宅和养老设施的兼顾,如老年公寓就是其具代表性的老年居住建筑模式之一。
鉴于上述对我国老年居住建筑的现状及问题的分析可知,我国目前的老年居住建筑不仅数量少,而且模式单一,难以满足老年家庭的养老所需,在我国的经济现状、城市家庭赡养结构、人口流动、传统观念的改变等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必须发展多元化的老年居住建筑形式,以满足不同老年家庭的养老所需。
从老年人的居住方式上来说,有的选择和子女同住,有的希望和子女比邻而居,独居和空巢家庭的老年人会选择社会养老等形式。因此,老年居住建筑的模式应该从老年人的养老需要出发,在尊重我国传统文化和家庭习俗的前提下,从我国老年家庭的实际情况出发,使不同需求的老年人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住宅形式,各种老年居住建筑模式的类型。家庭养老型,两代居模式所谓“两代居”住宅,是指两代核心家庭既同住在一起又能各自独立生活的住宅,在这种住宅里老年人和年轻人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完整的生活起居空间和设施,有合有分、自成体系。“两代居”住宅符合我国敬老养老的民族传统,发挥家庭养老作用。设计上采取老少两代在生活上适度分离,既合居又相对独立。从户型上可考虑以下几种模式:(1)完全共居型,老人应设立独立的卧室和卫生间,其他房间共用。此种模式,老人与子女共居程度较高;(2)半共居型,设立总户门,两户共用一个厨房、餐厅等公共空间,分设卫生间、客厅、卧室,老人与子女空间独立,老人有一定的独立性;(3)半邻居型,设立共同总户门,其他空间独立。老年家庭结构的类型直接影响到老年养老模式的选择,常见的家庭结构分类是按家庭的代际和亲属关系来划分的我国目前的城市社会家庭以“一对夫妻一个孩”的核心家庭模式为主,根据家庭分类的一般规律,结合当前我国城市老年家庭的代际、人口数量和赡养结构,把老年家庭结构划分为五种类型以及各种类型所对应的养老方式
传统的家庭养老弱化,越来越多的家庭子女单独或婚后与父母分开居住生活。家庭养老困难必然导致老年人对社会福利养老需求的不断增加。家庭养老的弱化和社会养老力量的有限,迫使养老模式向多元化、社区化发展,因此养老住建筑模式也应该以此为基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基于这一特殊国情,我国的老年居住建筑设计必须强调多种模式共存的设计理念。建筑与环境应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行为的特点,为更好地为老人提供高质量和有意义的生活条件,居住环境作为老人的主要生活地点所在,应该承担极为重要的责任。既让老人享有身心健康和社会尊严,同时又保证生活欢乐和实现价值,旧式住宅和敬老院等已不能满足老人要求。对新型的养老居住环境必须既满足老人对于家庭生活的依恋和热爱,同时又能保证老人的自尊与独立。
[1]蔡定涛,唐国安.对我国城市老年居住建筑设计探讨[J].中外建筑.2009,(1):118~121.
[2]高丕基.我国老年住宅发展模式探讨[C].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4~5.
[3]梅岩,史亮,马永正[J].山西建筑,2010,(18):24~26.
TU7
B
1007-6344(2016)07-007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