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抱怨期末考,清末考生有多苦你知道吗

2016-04-08 11:49王月华
意林·作文素材 2016年6期
关键词:号房作文选举人

王月华

【适用话题】付出与收获 历练与成才 公平公正 人才选拔

每年的考试时节,众学子在备考之余,未免会叫几声苦。其实,相比100多年前晚清时期的考生,现在的考生不知有多幸福。

备考

明清时期,读书人的典型科考之路是:先考秀才,再考举人,再考进士。晚清番禺举人沈拜言回忆,考秀才,必须连过“县考”“府考”“道考”三道关口,“县考”和“府考”加起来有7场,“道考”也有两场,全程考完耗时两个月。备考过程也辛苦得多。一般的孩子六岁开蒙,十二岁时就要开始学写“八股文”了。现在的孩子学写作文,手头都要有一本“优秀作文选”,那时也不例外,市面上热卖的“优秀作文选”便是历代进士、举人的文章,人们称之为“时文”,刻苦的学生一天可以读上100多篇。

审查

清朝也有“科考移民”问题。清廷为照顾不发达地区的考生,制定了“分省取士”的制度,西部较不发达地区的“录取标准”大大降低,这就催生了大批“科考移民”,当时称为“冒籍”。

清廷还有一项“德政”,父母长期在外经商,与其一同生活的子女就不必回原籍,可以“异地科考”,称为“商籍”。这样一来,“商籍”也成了抢手货,很多考生费尽心力找个同姓商人冒认亲戚,买通“招生办”异地参考。

“科考移民”极大损坏了朝廷的权威,所以清廷三令五申,严查不怠。比如,童生参加考试,要有本县的廪生(即获得奖、助学金的秀才)做保人,一旦发现“科考移民”,马上遣回原籍,并连带处罚作保廪生。政府还要求考生提供田产、房屋乃至祖坟所在等多项证据材料,以查清其真实户籍。

进场

考试之前进入贡院时,考生的肩上都挑着一副担子,俗称“考篮”,里边有被子、食物、衣服以及文房四宝。进入贡院时,考生要敞衣解袜,以便差役从头搜到脚。朝廷严令,为防夹带,考生的衣服不能有里子,鞋底不能厚,笔管要镂空,连大饼糕点都要一一切开。检查完后,考生拿着点名官给的卷纸(答题纸)跟随差役,找到自己的号房。这些长约1.2米,宽约1米,高约1.8米的号房,就是他们的临时居所。等考生在号房安下身,天也快黑了,题目还没发下来,多数考生会早早就寝。等到后半夜,号内的监军拿到题后会分发给各号,众考生便开始答题。每一场考完后,考生可以回到家里或客栈休息一晚,次日再点名进场,但其他时间,必须“吃在号房,睡在号房”,直到考试结束。

【素材分析】古语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却蕴含着人生的大哲理:付出才会收获,历练才能成才。纷繁、严格的考试制度,既体现了其程序上的严谨性,又体现其人道上的公正性。从而,避免不学无术的人不劳而获,杜绝蝇营狗苟之辈投机取巧,让有真才实学的人能够脱颖而出。一个人要成才,必须耐得住别人耐不住的寂寞,经得起别人经不起的辛苦,这一点,任何年代的学生都应该共勉。

(特约教师 莫羽)

NEW视野

严谨的古代考场阅卷:清代乡试,士子用墨笔作答的原卷称墨卷,出场交卷后由弥封人员将卷上姓名籍贯弥封。为防考官辨认考生笔迹之弊,将弥封后的墨卷编号交誊录人员用朱砂誊录,称朱卷。朱卷誊毕后,经对读人员与墨卷校对无误,分别套封,墨卷存于外帘,将朱卷交内帘阅卷。正副主考批阅各房荐卷,以头场为主,阅后结合第二三场的情况,互阅商酌,取定中额。发榜之日,按中式朱卷红号调取墨卷,当众开封,填写榜名,发榜公布。乡试发榜后各省试卷调礼部复查,称磨勘。房官未荐之卷和主考未取之卷,皆曰落卷,也须略加批语,试后发给考生。

猜你喜欢
号房作文选举人
识破盗贼
“N号房”事件:我们与恶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优秀作文选评
住在哪间房
清朝名医叶天士拜师故事
2017年浙江省高考优秀作文选评
论宋代的举官制度——以崔与之的举人为中心
聊聊我们的作文选
年羹尧:残忍将军爱家教
蚂蚁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