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领娣
意外也是风景
◇李领娣
“我是从前往后数到第3行确定这只小熊的位置。”“我是从后往前数到第3行确定这只小熊的位置。”——这是我在教学“确定位置”时,学生在事先提供的小熊图上圈一圈后反馈时他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观点的情境。
课前我为学生提供了7列8行的小熊图,我给出的提示分别为第3行、第4列、第4列第3行。我预测学生会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根据提示圈出不同的小熊,正如前两个学生的发言一样。正当我按照事先的教学设计准备往下进行时,一个平时无拘无束的学生自言自语道:“我一只也没有圈。”大家一下子被他的声音吸引过去了。一向是我行我素、敢怒敢言的他才不理会呢。“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经过我的允许,他大大方方地站起来说:“第3行有好几只小熊,圈哪一只都可以,可是我又觉得圈哪一只都不对,所以我就没有圈。”课前我只预设出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可以从前往后数到第3行找到一只小熊,也可以从后往前数找到第3行的一只小熊,却没有预料到因为不能确定位置,所以一只也不圈这种情况。我不由得暗自庆幸,幸好给了这个大胆的学生表达的机会,才让他的思考填补了我预设的空白,才会使全面考虑问题深入人心。我马上追问:“你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生1:“他的意思是不能确定是第3行的哪一只小熊。”生2:“要是说出第3行第几个就可以确定到底是哪一只小熊了。”生3:“我认为根据‘第3行’提示圈出一只小熊和不圈出一只小熊都可以。”“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这位同学,感谢他为我们带来的新思路,感谢他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我提议道。在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上我看到了阳光、看到了自信,感受到了一种自然而顽强的生长力量。
面对课堂中学生幼稚的、不全面的甚至是离奇的想法,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成分。试想:如果对于这个学生的自言自语不加理睬,依然按照事先的设计进行教学,自认为课堂完美的恐怕只有教师一人。学生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相互倾听、交流、争辩,相互分享思考的成果,实现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融合,这无疑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长此以往,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玉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