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

2016-04-07 09:13:00
山西建筑 2016年34期
关键词:成孔灌注桩基坑

安 贤 慧

(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2)



如何提高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

安 贤 慧

(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2)

针对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特点,从现场组织管理、测量技术、桩基施工、混凝土施工等环节,阐述了提高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方法,对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一定的意义。

建筑工程,深基础,施工技术,混凝土

建筑工程基础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两种类型。浅基础主要包括: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等;深基础主要是指桩基础。现代建筑的基础材料主要是钢筋和混凝土,也有部分是砖、毛石、灰土等其他建筑材料。基础工程采用何种形式、何种材料完全取决于上部结构的形式、荷载大小及其荷载分布。建筑物的基础埋置于地下,其受力机理不同于上部结构,因此其施工方式和技术也有着其独特的特点。

1 基础工程的施工特点

1)基础埋深较大。现代建筑的高度越来越大,地下室的深度也越来越深,相应的要求建筑基础埋置埋深也在不断加大,出现了很多箱形基础、沉井基础。同时桩基础的长度也越来越长,这些都使得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难度越来越大。

2)基坑施工的要求较高。随着地下室深度的加大,建筑基坑的深度也是越来越深,加之现代建筑的周边环境也是越来越复杂,周围高楼林立,道路管网交织错节,包括地下水文地质条件,这些都对基坑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建筑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施工技术,才能保证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

3)大面积、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随着建筑工程基础的体积、深度的不断加大,大面积、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尤其在超高层建筑、工业建筑中,大面积、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更多。这就对混凝土的浇筑、养护以及与之相关的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如何提高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

2.1 加强现场组织与管理

工程开工前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并对现场负责施工的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对有疑问或有错误的地方要及时通过甲方与设计单位沟通;制定详细的工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及其质量控制措施;落实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建筑材料;对施工中使用的各种仪器进行检验,确定其是否符合要求;施工用水、用电、道路、排水、临时房屋等必须在开工前准备就绪;建立工序交接检查制度,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关键工序,在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还要安排专职人员进行工序交接检查,严格保证上道工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对于检查不合格的工序,必须采取措施达到合格标准;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应按规定程序和要求进行检查,经检验合格并签署验收记录后,才可进入下一工程项目的施工。

2.2 测量技术的控制

基础施工可以说是整个建筑物施工的第一步,其定位的准确性不仅影响基础工程的质量,而且还会影响上部工程的质量。工程测量的控制点和水准点应设在建筑施工不易影响到的地方,开工前应复核其准确性,在施工过程中还要经常复核。对于基础底板标高、桩顶标高、桩基础定位、承台定位都需要周密、细致的测量工作控制。在施工中,避免基础定位不准确、基础超挖、桩顶标高控制不准确等事故发生。

2.3 桩基施工技术控制

桩基施工前要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熟悉拟建场地的地质条件,对桩基设计图纸进行会审,调查施工场地及其附近是否有地下管线或构筑物,熟悉施工所用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选择合适的施工机具和施工工艺,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措施。桩基工程主要分为灌注桩和预制桩,不同的桩型有着不同的施工技术要求。

1)灌注桩施工。

灌注桩施工方法主要有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旋挖成孔灌注桩、冲击成孔灌注桩、长螺旋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等。不同的施工工艺有其不同的适用条件,要根据土层、地下水位、桩的长度、直径等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钻机就位后,要保证平稳、垂直,以免成孔的过程中发生钻孔倾斜和偏移;施工时在钻具上标志控制深度的刻度,便于进行观测记录。在正式施工前,宜进行试成孔。在成孔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扰动孔壁、塌孔、扩孔、卡钻和掉钻等事故发生。成孔后,需检查桩孔的质量,包括孔深、孔径、钻孔的垂直度、沉渣厚度等,扩底桩还要检查扩孔的大小。成孔检查合格后应尽快灌注混凝土,防止孔壁坍塌和孔底沉渣加厚。

2)预制桩施工。

对于现场制作的预制桩,要保证制作场地平整性和硬实性。预制桩在吊运过程中应轻吊轻放,避免剧烈碰撞,预制桩进场后应进行检查验收,对于质量不合格及在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缝预制桩不得使用。预制桩施工场地应保证平整、排水畅通,其地面承载力必须满足打桩机所施加的压力。吊桩时要慢起,起吊点必须正确,速度要均匀、缓慢,必要时桩架应设缆风绳。打桩时应制定合理的打桩顺序,对于密集型桩群,从中间向两头或四周对称施工;当一侧有建筑物时,由有建筑物的一侧向另一侧施工;打桩时应先深后浅、先长后短。接桩时,应在桩四周对称地进行,焊好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后方可继续施工,严禁采用水冷或焊好即施工。对于摩擦型桩,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主,贯入度为辅;对于端承型桩,以控制贯入度为主,桩端标高为辅。施工过程中如发生预制桩倾斜、位移或破碎等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分析其出现问题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2.4 承台施工技术控制

承台施工应遵循先深后浅的顺序,当承台埋深较大时,开挖时应采取基坑支护。对于地下水位较高需降水时,可根据土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采用坑内降水或坑外降水措施。基坑开挖应分层进行,挖出的土方距基坑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在进行承台回填施工前,应排除承台与基坑侧壁间的积水、虚土和建筑垃圾,回填土应按设计选料,施工时应对称进行并分层夯实。

2.5 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由于水泥产生水化热导致混凝土产生收缩应力,混凝土表面就会出现收缩裂缝。在混凝土制作前,应对粗骨料进行冷却降温,并使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施工中在混凝土内部预埋冷却水管辅助降温,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施工。浇筑完成后,应加强混凝土的养护,防止表面裂缝的产生。

3 结语

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是整个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严重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和使用寿命。因此,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每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为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1] 王凤亮.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1(2):13-15.

[2] 乔全来,金晓艳.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问题基本特征分析[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

[3] 刘贤智.地基基础工程的探讨[J].林业科技情报,2009(3):9-11.

[4] 张国强.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技传播,2011(16):98-100.

How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foundation

An Xianhui

(Shanxi Fourth Construction Group Limited Company, Taiyuan 030012, China)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ruction foundation engineering, from the site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measurement technology, pil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concrete construction and other links, elaborated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ethod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foundation, had certain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deep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crete

1009-6825(2016)34-0083-02

2016-09-26

安贤慧(1983- ),男,工程师

TU472

A

猜你喜欢
成孔灌注桩基坑
微型钢管桩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
全套管全回转咬合桩在基坑支护中的技术应用
基坑开挖及加固方法研究
不良地质情况下机械成孔灌注桩的施工
冲击成孔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
水中灌注桩施工工艺探讨
一种灌注桩超灌混凝土提前处理工装的应用
长护筒旋挖灌注桩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
基坑开挖对邻近已开挖基坑的影响分析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成孔技术探讨
江西建材(2018年4期)2018-04-10 12:3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