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文 璟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45)
谈西部城市发展中的保守与保护
郝 文 璟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45)
分析了西部城市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城市保守主义者的姿态为立足点,从建筑、街区、生态环境、文化环境、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西部城市保护与发展的策略,从而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战略目标。
西部城市,保守主义者,城市发展,生态环境,文化环境
1999年,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出台,这一战略是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其中,城市建设是重要的基础部分。十年过去了,西部城市在国家战略的引导下有了长足的发展。
我国的西部地区存在着大量的旧城、古城,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面对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的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城市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物质载体。而城市保护与发展这一矛盾,是我国西部城市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城市建筑、街区的破坏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势必要对原有的旧城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更新,一部分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具有文化价值的历史街区等都会因此而遭到破坏。而一个城市如果失去了自己的历史、失去了文化的记忆,将会是这座城市巨大的损失。
1.2 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城市的扩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是人们对现有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其对森林资源、草原等自然环境的破坏使得人类以及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严重恶化,如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这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3 文化环境的破坏
在大开发的进程中,人们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分地追求建设速度,“时间紧、任务急”是当下我国典型的开发现状。在这种“大跃进”式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当地原有的城市形象也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城市形象作为一个城市文化的外显,包括标志性建筑、城市文化设施、街区等。相比前两种破坏,文化环境破坏的影响更加长远,恢复难度也更大。
城市是巨型的综合体,有许多评判标准,某些方面可能成功,某些方面可能失败。保护与发展,一直是当今城市建设中不可回避的矛盾。谈及保护与保守,更多的是强调对城市既有的价值或现状认同,其一般是相对于激进而言的,但是,保守并不反对发展,只是反对激进的发展,反对盲目地、不切实际的发展,其强调发展过程中应该采取更稳妥的方式,而不是一味追求效率的发展。
在西部开发过程中,人们往往采取激进的开发模式,对城市原有的建筑、生态和文化环境进行粗暴的开发,造成许多不可挽回的损失。笔者认为,在当今西部城市建设过程中,人们更应该以一个保守主义者的姿态,面对城市建设问题,在处理复杂的城市矛盾时,应当采取更加审慎的态度,将城市真正看作一个“综合体”,而不是一味地进行“点”的开发。
2.1 城市紫线内的保护
城市紫线,是国家为了保存历史文化街区而划定的保护界线。对于紫线范围内的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国家已有详细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例如,在保护区内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对历史街区进行大范围的改建等均属于被禁止的行为,而破坏保护规划确定保留的园林绿地、河湖水系、道路和古树名木等亦属此类。
2.2 城市紫线外的保护
对于紫线范围以内的保护,除去执行层面的因素,自然已有严格的法律约束。但是规范对于紫线外却没有任何涉及。对于城市紫线外的区域,具有传统历史风貌的历史建筑或街区,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也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些没有划定为强制保护的城市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虽然所处的地理位置较为分散,其价值还不足以用国家权力加以保护,但其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同样值得人类关注,而且其中有许多还具有较高学术研究的价值。
3.1 建筑、街区的保护与发展
历史建筑、街区的保护,在匆匆的城市发展进程中,在付出惨重的代价后,如今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西部开发中的保护工作也空前地受到重视。温家宝总理在多次讲话中也指出:“应当在城市化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均衡点,不能使其割裂,甚至相互对立,而应相互关联,相得益彰。”许多专家、学者也积极出谋划策,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在保护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此,笔者不再赘述。
3.2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曾经一度认为,城市的发展应该以经济增长为第一要务,而不应过多的考虑环境、资源等问题,否则会对城市发展形成阻碍。而当城市的发展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时,人们才意识到如此模式发展已经给自身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甚至不可挽回的损失。
今天西部开发,我们的城市面临的是同样的问题。激进地追求发展,只讲求经济效益,造成土地和空间资源的严重浪费。笔者认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除了技术的提高和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外,城市管理者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城市规划要严格审批,对规划确定的土地性质要严格执行。土地的所有者不能一味地以发展为借口,通过对土地的过渡利用来追逐经济效益,而成为环境破坏的帮凶。
3.3 文化环境的保护与发展
芒福德在其所著的《城市发展史》一书中这样写道:城市,作为有多种复杂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各要素相互间都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文化环境作为其中之一,也会受到其他要素变化的影响。
作为文化环境组成之一的文化设施,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我国西部城市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地积累了自己的文化,形成了独有的文化环境,如各类历史街区、风景名胜等。面对城市的飞速发展,人们缺乏的不是激进,而是保守。因此,人们应当以城市保守主义者的姿态,看待城市既有的文化环境,使“人为建设”这一能动因素与同样有生命力的城市文化有机的结合,为加速发展的城市车轮有效地添加一个“制动器”,只有这样,今日西部城市的建设,才不会成为明日人类文明的损失。
3.4 “公众参与”与“发动群众”
公众参与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西部城市建设中,积极推行公众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公众真正作为积极的主体参与城市建设,发挥众人的聪明才智,集中民意。通过政府部门和相关负责单位与公众之间双向交流,使当地的公众能参加决策过程,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避免城市建设中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避免社会问题,而且能使建设方案和建设过程在最大程度上体现民意,如此,也同样有利于城市的保护与发展。
而发动群众,是我国政府经常采取的策略,通常是一种政治口号,在西部开发的城市建设中,政府也常常采用这种策略。但这样的口号运用在城市建设中显然不妥,在发动群众的过程中,群众是客体,只作为被发动的对象,而建设的主体仍然是政府或相关的负责单位。故而,发动群众的行动体现的通常还是政府部门的意志,群众的智慧没有得以充分发挥,群众的利益也没有得以充分体现。
因此,只有体现群众主体地位的公众参与才能使群众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权利,使城市建设更符合公众的利益和愿景。城市的保护与发展离不开群众,政府和专家的智慧终归是有限的,西部开发应大力推行公众参与,提倡公众建言献策,这样,城市的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就能在更大的程度上得以化解。
对于城市发展过程中保护与发展这一矛盾,其现象还很多,本文只是就其中一些典型的表现加以分析。分析可见,这一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笔者通过对这一矛盾的分析,希望人们在看待这一问题时,尽量扮演一个保守主义者的角色。在这里,不是回避矛盾、否定发展,而是反对盲目和不切实际发展,提倡科学发展,这正与当前国家大力倡导的科学发展观不谋而合。
[1] 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松俊岭,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58,442.
Discussion on the conservative and protection of western city development
Hao Wenjing
(BeijingUrbanConstructionDesignDevelopmentGroupCo.,Ltd,Beijing100045,China)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existent problems in western cities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taking the attitude of city conservative as foothold, from the building, block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ultural environment,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other aspects, put forward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western cities, so as to realize the strategic goal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western city, conservative, city developm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ultural environment
1009-6825(2016)13-0016-02
2016-02-22
郝文璟(1983- ),男,硕士,工程师
TU98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