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号外!食蚊鱼大肆入侵美国多处河流,偷吃鱼卵和水生物幼崽引发抗议;某海域发生石油泄露污染,受灾鱼儿表示不给安家费拒绝搬迁;蜂巢的工蜂照顾不周导致部分幼蜂死亡,蜂王一怒之下拒发工资;蟑螂在住宅楼内大肆繁殖,神出鬼没令居民叫苦连天……
鉴于很多动物由着性子我行我素,对集体、大自然和人类毫不负责,科学家决定派卧底打入“敌人”内部,指挥这些动物“听命”于人类!这是异想天开吗?
鱼大侠拯救水下难民
“嗡嗡嗡……”你躺在床上酝酿睡意,一只蚊子却在你的头上盘旋轰鸣,实行无间断挑衅,当你忍无可忍开灯决战,它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许多美国居民也对蚊子深恶痛绝,所以过去几十年里,把大量食蚊鱼引入新的栖息地,利用它们吞食蚊子幼虫孑孓(jie jue)的习性,把这讨厌的家伙扼杀在摇篮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却不料蚊子幼虫只是食蚊鱼的“开胃小菜”,仅仅够塞牙缝,于是食蚊鱼就给自己开小灶—吃掉了大量鱼类和两栖动物的卵和幼崽,导致水下生物数量大减!
请神容易送神难!食蚊鱼适应力强、耐污染、繁殖力惊人,不亚于地上的老鼠。为此,纽约大学的工程师波尔菲莉去了趟食蚊鱼的老家,回来设计了一款“反侵略”机器鱼—它没有鲨鱼的獠牙、鲸鱼的巨口,却长着黄色脑袋和蓝、银相间的躯体,就像食蚊鱼的天敌斑马鱼。当它被成群地投入“受灾”水域,食蚊鱼就再没睡过安稳觉,短期内大量逃跑,反倒是想找对象的斑马鱼被吸引来了不少。
如果说吓跑入侵者只是狐假虎威,那么领导鱼群逃生是否技高一筹?波尔菲莉实验发现,当机器鱼根据水的流速,统一采取适当的“摆尾”频率时,相同种类的鱼群就会跟在这班“顺风车”的后面,减少阻力让自己游得更轻松—这也符合鱼群的一贯作风!所以,机器鱼就能以“老大”的身份,引导“孩儿们”及时逃离石油泄露等危险区域,成为见义勇为的大侠!也可以引导鱼群尽快来到人类温馨的小饭桌上。
假蟑螂诱杀真小强
还记得《垃圾都去哪儿了》中的小邋遢吗?由于不讲卫生,小邋遢家白天闹蟑螂、晚上窜小强,一家人很烦恼。
突然有一天,蟑螂家族多出4个陌生的新成员—“嗯?这是老几家的孩子?算了,我们蟑螂家族子孙满堂,多几个也不稀罕!”蟑螂们对于全面占领小邋遢家志得意满,殊不知已经埋下祸根—这些机器蟑螂包裹在被蟑螂体味素浸泡过的滤纸里,具有蟑螂的信息素,而蟑螂喜欢群居,经常几十上百个凑在一起,正是信息素起到的诱集作用。
计谋在悄然酝酿……以往的白天,蟑螂会长时间呆在光线阴暗的地方休息,只短暂出没于明亮地带,但凭借信息素和身上编好的程序,机器蟑螂发挥着带头示范作用,将越来越多的蟑螂诱集到明亮区域并且待得更久,完全暴露在小邋遢的攻击范围内—“杀、杀!”小邋遢又扑灭了几只害虫。
机器蜜蜂包工头
蜜蜂对温度十分敏感,经常会聚集起来—寒冷的冬天,工蜂紧密地围绕在以女王为核心的中央周围,一起“抱团取暖”;稳定的热环境对幼虫和新生蜜蜂的发展很重要,所以育雏巢也常有蜜蜂聚集。此外,蜜蜂能用触角精确地感知温度,不同年龄段的蜜蜂喜欢的温度也不同。
根据这些特点,奥地利格拉茨大学的动物学家托马斯,设计了具有三种特性的机器蜜蜂: 智能调控温度,以便将蜂群吸引到特定位置(比如让工蜂多围绕在幼虫周围照顾“宝宝”,扩大幼虫存活率); 模仿蜜蜂的振动频率,以便被当成自己人,便于交流; 产生电磁场(蜜蜂体内含有磁性物质,有助于辨别方向),以便引导蜜蜂该向哪儿飞。
蜜蜂一旦来到正确的位置,就会发挥本能去干活。因此,当养蜂人给蜂箱里送入这些卧底,它们就像包工头一样督促、引导大家干活,使粮食作物有更多的授粉者。
目前,托马斯还在进一步研究,希望让机器蜜蜂学会“蜜蜂舞”(蜜蜂平时与同伴共舞,交流食物的来源、外敌入侵等信息的方式),忽悠蜜蜂们多去采蜜。
策反、离间、团结互助,看似微不足道的机器昆虫正打入“虫界”内部,帮人类实施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计划。期待机器人与生物真正“结盟”的那天,让昆虫与人类携手建设美好的地球吧!
小哥白尼·趣味科学画报2016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