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邓瑞嘉(雅礼实验中学七年级)
成长,不过一朵夏花的时间
文/ 邓瑞嘉(雅礼实验中学七年级)
成长,是人人企盼却又惧怕的。憧憬它所携来的自由与新奇,惧怕年华老去的哀愁的废墟。可惜我们的情绪从未干扰它的到来,它也许瞬息至此,也许循序渐进。
假如人的一生是一朵绚烂的夏花。
春意盎然的时候,它初生了一点青翠的嫩芽,也许置身花圃庭院;也许扎根在峭壁悬崖;也许平凡地站在道路一旁。
我们的儿时,抬起稚嫩的面孔,瞪大水灵的双眼,对这个新鲜而陌生的世界,以孩童的方式,打了个沉默的照面。在日渐一日的时光中,命运的齿轮开始旋转,我们静静生长,无心问津远方。
转眼到了初夏,在一个春天的雨水滋润下,夏花含苞,亭亭玉立。不论何处,都看得到它小小的、秀丽的身影。在泥土或悬崖上扎根,无论是谁,都经历一番看似简适的挣扎后,开出小小的花苞,青春一样的年华。
白衬衫,牛仔裤,青春少年生机盎然,朝气蓬勃,他们活泼、上进、努力、随和,于繁华喧嚣的社会中净吐纯净的花蕾。
花开了,娇嫩的花瓣中心是灿烂的花蕊。它只是安静地生长至初夏,花开之时,是成长给予它地自由与祝福。它在街角、园中四处探望,尽情地绽放自己的光芒。
我们在重重托付之中,崭露头角,渐渐挑起生活的重担,我们就成长为成年人,踏入了社会这个新的领域。
我们开始社会中的生存,直至花朵落下,可惜花谢花开,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当英子一次次在道旁目送马车将她生命中亲近的人带走时,当萧红终究失去童年的珍品——祖父的菜园时,当席慕蓉一次次勾勒出外婆清晰的轮廓时,她们都成长了,也失去了。
成长,不过是一朵夏花的时间,甜蜜又苦涩,但“未来”有时比“过去”来得悲伤得多。
点评:文章标新立异,巧写夏花,从它的初生—待放—生资来展现懵懂少年对成长的见解,以充满童趣的眼睛来审视对成长的企盼与惧怕,生动具体。结构上循序递进,善用修辞的表达,多角度的比喻,活泼自然的语气,情景交融的排比,摇曳多姿的语言,不断吸引读者眼睛,温润读者心灵。文末引用更将抽象的不可感的心灵变化落实到了细节中,突出了主题:成长甜蜜又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