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兴
曲棍球——新兴的大众贵族运动
文/文兴
曲棍球又称草地曲棍球,是奥运会项目中历史最为悠久和光辉的项目之一。曲棍球(Hockey)这一名称起源于法语,意思是牧羊人的棍杖。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体育项目之一,曲棍球的出现要比最初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早1200年或者更多。
曲棍球最早的“考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在埃及尼罗河流域的贝尼•哈桑(BENY Hasson)发现的第十六个坟墓的壁画上,有两人相对而立且手持弯曲木棍彼此交互重迭,这很可能就是现代曲棍球运动的前身。另一个“证据”是1922年在雅典海岸防波堤上发掘的古代遗迹中,雕刻在坡壁上的一幅浮雕,描绘着6个球员参加一种类似曲棍球的游戏。浮雕中,4人持棍在旁站立,中央两位似做曲棍球的争球动作,与现代曲棍球的争球方式十分类似。
历史学家认为,曲棍球运动在许多国家的古文明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在中国、印度、波斯等国也有历史记载。依据推论,古代人类就曾以树枝和棍棒打击或滚动球状物,用以庆贺凯旋,或向固定的目标物滚掷石头,或用棍仗逗弄圆石滚转自娱。这些活动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变和不断改进,渐渐演化成现在的曲棍球运动。
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都曾流行过以弯棍击球的游戏,中国唐代也流行过步打球的游戏。现代曲棍球19世纪下半叶兴起于英国。
1840年英国成立世界上第一个曲棍球俱乐部,1875年伦敦一些曲棍球俱乐部创立世界上第一个曲棍球联盟。1886年英国曲棍球协会成立,同年出版了竞赛规则。1895年英国举行首次曲棍球赛。后逐渐传入印度等英联邦国家。
1908年伦敦奥运会曲棍球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在1924年的巴黎奥运会上,巴黎奥运会的组织者以曲棍球运动没有统一的国际组织为由拒绝接受。1920年的安特卫普奥运会上,曲棍球又重新回到奥运赛场上,1928年成为固定比赛项目,1980年增加了女子项目。从20年代开始的30年间,印度几乎垄断了所有世界冠军,夺得了从1928年到1956年共6届奥运会金牌。印度曲棍球历史上一共出现过5个巴比尔·辛赫,第一个辛赫率领印度队6-1击败荷兰队,夺得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曲棍球金牌。
我国的曲棍球运动起步较晚,男、女子曲棍球分别于1983年和1987年被列为全国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中国男子曲棍球队取得了第一届亚洲杯赛的第三名,第十一届、第十四届亚运会的第五名。国家女子曲棍球队曾获得第一届亚洲杯赛冠军,第十一届亚运会第二名,1991年冠军杯赛第五名,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第二名和洲际杯赛第二名。近年来,中国女子曲棍球队进步较快,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获得第五名,2002年获得第10届冠军杯赛冠军,第十四届亚运会冠军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第四名。
奥运会曲棍球比赛设男子和女子两项,场地为绿色的人造草场,长和宽分别为100码和60码。球的重量为156克至163克。球棍选用高强度工程塑料或木质材料制成。棍头部分比较坚硬,具有一定的弹性。球棍的一侧为平面,另一侧为凸面,规则规定只能用平面一侧接触球。球棍长度一般不超过1米。运动员左手握棍把,右手握球棍的中上部。上场队员不得穿带有铁钉的鞋或佩戴对其他队员可能造成危险的物品,必须戴护腿板。守门员应佩戴头盔、护脚、护腿、护身、护手以及保护上臂和肘部的护具。
场地:长91.40米,宽55米。
球棍:由木头、合成材料制成的钩形器材,其左侧为平面,用以击球。
头盔:守门员所戴,用以保护头部和脸部。
护肘:守门员所戴,用以保护身体。
护腿:守门员所戴,用以保护身体。
护胫:用以保护小腿。
曲棍球鞋:曲棍球运动员所穿的专用鞋。
球:由硬塑料制成,通常为白色,圆周约230毫米。
球门:宽3.66米,高2.14,位于场地较短一侧的中间。
护手:守门员用以保护守门员身体的器材。
生活在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达斡尔族酷爱曲棍球。达语称曲棍球棍为“波依阔”,球称“颇列”。达斡尔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由此可见曲棍球运动在达斡尔族民间流传已久。过去,走在乡间经常能看到人们在村内街道上玩曲棍球,而且老少皆有。在1957年内蒙古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上表演的曲棍球,就是从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来的二十几位青年。1974年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体委组建了业余男子曲棍球队,并开始整理达斡尔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曲棍球运动,在旗内进行比赛表演,翻译编写比赛规则。1989年国家体委命名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为“曲棍球之乡”。
原国家体委派出中国曲棍球考察组一行4人于1975年10月11日赴巴基斯坦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考察和学习。考察组回国后,在北京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组建了男子曲棍球队,与当时归属黑龙江省(现属内蒙古)的莫力达瓦旗男子曲棍球队在北京、上海、沈阳等地进行表演,开始了艰苦创业的历程。1980年内蒙古莫力达瓦旗组织起了我国第一支女子曲棍球队。第一次全国女子曲棍球正式比赛于1983年4月28日至5月7日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同年6月中国女子曲棍球集训队在秦皇岛国家体委训练基地正式成立。
曲棍球作为奥运会、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受到各级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的关心和支持。男、女子曲棍球分别于1983年和1987年被列为全国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女子曲棍球比赛也于2003年被列为第5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比赛项目。
目前,中国曲棍球协会有5支男子专业队(辽宁、甘肃、广东、天津、内蒙古),8支女子专业队(吉林、广东、北京、四川、辽宁、甘肃、上海、江苏)。每年举办的全国比赛有:全国曲棍球联赛、全国曲棍球冠军杯赛、全国青年曲棍球锦标赛、全国中学生曲棍球锦标赛,其中全国曲棍球联赛水平最高。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参加各类国际曲棍球比赛,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国家男子曲棍球队取得了第1届亚洲杯赛的第三名,第11届、第14届亚运会的第五名。国家女子曲棍球队多年来在国际曲坛占有一席之地,曾获得过第1届亚洲杯冠军,第11届亚运会的第二名,第7届世界杯的第六名,1991年冠军杯赛的第五名,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第二名和洲际杯赛的第二名。
近年来,中国女子曲棍球队进步较快。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获得第五名,2002年获得第10届冠军杯赛冠军,第14届亚运会冠军,第10届世界杯第三名,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获得第四名,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获得亚军,创造了中国曲棍球运动史上的最好成绩。曾获得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最佳团队奖”的光荣称号,其中守门员聂亚丽被评为“2002年度全国十佳运动员”。
曲棍球是达斡尔族传统体育活动中历史悠久,开展最广泛,独具特色的运动项目,相传是辽代契丹人“击鞠”运动的继承和沿袭。
据史料记载,唐代盛行“步打球”运动,极类似当代曲棍球运动。唐朝诗人王建曾赋诗描写宫女们表演“步打球”的情景,“殿前铺设两天楼,寒食宫女步打球,一半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辽代,契丹人中盛行这种球类运动,在《辽史》中称为“击鞠”,下端弯曲的击球棍称为“月仗”。随着时间流逝,此项运动后来在我国其他各民族中消失,唯有在达斡尔族中保留并发展了该项体育运动。
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运动,达语称作“贝阔”系指球棍,旧式球棍是选择根部弯曲.树干挺直坚韧粗细适手的柞木削磨加工而成。球称为“朴列”,大小如棒球,分木球、毛球、火球3种,偶尔也使用骨球。木球用杏树根或柞树根削磨成圆形制成,毛球用畜、兽毛团制而成,火球用桦树上长的已硬化的白菌制成,球上穿通数孔,注入松明.点燃、任往飞弛、不熄灭。
达斡尔传统曲棍球多在重大节日、集会或空闲时,以氏族“莫昆”、村屯式街道为单位进行比赛,胜者倍享殊荣。比赛场地一般选在平坦的草地或村中开阔的地方,场地大小、无统一规定,两端各设一个球门,两队人数相等即可,以打进对方球门多者为胜。为保证球员的安全,逐渐形成了一些比赛规则,不得从左侧抢球和击球,不得用手接球和用脚踩踢球,不得用球棍打人和绊人等,火球是在夜间进行。
1974年,国家体委为填补中国体育项目的空白,几经寻访,实地考察,发现了莫旗达斡尔族的曲棍球运动。1975年国家体委组织了中国曲棍球考察小组到巴基斯坦进行考察学习,考察小组回国后,国家体委发出了《关于在我国开展曲棍球运动做一切准备工作的通知》,并将莫旗作为开展这项运动的重点地区。1975年莫旗正式成立了业余曲棍球队,1976年3月全国第一支正式曲棍球队。从1978年开始,莫旗曲棍球队代表黑龙江队、内蒙古队共获得26次全国冠军,并有百余名队员入选国家队。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男子曲棍球队获得第四名。2007年、2009年,莫旗举办了全国男曲冠军杯赛和青年男子锦标赛,2010年举办中国首届中国曲棍球节。2012年,全国曲棍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和曲棍球夏训基地在莫旗建成。
1989年3月,国家体委授予莫旗“曲棍球之乡”称号。2006年,达斡尔传统“曲棍球”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莫旗高度重视曲棍球事业发展,建立了13个曲棍球基点校,培养了大批曲棍球人才。
水下曲棍球,英文名为Underwater Hockey,是一种新兴的类似曲棍球和冰球的在水下进行的球类运动,1954年被一群英国潜水爱好者发明,20世纪50年代在英国及其联邦和南非先流行起来,随后流传到世界各国。
水下曲棍球运动的最大弱势在于没有观赏性,水面上的观众无法看到精彩的比赛过程,因而注定无法成为商业化的宠儿。但是对于参与者来说,水下曲棍球队员有着赏心悦目的身姿,娴熟的技艺,激烈的对抗,这足以令人兴奋。
水下曲棍球对于中国,尤其像成都这样的内陆城市有着特殊的意义。潜水运动已经悄悄的蔓延到了中国每一个有消费能力的城市。但平常工作日,没有良好海域甚至是内陆城市的潜水员,也希望能找到一个方法培养或者满足自己亲水的特性,这就需要靠就近的水中运动。世界现有的水中运动绝大多数是非对抗运动,例如游泳、蹼泳、跳水、花样游泳等,奥运会选用的均为非对抗运动。但正如有的人喜欢跑步田径而更多的人喜欢篮球足球一样,有对抗的运动总能吸引到更多人参与。
水中的对抗运动主要有水球,水下曲棍球,水下橄榄球等。其中水球实质上是一种水面运动。水下橄榄球有着过多的身体接触,首先在安全上形成一些问题,其次在单薄的泳衣泳裤下容易引起亚洲文化圈的不适应。(事实上亚洲人就不喜欢橄榄球)水下曲棍球虽然是在水下完成,但规则上不允许过于激烈的身体对抗。在水的阻力和设备的保护下,运动员即便被踢或者打到也不易真正受伤,是一种更文明的水下对抗运动。
室内曲棍球是欧洲一项新兴的国际体育运动项目,其普及程度和发展速度是空前的。它作为一项“大众体育项目”,于上世纪80年代末起源于瑞典。1985年.瑞典室内曲棍球协会正式被瑞典全国体育联合会接纳为一个独立的成员组织,标志着室内曲棍球作为竞技体育运动的开始。目前,在起源地瑞典,室内曲棍球已发展成为一项仅次于足球的体育项目,有200多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投身这项运动。全国现有1000个室内曲棍球俱乐部、近2000个隶属于教育部门的室内曲棍球运动队和3000个隶属瑞典企业体育联合会的室内曲棍球运动队,都定期开展活动和比赛。在欧洲各国室内曲棍球会纷纷成立的基础上,1986年,国际室内曲棍球会(IFF)宣告成正,总部设在瑞士,瑞典的C•阿杰尔斯当选为首任主席。
室内曲辊球是一项适合不同年龄、性别和身体条件的人(包括生理和心理残疾者)参加的体育运动。这项运动能有效地促进人的灵敏、柔韧、速度和耐力等身体素质的发展,培养人们遵守规则、热爱群体、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及公平竞争意识和个人责任心。实践已经证明,室内曲棍球作为一项健身价值高、娱乐性强的体育运动正为全世界越来越多的爱好者所享受。
室内曲棍球运动的设施简单、经济、便于开展,这也是该项目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除正规比赛外,平时练习场地可大可小(可利用现有的手球场、网球场、篮球场、排球场或羽毛球场等),可室内可室外(较平坦的地面即可),人数可多可少。室内曲棍球同其他的球类项目相比,安全系数高,极少出现伤害事故,而且其规则简单易学,很容易为8岁以上的儿童所掌握。
国际正规比赛的场地长40米、宽20(同手球场),四个周落为小弧形,场地四用由30-50厘米高的拦板围住,场地上清楚地标明球门线、球门区及开球点。正规整场比赛由三局组成.每局20分钟,局与局之问安排10分钟休息,每局后双方交换场地。为适合不同需求,比赛用器材的规格多种多样,但国际正规比赛要求统一。
室内曲棍球比赛以双方各进球数多少而决定胜负,必要时可使用罚球决定胜负(类似足球的点球)。国际比赛规定每方各有6名队员,即一名守门员、两名后卫、一名中卫和两名前锋,双方队员在比赛中(除守门员外)可不受区域限制,整场活动。但对初学者来说,最好是有一定的区域限制,这有助于强调和分清不同位置队员的作同,防止在比赛中众多队员围绕球而拥挤在一起。
至上世纪末,室内曲棍球已风靡欧洲各国并广泛地在北美和大洋洲地区普及与推广,而且成功地进入亚洲的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以及中国的台湾地区。可以预见,随着国际室内曲棍球协会的诞生和国际室内曲棍球运动竞赛规则的制定以及国际室内曲棍球运动的进一步普及和深入,室内曲棍球必将在全世界范围内有着更加广阔和美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