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芮
日本软银公司开发的全球首款可以与人交流的情感机器人“珮珀”近期在网上开售。
与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过程类似,情感机器人的运作过程包括情感信息获取、识别分析和情感表达。首先,机器人需通过视觉系统、听觉系统和各类传感器等来获取外界信息。与一般智能机器人不同的是,情感机器人会更有目的地获取与情感相关的有效信息,如人脸的表情和动作,语音的高低、强弱等。情感信息的识别与分析是这个过程的重头戏。生活中,脸部表情是人们常用的较自然的情感表达方式,比如,眉头紧皱可能表示愤怒等。美国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此前曾提出了脸部情感的表达方法,即脸部运动编码系统FACS,通过不同编码和运动单元的组合,可以让机器人自动识别与合成复杂的表情变化,如幸福、愤怒、悲伤等表情。类似的,还有动作分析模型和声学模型。
除了情感分析模型外,还需要建立知识库,让机器人“掌握”人们熟知的常识和惯用表达,比如“买买买”这类潮流用语。这样,机器人跟人类的交互体验将更加流畅有趣。通过情感识别与分析的反过程,即给定一种情感状态,再通过语音合成、面部表情合成和动作合成后,一个相对完美的情感机器人就呈现在你的面前。
情感机器人的互动和陪伴功能使其具有广泛的潜在商业价值,有望在医疗、公共服务、研究和智能家庭等方面大有作为。
(王世全摘自《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