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品田
改变自心
——致“龙门气象·第二回山水画创作展”
吕品田
“龙门气象”是龙瑞先生和众弟子以师门之谊,为精研山水画艺、深究文脉精神而自发的同仁雅集活动。此前的2012年,大家已借宋庄一耕美术馆首次开张,今日展事则是再度之会。一群志趣相投的青年画家,在龙瑞先生的带领下,深入太行,俯仰浩浩山水,体贴幽幽林泉,缘传移模写、腾踔万象的写生创作追寻“中国山水画的味道”。再会之图,立意焕然。
此届雅集,取题“味道”,无论是察道理玄妙,或是悟情味意味,或是品滋味气味,其中之义莫不关涉自由而充沛的深心之自我,莫不诉诸审美生发之主体条件的“澄怀”。心浮气躁,彷徨不安,何以咂摸笔致墨韵间的味道,又何以感悟山水林泉间的天地灵气与造化生意?!
记得当年在研修班上,龙瑞先生强调过:“我们要用最简单的办法,用最大的努力深入传统中去。那些规律性的东西是我们研究中最本质的问题。”这次雅集立意,不尚迂阔,反求诸己,把深度的追求化作胸襟廓然的细嚼慢品,以从容简淡、心平气和的心态感悟山水精神。这般取向,在于践行“最简单的办法”,也透着前瞻的问题意识。
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曾深深地卷入追求效益、扩张规模的“速度化”旋涡,即便眼下,我们依然没有完全摆脱时潮的裹挟。好在转机已然呈现,中国的发展正在走向新常态。如今,中国人自觉规划的发展蓝图,已决意改变专注经济快速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人的生存状态也将逐渐出现节律的调整。由这个日益清晰的前景,可以预见随之而来的生活世界图景或心理意象的奇妙变化。这变化并非出自世界的本质,其原本在于人们自心的改变。
因为自心的改变,人们将逐渐回归生活的常态,回归切合宇宙生机规律的道统。摆脱“速度化”裹挟而获得的驻足凝神,将会支持品味生活的从容与娴静,以至深刻地影响人们的认知心理和感受能力。由此生发的生活感知不再如浮光掠影一般肤浅,审美认识不再流于鸡零狗碎的片段和瞬间,绘画创作也不必再以频繁变换的驳杂图像来弥补感受和认知的贫乏。一个躁动不安的时代行将过去,而龙瑞先生曾经期许的“娴静地面对一棵老柿树,从容感悟其悠然生意”的自在生活愿景,也将款款而来。不妨料想,如此情境中的绘画,当摆脱扭曲或畸变的“图像生产”境遇,重新回归生活的常态,融入关怀人生之大道。
眼下,龙瑞先生和弟子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意识规划着他们的雅集,大家也会以此问题意识检视自己的作品。想必,身心的自省将启示心灵超以象外,在体会的太行山精神中感悟灵心澄明的自得。
新闻链接
“龙门气象”太行山写生创作展在北京开幕
2016年6月12日下午,“龙门气象”太行山写生创作展于北京宋庄一耕美术馆隆重开幕,展出作品六十余幅。中国国家画院名誉院长龙瑞、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吕品田、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杨惠东、《中国美术报》执行主编王平等出席了开幕式。
“龙门气象”是当代著名山水画家龙瑞先生同众弟子为精研山水画艺,以“正本清源、回归文脉”为要旨而发起的系列写生与创作活动,此次画展是2013年“龙门气象”展事的第二回。参加此次画展的有(以年龄为序)龙瑞、彭国昌、周逢俊、韩浪、管苠㭎、熊红钢、曹建华、刘罡、王爱宗、唐辉、张桐瑀、陈一耕、袁学君、李晓松、石峰等共15位画家。此次画展以太行山为创作主题,并重点表现出中国画笔墨语言的“品位”与“味道”,尽可能地为中国画增加可品性和耐赏性。为了对太行山有更进一步的理解,2014年秋季,龙瑞先生亲自率众弟子深入太行山进行写生,并对如何理解笔墨在山水画中的主体作用给予翔实解说,这对大家在创作中抓住绘画表现的本质十分重要。
在龙瑞先生看来,中国山水画发展到今天,是成就与问题并存的,不耐看、不耐品已成为画坛的顽症,若不攻克此端,当代中国画很难称得上是真正的发展。因此,龙瑞先生将此次创作要着重关注的问题放在了中国画笔墨的味道上,想方设法让中国画多一些耐人寻味的可赏性。
在这样的期望和期待中,众弟子们从收集素材到构图创作,每一个环节都紧抓不放,争取能画出令人信服的好作品来。
为了能使展览水准比上一次有所提升,龙瑞先生定期给大家看作品,严格把握作品质量关,对有些不足的作品提出了改进建议,对不太理想的作品提出重新再来。就在如此这般的几个来回中,大家的创作水准迅速提高,最后,每人从若干作品中选出三至五幅满意之作汇集此处,等待广大观众的评判。
我们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虽然都以太行山为表现对象,但是,大家的作品却绝无雷同感,每位画者都努力发掘出自己的心性和笔墨表达方式,彼此间拉开了风格上的距离,这对当下画坛南北风格趋同、师生面目雷同的现象也是一个主动的“逆袭”。
从“’85美术思潮”至今已三十余年,其间中国画发展可谓跌宕起伏,问题不断,时至今日,似乎该对以往30年有个交代,可是,有多少画者能交上令人满意的答卷呢?此时此刻,是我们应该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了,我们也期望龙瑞先生给下一次写生与创作活动提出新的思考和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