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科,易剑东
(1.清华大学 中国足球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84;2.中国科学院大学 人文学院,北京 100049;3.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中国“草根足球”面面观
孙科1,2,易剑东316
(1.清华大学 中国足球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84;2.中国科学院大学 人文学院,北京 100049;3.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摘 要:以草根足球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草根足球的构成、面临的困惑以及发展理路。研究认为:一切非主流、非精英的足球文化群体都可以称为“草根足球”;政府要依据中国草根足球发展的实际状况,在政策、场地以及业余足球俱乐部的建设和赛事举办方面提供支持;草根足球的发展需要转变认知观念和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足球生活化的理念以及足球教育价值功能的倡导,是草根足球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草根足球俱乐部是整合衔接社会的枢纽,并不是单一组织的运行,斥资成立的业余足球俱乐部应有严格的准入和退出机制;草根足球的发展重点是培育草根足球联赛,以实验而非建构的方式对赛事细分,更要引入市场机制,从而增强中国足球的造血功能,进而实现中国草根足球的振兴。
关 键 词:社会体育;草根足球;中国
2004年北京昌平回龙观社区第一届“业主杯”足球赛事开打,至今已经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回龙观足球超级联赛,喊出了“百年回超”的口号,受到了美国《时代》杂志网站关注。此项赛事特点明显:自发结合且均为回龙观社区网友,业余时间主要为周六、日,赛事性质明确为非盈利性的公益活动。由于这项赛事的人员结构还有分层的社会学意义,兼具底层、平民两层属性,依据近年来流行的“草根”一词的丰富含义,回龙观足球超级联赛被冠以“草根足球赛事”,草根足球的研究也开始进入学者的视野。从学界的研究来看,见诸报刊的论文不多见,大都是各省市草根足球的调研,多为学位论文,如《上海市草根足球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郑州市草根足球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研究模式较为相近,提出的问题多为场地设施不足、比赛组织较少、缺乏高水平的裁判员、社会关注度低等。随着中国足球改革若干文件的出台,社会对足球的关注度提高,中国草根足球又面临着新的问题。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草根足球的定义,讨论草根足球发展中“接地气”的几个现实问题,从而更好地推动草根足球的发展。
国际足联给出的“草根足球”定义:“融合不同年龄、性别、身体条件、肤色、种族或宗教信仰之不同,充分依托其自身所处的生活环境,为其提供参与足球的便捷场地与服务,让更多的人发现足球运动的魅力。”[1]这个定义更多的是从发展政治学的范畴来界定的。国内体育学界和业界并没有完全接受这一提法,草根足球组织常常被冠以“野球群体”,以此来区分专业与非专业,凸显专业运动员的出身,藉此获得一定的优越感,甚至成为社会屏蔽的资本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草根足球是有一定感情色彩的,它既有组织意识形态带来的体育群体认同感,也有职业分化带来的运动水平认知差异。从学界来看国内的体育学者给出的定义有:“相对于职业足球来讲,是非主流、非精英的足球群体,在利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以娱乐健身为目的的、无功利性的休闲体育活动”[2];“草根足球是指生长于民间,没有经过主流竞技足球的疏导和规划,没有经过足球精英的加工改造,充满民间气息,蕴含丰富的足球共识的平民足球、大众足球”[3]。这两类定义比较典型,一类是从职业与非职业进行区分,另一类是从民间与官方来界定,均是社会自组织的理论范畴界定。
从国内外草根足球定义对比来看,草根足球理念发展至中国有以下两方面的内涵变迁:第一,草根足球的核心参与者不同。我国草根足球强调其参与者是基层的、民间的,只要符合这个特征,即可被认定为草根足球的研究对象。国际草根足球则只强调其核心参与者是弱势群体,即自身希望进行足球运动而没有能力负担培训费用、场地费用和装备费用的人群——这些弱势群体必须得到国际体育组织和当地政府的援助;第二,草根足球的发展目的不同。我国草根足球的相关活动强调自发的、业余的,以运动健身、休闲娱乐、交往互动为目的。国外草根足球则强调草根足球给予儿童、青少年等弱势群体一种改变自我、发展自我的渠道,因此并不排斥和职业足球融合。这两个内涵的变迁,让“草根足球”与“社会足球”、“校园足球”都有所重叠。但从总体上看,3个概念各有侧重点,譬如“社会足球”是在强调社会办足球、足球的市场化与产业化;“草根足球”强调与官方足球的区别,强调足球运动的自发性,以及政府应当对参与足球运动者的援助与鼓励。“校园足球”针对所有在校园内的学生,强调教育性和普及性。
综合以上论述,草根足球指的是自发、自治的从事非职业的、非专业(特指非为国争光的体育专业人员)的足球活动,兼具了官方与民间、职业与非职业的双重属性,符合中国体育实际,与精英体育、职业体育相对,一定条件下等同于更具政治含义的群众足球,它既属于全民健身的一类活动形式,又属于职业足球有机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严格意义上来讲,按照体育的三元结构划分,校园足球和社会足球都是草根足球,都是与职业、专业足球相区别的群体。校园足球是中国足球改革关注的焦点,既是社会足球的有力支撑,又是竞技足球得以长盛不衰的保障,可以称之为草根足球和职业足球的活力来源。草根足球的人群分类包括两个大的分层。从足球人的需求来讲,足球参与群体可以分为踢球的、看球的、既看球又踢球的。很多人仅仅把足球当成一种表演或者发泄情感的工具,他们参与足球仅仅是观赏,足球“京骂”现象基本反映此类球迷的心态;很大一部分球员退役后很少看球,受职业习惯和爱好的影响会定期踢球。这类人一般技术好又有职业素养且乐于与普通人一起踢球,是各个俱乐部或者社区的球队的精英,是社会足球发展的带动力量;既看球又踢球的是真正的足球文化爱好者,他们不仅享受足球比赛带来的刺激,还能够亲身体验足球运动带来的快乐。这部分人群是草根足球事业的主导者,他们不仅热心组织赛事,而且能够凝聚团队参与赛事,是草根足球的中坚力量,也是草根足球振兴的希望所在。
中国草根足球发展长期处于缺位状态,形成了倒金字塔结构。而草根足球的重要性毋庸讳言:“草根足球是一种朴素的快乐足球,也是真正的人民足球,是属于老百姓自己的足球。那些球员虽然技术粗糙,更谈不上什么像样的战术意识,但他们却是中国足球的基石,是中国足球的生命之源。没有他们的支撑,中国足球所做的一切都无异于缘木求鱼”[4]。2015年2月,《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出台,草根足球更是得到了官方前所未有的重视。其中,第五部分的改革推进校园足球发展、第六部分的普及发展社会足球都与草根足球密切相关。此外,方案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中也有所涉及,如“着眼长远与夯实基础相结合”、“发展足球运动与推动全民健身相结合”、“改善足球发展的环境和氛围”、“青少年足球人口大幅增加”、“足球成为群众普遍参与的体育运动”。这份改革方案是领导意志和群众需求结合的产物,是一种行动意图的体现,也是一种新的足球价值观的倡导,是历年来足球规划文件中对草根足球最高规格定位。这实际上为草根足球发展制定了战略蓝图,让更多的人参与足球运动,扩大足球人口规模。那么,具体到草根足球的实际状况,我们如何发展草根足球呢?
草根足球的发展是与生活紧密相联的,是基于人们对足球教育和健身价值观念的认同,把足球当作一种休闲娱乐的生活方式。从政策引导的层面,政府正在营造全民足球、万众踢球的氛围,志在长期扎实地做好群众足球工作,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部队和企业组建或联合组建足球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足球活动,这为草根足球的大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政策的引导和落实则需把脉草根足球发展的真正困惑。从目前来看,中国草根足球的组织只需一定的人数便可以组成小的俱乐部或者足球队,就可以参加业余比赛或活动;沟通方式多以新媒体为主,利用互联网、QQ、微信等媒介发布活动信息,如东莞风云足球俱乐部的“球讯”,涉及到比赛的时间、地点、规则、组织者,其他草根足球组织活动方式大致如此。
草根足球要发展的关键是业余足球赛事。近年来,源自对足球的热爱和踢球的需要,这种自发性的群众足球体育赛事开始成为一种潮流,宣传理念大都贴近百姓生活,如“快乐足球”、“足球无界”、“足球健身”,俱乐部都会定期举办业余足球比赛,联赛冠名大都取自俱乐部的名称,如2009年成立的上海联合足球俱乐部,其联赛名称为“联合会杯”、2014年成立的东莞风云会足球俱乐部,其联赛名称为“风云杯”。草根足球赛事地点大都固定,赛事公告大都通过网络宣传和联系,参与人员不受地域限制,资本注入属于个人投资,都是非盈利的自组织活动。从草根足球赛事来看,一类是以社区为单位,一类是以俱乐部为单位,不同的组织方式在草根足球发展中都存在共性的问题:第一,能人机制决定管理方式。一项赛事其实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在起作用,这就导致了个人的能力、精力、财力、物力有限;第二,草根的性质决定生存的方式。纯公益性的足球活动发起,缺乏政策的支持,如场地的优惠以及免费使用,俱乐部的运转难以为继;第三,组织赛事力不从心。自我娱乐的足球活动变为一项赛事后,草根俱乐部的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精力经营赛事,如赞助商的宣传任务难以完成;第四,草根俱乐部的经营缺乏相关法律规范。总结一下,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不容回避:政府在草根足球的发展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草根足球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环境;草根足球俱乐部及其赛事如何运营。
3.1 政府和社会层面
从中国草根足球的组织属性来看,很难看到政府的影子,学者更乐意将官方、非官方作为区分是否为草根的依据,多数人认为草根足球与政府毫无关联。那么,草根足球需要政府介入吗?政府积极介入还是放任发展?政府介入不是政府管理。实际上,无论是中国还是国外,草根足球尽管属于自组织的范畴,其发展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草根足球发展的重要依托就是政府,政府可以提供财政、公共场地政策的支持。回龙观足球的发起人曾经有过把赛事交给镇政府举办的想法,但这并不是行政审批范畴,遭到了否决。不过,镇政府依然给回龙观社区足球提供了场地的便利,为其省去不少的成本。“别的比赛有的只是业主组织,有的只是政府组织,但我们把两者结合了起来,有了两方的支持,所以坚持下来了”[5]。2011年,“回超联赛”更是得到了北京市体育局的支持,联赛也被冠名为“体彩杯”,这是市政府扶持草根足球联赛很好的例证。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草根足球的发展得到了政府以及足球联盟的大力支持。“在荷兰,中央政府90%的体育预算投资到草根基层,而地方政府的体育资金100%用于业余体育,不供养专业队或职业队。所有的草根俱乐部的场地都由政府免费提供”[6]。再以英国为例,政府、足总以及英超《英足总发展草根足球五年规划》计划投入10亿英镑,用来发展草根足球和其他级别的联赛,这是政府对群众体育发展补偿的有效个案。
中国足球的现实写照是,政府介入足球管理的领域是职业足球和高水平的竞技足球,而对于群众足球的关注却长期缺位。这就形成了一种悖论:职业足球想摆脱政府的行政指令却难以达成,草根足球想得到政府的支持却势如登天。上海足球联合俱乐部说的更是直接,政府哪有时间和精力搭理我们,场地问题就解决不了,东莞风云俱乐部亦是如此。这种私人发起的俱乐部更需要政府的支持,政府支持草根足球的通用做法,就是建设大量的足球场地供其免费使用。而制约中国草根足球发展的最大障碍恰恰就是场地,所以,足球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了大力建设足球场地,扩大足球场地数量,把兴建足球场纳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明确刚性要求,由各级政府组织实施。因地制宜建设足球场,充分利用城市和乡村的荒地、闲置地、公园、林带、屋顶、人防工程等,建设一大批简易实用的非标准足球场,建立不同级别的草根俱乐部,形成草根足球文化,让人们真正喜爱足球,让更多的人自觉为足球的发展贡献力量。所以,此次《方案》的出台是发展草根足球的最好契机,我们应更多地关注各地政府如何细化改革方案,依据大的改革框架,针对草根足球发展的实际状况,提出相应的鼓励政策,让足球改革落到实处。
从社会层面来看,政府的导向着眼点是足球氛围的营造、青少年足球教育的推广以及资本的接口。与教育的融合最重要,这是足球抓娃娃、抓基础、抓基层的关键所在。如果学校里的孩子不踢球,我们就无法赢得未来,无法获得广泛的支持。在我们这个“水往下流”的国度,孩子是很多人心目中最重要的关切,孩子不踢足球,我们就不要指望将来有强大的国家队和庞大的球迷队伍。教育部门和家长们如果不能在让孩子喜欢足球和热爱体育的问题上取得共识,我们就只能守着所谓的3万足球注册运动员发呆。与资本的接口很关键,这是足球赢得社会支持和获得稳定发展机制的关键。长期以来投资足球的企业家寒心地离开,外部资本进入以后无法自由挥洒,行政管制处处牵绊手脚,终究会让资本抽身而去。此外,不建立一个全社会尊重体育和接纳体育人的基本机制,我们就不要奢望所谓的校园足球能一花独放。如果不能建立社会对体育和足球的接纳机制,我们就没有办法为草根足球的振兴迎来一个大好的环境。
3.2 价值观念认知
是不是场地条件好了,草根足球就能有个好的发展?其实并不然,草根足球的发展还需要对足球价值有正确的认知。国外的业余足球俱乐部为什么能够形成了联赛、教育与生活的相结合,国内草根足球俱乐部的发展大部分停留在踢球比赛的低水平组织阶段。冷静分析其原因,中国足球的发展观与西方足球的价值理念存在偏差。“意大利人业余生活比较简单,没有麻将、扑克和卡拉OK等娱乐活动。足球是大家的共同爱好,是他们打发业余时间的主要方式,既是热爱,又是种生活需要。意大利足球的强大,在于足球民间化,在于草根基层文化的强大。总有很多人为了足球这个共同目标努力工作,且分文不取。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这很难理解”[7]。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意大利的足球文化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切的。我们的文化基因中还存在一些抑制足球发展的因子。比如鼓励个性和创造的个性对足球明星的培养至关重要,心无旁骛地专注足球而非所谓金钱、荣誉等功利的社会环境至关重要,体育素养对孩子的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这些都与中国的文化有关。
中国文化具有功利性,国人看待体育项目发展的时候带有更多利益的眼光。职业足球高度发展,国家队战绩骄人,才会让国人对足球职业有较高期待,让自己的孩子从事足球训练。如果以足球目前的竞技状态,国人怎能热情高涨地参与没有前途和未来的职业足球投资。在价值的引导上,中国足球若是能理想地追求、功利地实践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恰恰相反,中国足球是功利的追求、功利的实践,以烧钱和成绩为主要价值目标导向,严重背离了职业足球的本质和竞技足球的实质。日本为何短时间能够一跃成为足球强国,这与其倡导的足球理念息息相关。2005年,日本足球协会提出了著名的《梦之宣言》,这份宣言的构想和誓言将普及足球与日常生活、足球大家庭人数结合在一起,并且明确足球的功能是为人们带来勇气、希望与感动。
无论是《梦之宣言》还是《大和抚子构想》,都给我们上了精彩的一课,这也表明足球的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都可以改变人生,足球的精神可以感召人们的行动,其执着的信念和体现的文化能够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敬畏、崇拜与认同。很多国家甚至将踢球作为一种人生救赎,“走这条足球的路,你就走对了,如果不走这条路,那最后就要下地狱,有一些女孩只好去卖淫,这些女孩结婚都很早;还有一些上不了学了,有的原因是女孩家里太穷,没有学费。但她们踢球的话,就可以没有这些问题,我可以让她们和我们一起踢球,她们就会看到自己生活中的变化”[8]。而中国足球并没有成为一种朝圣之祭,也没有成为人们谋求成功的一种方式,更多地是一种简易升学的手段和观赏性的娱乐,足球对人生的引导价值体现较小,对人生存谋生改变境遇的作用不大,对于贫穷的救赎作用更是微乎其微。从改革方案来看,我国足球今后的主要功能是提高人们综合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使参与足球运动成为体验、适应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的有效途径,明确了足球在大众体育发展的价值和导向。所以,唯有转变人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更多地人踢球,中国足球的发展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在功利文化和官本位理念大行其道的今天,改革方案研究制定全国足球场地建设规划,倡导足球的功能理念,这不仅是措施和号召,更重要的是一种价值的引导,是政府行政约束下社会价值观念的再塑造,是行政观念纠正人的价值理念的有效纲领。
3.3 俱乐部属性
草根足球俱乐部的发展不尽如人意。从政府、社会、企业都各有难言之隐。政府扶持足球发展需要强有力的行政导向,社会参与足球发展需要切实可行的政策扶持,企业赞助足球需要有可观的回报,正是基于这些原因,草根足球的场地保障、社会参与和经费赞助都成了老大难的棘手问题,加之中国长期以来的足球认知观念,导致了中国草根足球俱乐部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发展营养不良。从社会组织角度来看,草根足球的开展必须依托一定的团体。从组织的属性来看,草根足球的各种社团均属于非营利性组织范畴。非营利性组织具有如下特征:“正规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公益性”[9]。不同的国家与社会有着各自的属性,赋予的草根组织的功能和特征也不尽相同,政府之外的组织特性以及非营利性的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属性,是非营利性组织须具备的无差别特征。国外的草根足球俱乐部一般是商人自愿投资组成,俱乐部都是业余时间运营,所雇人员不付薪酬,俱乐部有董事、教练以及各种不同年龄阶段的足球队,俱乐部投资有相关严格的准入程序,不能随意破产,股东要承担责任。国内的草根足球俱乐部,无论是网络形式的还是实体形式的,大都与国外差别不大,以东莞风云俱乐为例,俱乐部的赛事组委会有7人和总经理1人,下分16支队伍,每支队伍7~15人不等,有的队伍还有领队、董事,还有部分教练和裁判。
但实际上,两者的差别极大,国外的草根足球俱乐部是一个共同体,“商人参与管理俱乐部,得到社会尊重和认可,跻身社会名流;俱乐部帮助政府为社会提供和组织健康的娱乐健身活动,政府提供场地甚至部分资金;父母支付象征性的费用送孩子来踢球健身,远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成年人到俱乐部踢球健身交友;俱乐部收取少量费用替父母照顾孩子,发掘和培养有天赋的孩子,并送至职业联赛俱乐部收取培养费;厂家企业赞助资金或实物,通过俱乐部这个平台取得更好的广告效果;俱乐部收取赞助以改善俱乐部条件。足协组织比赛,为俱乐部提供行业管理和技术支持。俱乐部是衔接多方社会关系的枢纽”[7]。从中国的实际来看,中国的草根足球社团兼具利己利他的双重特性,更多地强调自治性和自发性,与中国的熟人社会特性相关联,与各自所生活的空间建设利益相一致,基本上是玩球的集散地,实际运营也缺乏严格的准入或者退出机制,更没有上升到共同体的高度,当然更不具备草根足球应该有的多种功能。
3.4 赛事组织
国内外草根足球产生机制不同,存在差异性。国外的草根足球在自发形成的基础上,得到了政府的高度关注,从场地建设、市场份额回补,让草根足球得以繁衍,进而通过不同的联赛交叉升降,形成了合理的循环机制。中国的草根足球是自然生长的,其自发的过程缺乏统治力和渗透力,中国的草根足球联赛没有对接的比赛机制。回龙观草根足球的实践、广东五人制足球的兴盛、中国“加油中国冠军联赛”的举办,都昭示了中国草根足球蓬勃发展的活力。活力源于群众的喜爱,但是维持活力需要时间与精力,这就产生了本职工作与赛事组织相冲突的问题。这种矛盾产生的根源是草根足球组织的认知与赛事机制运行的方式。首先要明确,草根足球的赛事是不是一定要由当地业主或者群众自发组织,在组织过程中,政府部门、当地足协、学校、社区各自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是不是今后组织需要强大的政治和经济资本注入;其次,草根足球是不是一定要纯洁,没有任何功利化的目标导向,是不是商业化地运作以及赛事运营权的丧失会导致草根足球赛事的变味,再次,草根足球的赛事是为了培养明星还是为了活跃足球氛围,是为了全民健身还是为了足球培养人才。
从赛事本身来讲,有其自身的组织运行规律,规模和级别不同,运行逻辑大致相同,不论是职业联赛还是业余联赛,不会背离足球比赛的本质。草根足球的赛事运行必须依靠市场运作的方式,有效解决草根赛事自我组织的一些难题,摆脱赛事自我组织所带来的融资困境,回龙观足球超级联赛的成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从赛事的参与者来说,草根足球的受众太广,既多又杂,要将不同的群体进行归类,建立多级的联赛体系。意大利的足球联赛体系包括了国家职业足球联盟、国家业余足球联盟、足球职业联赛以及更低级的联赛管理机构,值得中国借鉴。从联赛的目的来看,草根足球联赛应该作为足球生态的一个部分,必须参与足球生产过程,同样具备竞技、职业足球的聚集作用,可以为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足球优秀人才提供展演的舞台,通过迁移、聚合、再迁移、再聚合来为中国足球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草根足球联赛不能被高层看作业余球员的聚居地,而应该视为才华显著运动天才的诞生地。
赛事组织的背后也是一种观念的调整。我们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其实是体育系统内封闭和强化的体制,没有实现和社会(特别是学校)的有效对接。而在西方很多国家,整个体育体制是融于社会之中的。我们足球职业联赛一开始的动机中或许有带动社会参与和支持项目发展的用心,但很少有激活市场甚至为俱乐部投资盈利的目的。职业足球不盈利,就会变味为行政和市场强行结合的怪胎,何谈职业足球反哺草根足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职业足球是一个追求成功和成就的过程,草根足球是一个追求快乐和获得满足的过程,一个起到带动作用,一个起到支撑作用。现实情况是,草根足球缺乏群体参与的公共空间,而专业足球人口较少却占用资源较多,职业足球高居在顶端,草根足球生活在底层,被屏蔽和遮挡造成了活力缺失。这就涉及到互不融合的空间如何打破,这是足球改革和治理难以回避的问题,需要政府、足协将职业足球与社会足球、校园足球有机结合起来。草根足球的发展不仅表现在竞技与健身的相结合,更要发挥职业足球的示范和补偿机制作用,以校园足球作为枢纽,把不同职业、不同需求的足球生产过程有机统一起来。从现实情况来看,很难看到专业的足球队伍与业余的足球队伍交手,至于足球明星进校园的活动也是随着大环境的变化而出现,并没有形成长效机制,不利于足球的推广和发展。
归根到底,草根足球是一种生命的律动,如果将中国足球比作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没有了绿叶和根基,只不过营造的是一种现实临摹图景,而没有迎面扑来的生命气息,中国足球就会成为一潭死水。从类型来看,无论是在民政部作为公益性注册的足球社团、工商部门企业注册的足球社团,还是官方机构下设的足球组织以及其他足球非营利性组织,这些组织都是足球多元需求配给和足球公共精神培育的真正载体,都是推动中国足球发展的重要力量;从战略角度来看,草根足球的发展与竞技足球、职业足球紧密相关,草根足球的活跃程度将影响足球的生命质量;从体育生活化的角度来看,草根足球展现人的交往是建立在角色分化基础上的,人作为集体的从属,足球作为人与人沟通的媒介,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变成了合作,这是一种交往方式和态度的转化,能够将陌生变为熟悉,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城市生活重要的软化剂;从今后的发展方向来看,草根足球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自发性的层面,也不应继续依靠政府补贴,而应该形成政府财政拨款与政策支持、市场开发与运营,联赛细分与升降的机制。同时,草根足球的发展也是价值观念再造的过程,发展的关键除了认知观念以外,更重要的是发展方式的转变,应该将社会改革和足球变革这个大的主题转化为小故事,将体育改革、足球治理的大社会转化为小舞台,将形成共识的足球发展大道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活,把当下足球改革这个大背景转化为一个个活的案例,赋予不同地域不同特色的足球文化发展;把社会变革作为足球改革的一种时代需要,把足球领域变为中国改革的试验田,把以往足球应然的发展逻辑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活理念,真正的让群众受益,让草根足球得以振兴。
参考文献:
[1]国际足联.国际足联草根足球培训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5-8.
[2]崔晓阳.郑州市草根足球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4:6.
[3]邱林,施志社.我国“草根足球”发展研究——以“加油中国冠军联赛”为例[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26(1):6.
[4]马邦杰.草根足球固本扶正[N].新华每日电讯,2009-08-10(1).
[5]魏薇.10年回超怎样炼成[N].人民日报,2013-01-14(15).
[6]彭训文.青少年踢球人数少、场地不足、教练稀缺—— 群众足球难题如何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07-30(8).
[7]马邦杰.我在意大利足球俱乐部当主席——一个华人眼中意大利足球的强大根本[N].新华每日电讯,2013-06-05(3).
[8]希尔.操控——世界足球的阴谋和犯罪[M].刘坤,单玲玲,李晓,译.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10:248.
[9]李亚平,于海.第三域的兴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33-35.
[10]应虹霞.日本足球的明治维新[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
Aspects of Chinese grassroots football
SUN Ke1,2,YI Jian-dong3
(1.The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Football Development,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2.College of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3.Jiangxi Unive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Nanchang 330013,China)
Abstract:Basing their research subject on grassroots football,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composition of,confusion faced by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grassroots football,and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opinions: 1)every non-mainstream,non-elite football cultural group can be called as “grassroots football”; 2)the government should,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ircumstances of grassroots football development in China,provide policy support in terms of playground,policy,amateur football club construction and game hosting; 3)the development of grassroots football needs cognitive concept changing and correct sports value view forming; the idea to make football part of our life,and the advocating of football education value functions,are important preconditions for grassroots football to be developed; 4)grassroots football club is a pivot integrated and connected to the society,but not the operation of a single organization; all invested and established amateur football clubs should have a strict admission and exit mechanism; 5)the keys to the development of grassroots football are to cultivate grassroots football leagues,to segment games in an experiment but not a construct way,and more importantly to introduce market mechanism,hence enhancing the hematopoietic ability of Chinese football,and then realizing the prospering of Chinese grassroots football.
Key words:social sports;grassroots football;China
作者简介:孙科(1981-),男,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政策、体育新闻传播。E-mail:SK.Sing@126.com
基金项目: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国际体育治理改革与中国体育治理现代化研究”(14AZD086)。
收稿日期:2015-08-18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6)02-007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