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选择,找准圈子,做自己的CEO

2016-04-08 14:47李稻葵
高中时代 2016年2期
关键词:纽约大学波士顿圈子

我想通过三个故事,来讲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道理,也许对年轻的朋友们、同学们有所帮助。

第一个故事,它的主题词叫“消灭选择”。

我出生在北京,可是幼儿园还没有毕业,我就被送到了农村。上小学的第一天,我的印象非常深刻。那天,同学们课间把我叫到了操场。我还以为同学们真不错,要欢迎我呢。我刚过去,站到中间,还没站稳呢,有一个同学悄悄地跑到身后,把我的裤子一下拉了下来,当着全班同学还有外班同学的面,所有的眼睛都看着我。幸好那时候没手机,如果发生在现在我要被人肉搜索了。对我而言,这是人生的鸦片战争,真是奇耻大辱!怎么办?找班主去!

我跟班主任告状,班主任讲的是方言我没听懂,大概的意思是说——你小子真笨,连裤子都保不住,还来找我。然后我就回家了,本应该向父母求救,但我心里非常明白,假如告诉父母,他们不但没有同情我反而会教育我说:“一定是你犯错误了,农民的孩子都很纯朴,怎么会欺负你呢?”

所以,我没有选择。

怎么办?必须靠自己。怎么靠自己?三件事。第一要找到我妈妈,让她给我把裤子的松紧带换成绳子,这样,我就能保住底线,裤子从此被扎得紧紧的。第二我要学会跑。那时,我的学校离食堂很远,大概有两公里的路,每天放学我便第一个从课堂跑出来,因为我害怕别人打我,还要第一个跑到食堂吃饭。第三我观察同学们是怎么打架的,我要学习打架。

一个月后,机会来了。班主任说:“李小葵(我小时候叫李小葵)同学,你不能一放学就跑,你要做值日,今天跟其他同学一起扫地、搬桌子。”没办法,我只能留下来。放学后,那几个同学有机会了,要打我一顿。但是,我跑了一个月的步,身体壮了。这时候,四五个同学要打我,我先跟他们在课桌之间跑,最后我抓住机会,朝一个经常欺负我的同学撞过去。他没想到我还能反击,没有防备地被撞倒后头撞到课桌上,流血了。

第二天,妈妈买了饼干,带着我到同学家赔礼道歉。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他家院子里有一头牛。农村的牛不同于动物园的牛,那个味道很特殊!对我来说,那是“香味”,我第一次尝到了胜利的香甜,从此以后,没有人敢欺负我了,那是我从鸦片战争中被欺负到抗美援朝胜利的转折点。

这件事说明什么?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人的潜能才激发,才能真正自救。看今天的年轻人,你们存在的问题,在我看来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我的很多本科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经常来问我,他以后可以做什么。读了博士还没想清楚自己未来干什么?这很讽刺。我经常想,假如马云的成绩好一点、数学灵光一点、考上了一个很好的学校、读了金融,恐怕他不见得会创业,可能就进了金融公司。所以马云也好,刘强东也好,他们往往是被动地消灭很多选择后背水一战。

这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个道理——你们要做的,是尽快地找到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然后在这个大方向上消灭选择。在明确大方向,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你突然会发现自己的能量、才智比想象的高,能干成很多自己以前认为干不成的事。

第二个故事 ,它是关于“投资”。

1992年,我博士毕业后找工作,第一个面试的学校是纽约大学。纽约大学金融系的同事决定给我工作。一星期以后,密歇根大学经济系也决定请我去那工作。

于是,我碰到了一个选择的问题,纽约大学金融系在华尔街隔壁,金融研究水平非常高,工资是密歇根大学的两倍,怎么办?

纽约大学的金融系主任,是我的一个博士同学的父亲,他跟我说:“我给你付的工资高,你来我这专门研究金融问题。我不想用高工资,补贴别人的经济学研究。你也甭搞中国经济研究了!”

他的话在我脑子里反复回响。我出国选了经济学、关心中国的问题、想的是中国的事情,如果我去了纽约大学只研究金融问题,跟中国不直接搭界,我的未来会怎么样呢?我会高兴吗?最后,我决定去经济系。为什么,用经济学的道理来讲,我想的是未来和人力资本。什么叫人力资本?就是你未来获得幸福、获得快乐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位同学,不用买股票、不用买房子,就有了“股票”,就是你自己!你是这只股票的CEO、董事长,你的导师、老师、父母、同学,都是持股者,只不过你是个大股东。所以你今天的主要的任务,是如何做好主营业务,如何让你未来更加快乐。

例如,是否要逃离北京?今天我可能忍受一些大城市的病,大城市的痛苦,但是未来我会更幸福。因为我在大城市获得了工作、锻炼的机会;我认识了很多跟我想法相近的年轻人;会有很多导师指导我。所以,请大家关注个人的人力资本投资,你自己就是一个“上市公司”,你的未来取决于今天的决策,取决于今天的努力。

第三个故事,要确定“圈子”。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好朋友。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出国,来到波士顿郊区的一个学校。他出国前就想清楚了要搞金融。他是学外语出身,就读院校也不是名校,要如何进入金融圈呢?在波士顿的每个周末,他便坐着公共汽车进城去波士顿市区。

美国的公共汽车,是一小时一班!他需要背着面包,带着可乐、牛奶,一走一天。去哪儿?波士顿的金融街,那里有很多基金公司办公室,还有很多投资银行的分部。干什么?站在大厅里看着门板,记下来这些公司的负责人的名字、部门。找到公司总部的总机号,给总机打电话,说要跟某部门某办公室的史密斯先生谈一谈。总机接线员一听,这位小伙子似乎挺靠谱,可能是一个业务伙伴,便放他进去。于是,这位同学便跟华尔街金融公司的波士顿分公司接上头了。

很快,他就去这家公司做实习生,过了五六年,经过不懈努力成为了一个全球三大之一的投资银行的亚太部总管,如今他办了自己的私募股权基金。这个故事的关键词是什么呢?关键词叫“圈子”。

从经济学来看,这个例子运用的是什么原理呢?经济学中,这叫外部性、外溢性。每一个能干的人,每一个大公司,都会给周边的人带来正向的帮助。哪怕你基础低也无所谓,只要进入这个圈子,你便会不断地往上走。经过努力,会成功、变得更有名。同时,我们还会遇到困扰,就是很多年轻人会有一种情结:经过奋斗,我成功了,为什么这个圈子还有其他的人要跟我竞争呢?这叫“瑜亮情结”,既生瑜也生亮。经济学也告诉我们,年轻人不应该这么想,因为人才的成长都是集团性的。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不要犹豫,尽早认准大方向。消灭选择,义无反顾,认准长远,认定自己,然后想方设法找到你要奋斗的那个圈子。进入圈子之后,你会跟着这个圈子不断地往上走。前途属于你们,祝你们好运!

(李稻葵,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资深经济学家、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

猜你喜欢
纽约大学波士顿圈子
上纽大新增互动媒体艺术硕士项目
在家门口留学
刘延东被授予纽约大学“校长奖章”
朋友无圈
波士顿禁止公务员吐槽申奥
裸婚
你的圈子在哪里
朋友无圈
09年的black Ascot val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