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愉
“什么饭嘛,难吃死了,我不吃!”我愁眉苦脸地端着半碗米饭咕哝着。
姑姑不以为然:“不吃就倒掉呗!”
“造孽啊,”奶奶急了,“食物不可浪费,这米贵着呢!”
我无奈地拿起勺子,胡乱地打起几口,不情愿地往嘴里塞:哼,不就半碗饭吗?啰里啰唆的!
老师给了我答案——
作文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1粒米=0.02克”,然后问我们:“看到这组数字,有什么感受?”
我怨气未消,脱口而出:“这不是微不足道吗?”
老师微笑地点点头,不置可否,依然在黑板上唰唰地写着: 13亿粒米=26000000克=26吨;1吨米卖3000元,13亿粒米=78000元。
“啊!”我和同学们都张口结舌。
老师微笑着看着我们,语重心长地说:“1粒米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可全国13亿人,每天节约1粒,便节约了78000元啊!读了这组数字,你们又有什么感受?”
“太不可思议了!”有同学失声大喊,“可是哪来的13亿粒米呀?”
老师还是不说话,那鼓励的目光在每个同学身上停留。
这聚少成多的道理,令我的脸不禁有点烧起来,我想起了中午的事,突然灵光一闪:“我们中国人每个人只要浪费一粒米,就有13亿了。”
只见老师的笔还不停歇:“1个孩子1年学费200元,13亿粒米=390个孩子一年的学费。”
教室里叽叽喳喳的,同学们开始纷纷议论起来。
我无地自容了,感到连耳朵也火辣辣的,真想找个缝钻进去。我这个挑食大王,常常是遇见中意的便开怀畅饮,而发现厌烦的就扔一边去了,从来都不觉得心疼……这样的浪费,可以使多少失学的孩子重新走进校园啊!
“温家宝爷爷曾说过:‘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老师等大家稍微平静下来又开口了,“唐代诗人李绅曾写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今天的我们看了这一组组数字,相信会更深刻地认识两个字——”
“节约——”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接腔。
是啊,我们应该做节约环保小能人:不浪费一粒小小的米,一水多用,废纸再利用……做到节约,使生活更加美好;做到文明,使社会更加和谐;做到环保,使大问题变成小问题,小问题变成没问题!
灵犀一点
本文最精彩的亮点是小作者的谋篇布局:由吃饭引出课堂上师生的探讨,然后水到渠成地得出人人都该做节约环保小能人的结论。在探讨过程中过渡非常自然:“老师给了我答案”— “ 老师微笑地点点头,不置可否,依然在黑板上唰唰地写着”— “ 只见老师的笔还不停歇”,行文流畅,语言生动,一堂课在对话与心理描写中写活了! (肖世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