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磊
(河北省子牙河河务管理处,河北衡水053000)
衡水市水资源开发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分析
王 磊
(河北省子牙河河务管理处,河北衡水053000)
摘要:通过分析衡水市水资源结构及其利用现状,找出水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衡水市水资源的特点,阐述了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污染治理对解决衡水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意义。
关键词:衡水市;水资源;管理;利用
近年来随着衡水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日益加大,需水量与供水量矛盾进一步加剧,水资源已成为制约衡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为保证衡水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就要实施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总面积8815km2,全境为平原地区,地势自西南向东北缓慢倾斜,海拔高度12.0~30.0m。地面坡降滏阳河以东在1 / 8000~1 /10000之间,以西为1 /4000。
境内河流较多,由于河流泛滥和改道,沉积物交错分布,形成许多缓岗、微斜平地和低洼地。衡水湖为华北平原上仅次于白洋淀的自然洼淀,蓄水面积75km2,集水面积120km2,设计水位21.0m,最大蓄水量2.0亿m3。
流经衡水的主要河流有潴龙河、滹沱河、滏阳河、滏阳新河、滏东排河、索泸河、老盐河、清凉江、江江河、卫运河等。
衡水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22.5mm,市区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209.5mm。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上游水库拦截及上游城市生活、工农业用水量增加,流经衡水市的地表径流持续减少,水质不断恶化,大部分河流已经断流。
以2007年为例,平均径流深1.0mm,自产径流量为0.086m3,仅为多年平均径流深(8.2 mm)的12.2%。全年总入境水量4.82亿m3,总出境水量为3.48亿m3,各河总入出境水量差为1.34 亿m3,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和消耗于蒸发、渗漏。[1]
2007年全市地下水资源量为3.52亿m3。年末,全市浅层地下水平均埋深为12.31m,与上年同期相比,各县、市、区平均埋深均有不同幅度增大,全市平均埋深增大0.65m。
其中阜城县浅层地下水平均埋深增幅最大为1.27m,饶阳县浅层地下水平均埋深增幅最小为0.14m。2007年6月末(低水位期)全市深层地下水平均埋深为73.61m,其中景县杜桥一带埋深最大为101.50m。冀、枣、衡漏斗中心的桃城区东滏阳一带埋深为96.03m,比上年同期增大3.64m。与此同时漏斗面积也在进一步扩大,全市均处于漏斗区域。
2007年全市供水总量为18.0亿m3,其中地下水供水量为15.5亿m3,占总供水量的85.9%;在地下水供水量中,深层地下水供水量为10.1亿m3,占地下水总供水量的65.2%,浅层地下水供水量为(包括少量微咸水)5.4亿m3,占地下水总供水量的34.8%。地表水供水量为2.4亿m3(不包括入渗损失量),占总供水量的13.1%,外调水量和污水回用量共0.18亿m3,占总供水量的1.0%。
2007年全市用水总量比上年多0.5亿m3。农灌用水量为15.32亿m3,占总用水量的85.1%;工业用水1.18亿m3,占总用水量的6.6%。城镇生活用水为0.62亿m3,农村人畜用水0.88亿m3,分别占总用水量的3.4%和4.9%。
2.1水资源短缺
衡水市位于海河流域南部。海河流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多年建设开发,流域多年平均可供水量372亿m3,开发利用率和耗水率达81%,实际用水达432亿m3,当地水资源总量只有372亿m3。[2]
由于水资源过度开发,上游修建水库,拦截径流,造成下游河流来水急剧减少或断流,严重影响下游地区生活及工农业用水。
根据衡水市1956~2008年水资源量统计数据,全市年均水资源总量6.58亿m3,人均占有量150 m3,仅为全省人均水平的48%,亩均占有量70 m3,占全省亩均34%。目前衡水市全年用水量近20亿m3,在50%降水保证率下可供水量近13 亿m3,缺水近7亿m3,缺水率达35%左右。
衡水市是平原地区,除衡水湖外无大型水库及蓄水工程,城市及农村基本未普及雨(中)水收集利用设施,因此无法有效存蓄、调解水量。
2.2水污染严重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上游地区经济发展,使得水资源开发利用量逐年增加,废污水排放量加大,加之流域降雨量不足,流经衡水的河流径流量或逐年减少或已断流,且水质持续恶化。海河流域南系甚至到了“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地步。
2007年流域内河流监测断面水质级别均为严重污染,流经衡水市的滏阳河2007年的COD浓度逾600mg/L,通过对衡水市观测井的水质状况研究发现,重污染所占比例均在一半以上,地下水质污染情况严重。
2.3地下水超采严重
由于降水量和地表水源的不足,使衡水市供水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3年与1980年相比,地表水供水量减少了36.4%,而浅层地下水供水量和深层地下水供水量分别增加了40.8% 和91.8%。[3]
目前衡水市地下水供水量占全部供水量比例接近90%,且有持续加重趋势。衡水市生活及农业用水以地下水为主,经过多年开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2007年衡水市浅层地下水平均埋深12.31m,深层地下水平均埋深73.61m。集中开采区形成了以衡水市区为中心的“冀枣衡漏斗”区域性地下水位降落漏斗,2007年漏斗面积为1523km2。咸淡水界面下移,且地下水水质恶化。
2.4水资源利用率低,节水机制不完善
衡水市是农业大市,全市农灌用水占全市供水量的83%左右,其传统的农业种植结构以高耗水、低效益的小麦、玉米等作物为主。
田间灌溉以大水漫灌为主,漫灌水的利用率仅为45%左右。农民节水意识不够,不了解节水措施。喷、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仅在部分示范性工程中应用,推广不够。节水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存在偏重工程建设、轻制度建设的弊端,没有在全市普遍推行科学节水、激励高效用水的机制。节水管理办法不完善,节水成果大多体现在有限的示范性工程建设上,节水的利益机制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衡水市家庭及市政中水建设还没有开展,家庭节水全凭个人自觉和意识。具相关城市调查分析,通过中水回用,可在现有供水量不变的情况下,使城市的可用水量至少增加50%以上。目前衡水农田灌溉、城市市政、家庭生活及城市景观中水利用率很低,还有很大挖掘潜力。
衡水雨水利用整体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除衡水市个别单位建成示范性的收集及利用工程外,大部分尚处于空白阶段,对雨水作为一种资源认识程度还不够。随着市区建设的发展,市内硬化面积不断增加,城区内可渗水面积不断缩小,使地表水不能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地下管网建设严重滞后,绝大部分管网建设仍沿续着传统直接排放和疏导的模式,致使雨水资源白白流失。城市缺乏系统的雨水利用规划,并且没有相关法律法规为系统利用雨水提供支撑与保证。
3.1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配置水资源
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处理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用水矛盾,监督、限制不合理的开发水资源和危害水资源的行为,科学分配水量,组织各种社会力量开发水利和防治水害,就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首先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
依据2002年10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规定,我国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然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跨行政区的流域管理很容易受到不同地区政府的分割。
各行政区水资源利用取向均是最大程度地为本地区谋利,上下游缺乏一致的目标,但区域环境损害或污染以及由此导致的环境失调,却最大限度地扩散到全流域范围中。对此应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牵头进行全流域规划,各设区市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规划的实施。为保证规划实施到位,省级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水资源管理及奖惩措施,并由相关单位监督实施。
其次合理配置水资源,这方面可参考沿黄省份用水额度分配方面的一些做法,对某一条河流沿线的城市地区按规划分配用水定额,最低限度要保证河流的生态基流。同时合理布置本市工农业生产布局,研究现状及未来若干年各部门用水结构等问题,制定中长期用水规划,以可用水量决定适宜本市发展的产业结构。
第三加大外水调(引)入。现在引黄已经形成常态,衡水市基本每年都要引蓄黄河水,除保持衡水湖必要的生态用水外,可以利用黄河水进行沿线农业灌溉,补充地下水。
衡水市中东部县市可以利用原有河道或渠道,引蓄黄河水,增加灌溉面积。西北部各县可以利用石津灌渠进行灌溉,以减少地下水的使用。未来南水北调建设完成后,引江水又会成为衡水市一处重要的水源。
3.2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在现有水资源情况下,最大程度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衡水市以农业为主,因此积极挖掘农业节水潜力。就目前已有渠道和机井进行防渗处理,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普及咸淡混浇。咸淡混浇就是在已有深机井附近配套打一眼(或几眼)浅微咸水机井,让深井中的深层淡水与浅井的咸水按适当比例混合,用于农业灌溉。
据测算,采用咸淡混浇灌溉,可节约1 /3的深层淡水。咸淡水混合后,水质中所含矿物质基本在2.0g/L以下,基本符合作物用水质量要求,不影响产量,对部分作物还有明显增产的效果。
在有条件的农村,采用喷灌、滴灌等各种节水灌溉技术,根据不同作物及品种的需水耗水规律,确定不同的节水种植技术,将有限的水资源用在作物需水敏感期,大幅度提高灌水利用率和产出效率。衡水市小麦及玉米种植面积较大,耗水较多且效益不高。因此在充分保证我市小麦、玉米等作物产量的基础上,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种植方式,适度压缩这些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抗旱节水作物的种植面积,同时改善种植方法,积极推广先进种植技术。
建立节水管理新机制,从制度上保障节水。制定有利于节水的水价管理政策,不断完善用水节水管理制度,激励各行业节约用水。对节水产业的发展进行适当的补贴,加大节水技术推广应用的支持力度。同时推行节水奖惩机制,积极探索并实施浮动定额、总量控制、阶梯水价等一系列节水激励机制,从制度上促进节水用水。
3.3加强水污染治理,提高废水(中水)利用
水体污染使可用水资源量大大减少,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因此防污治污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水污染防治应当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控制,不再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严格执行国家地方等有关法律法规,控制污染严重的企业生产,限制污染严重企业来衡投资,积极争取绿色环保、节能的企业,提高工业产业层次。
第二,从单纯的工业、生活点源污染治理,转向面源污染和内源污染统一的综合治理。不可忽视农村农药及生活废水污染的治理,系统的指导农业用药,加强废弃农药物品管理力度,结合新农村建设,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生态化系统。
第三,加快县级污水处理厂建设,并保证正常运营。在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同时,实行废水资源化利用。城市景观用水、市政用水等首选中水,加快家庭中水利用建设,做好相关内容宣传。重视雨水资源,在城市道路、广场、小区等公共设施设置雨水收集装置,将收集的雨水用于市政绿化、清洁等,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也是衡水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应重视的问题。结合衡水市实际情况,从水资源管理、引(调)水、节水应用等方面分析了衡水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对引导解决衡水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2007年衡水市水资源概况[G].
[2]曹淑敏.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对策[J].海河水利,2004(02):9.
[3]张彦增.衡水市地下水资源分析探讨[J].地下水,2006 (04):21.
中图分类号:TV2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305(2016)01-0055-03
DOI:10.3969 /j.issn.1008-1305.2016.01.019
收稿日期:2014-09-19
作者简介:王 磊(1982年—),男,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