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刘玉
(惠州学院 体育系,广东 惠州 516007)
“生命教育与技能自觉”结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思路
吴俊,刘玉6
(惠州学院 体育系,广东 惠州 516007)
摘 要: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应注重生命、生存与生活的教育,只有实现生命价值、具备多专多能的生存本领,才能适应社会竞争;提出“生命教育与技能自觉”结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思路,主张“生命育人”思想与“技能自觉”理念的融合,付诸于运动员的训练与生活之中,目的是把运动员培养为新时代懂得幸福生活、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关 键 词:体育管理;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生命教育;技能自觉
2013年8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表彰会时强调:“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1]竞技体育作为国家体育发展的一部分,人才培养也应以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为最终目的。长期以来,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存在许多问题,如生命教育缺失、融入社会困难重重。本研究认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须走“生命教育与技能自觉”结合之路,从运动员的生命教育开始,注重技能培养,将“生命教育”思想和“技能自觉”理念贯穿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全过程。
生命教育是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生命价值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其核心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质量、凸显生命价值[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部分正式提出:“坚持全面发展,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3]本质上,生命教育秉持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理念,使人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人的生命可以分为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自然生命是与动物相同的自然体,而要想实现精神生命与社会生命就必须与教育相结合;自然生命接受生命教育后会逐步实现人的精神生命与社会生命,这也是竞技体育人才成长的基础条件。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中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对运动员自然生命的爱护。
长期以来,“群体至上”的价值观、“金牌至上”的奥运战略,相对忽略了个人价值的发展;为夺标而违背运动员身体成长规律的工具性知识教育方式,使运动员生命潜能和特质并未得到挖掘。为了短期效益和成绩,牺牲运动员的学业、身体来获得暂时的成功,是对自然生命不尊重的表现。因此,如果从生命的角度看,生命是第一位的,提倡关注运动员的身体健康、遵循成长规律、杜绝急于求成是有积极意义的。
2)对运动员精神生命的润泽。
科学世界的发展,使人们为满足需要而变得愈加被动,教育成为获得利益和达成目的的“工具”,这些工具化的意识导致了运动员培养理念的偏差。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应避免精英体育的培养方式,不能以运动成绩来衡量人才培养的好坏,而应给予其更为宽松的环境,以运动员的身体健康、自觉参与、团队精神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核心,使竞技体育充满吸引力和创造力,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如卢元镇[4]所言:“一个民族成熟了的时候,并不把体育比赛的胜负看得那么重。……我们已经在走向成熟,……不再去纠缠那些外在的东西。”
3)运动员社会生命价值的实现。
中国青年报记者慈鑫作为伦敦奥运会注册记者赴伦敦工作时通过调研发现:英国“足球苗子”在进入预备队、青年队之前,需要接受学校对其进行的文化素质、道德素质等评估,评估合格才能进队,不合格即使天赋再高也不能进队。学校这么做的目的是确保所谓的“足球苗子”不只是具有足球天赋和才能,而且必须是一个合格的学生,进而在未来踏入社会后具备良好的择业与生存能力[5]。无疑这就是对运动员生命教育最好的理解,运动天赋和竞技水平并不是衡量运动员成功与否的标志,文化素质、道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才是运动员实现社会生命价值的前提。
落实“生命育人”思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自然生命的尊重。自然生命是人走向幸福生活的保障,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没有幸福生活追求的权利。运动员培养要遵循成长规律,避免“拔苗助长”现象;在竞技比赛或职业比赛中,运动员要尊重裁判,减少有失职业道德的行为,这是对自我生命珍重和对他人生命关怀的一种公共品质。二是运动员人生价值的实现。人是群居动物,人只有成为“社会人”才能真正成为人。宋继新[6]在谈论人的主体迷失时认为:为什么有些运动员为了尽快出成绩搞突击训练,不去努力学文化,不注重道德修养,但事后他们会因此感到自己失去了许多做“人”的东西(文化道德水准和就业能力)而困惑。因而,我国运动员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提高运动技能,而且要提升生存技能、道德技能及社会适应技能。
“觉”是人的生命灵性,使人认识自我,主动探索未知,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也因其自觉能动性。费孝通[7]提出的“文化自觉”,让我们懂得“自知之明”;叶澜[8]提出的“生命自觉”,让我们从教育视角理解到生命真谛与主动探索的意蕴。
技能指人赖以生存的本领;技能教育是人为了生存竞争而开展的教育;技能自觉则是人在个体生命过程中,不仅仅为了活着而活着,而是在生存的基础上超越技能教育,自觉进行有意义的、实现人的生命价值的活动。针对运动员全面发展提出“技能自觉”实践性理念,并非仅仅局限于解决退役运动员及在训运动员未来的生存问题,是力求在解决基本生存需要之后,实现生活、生命的崇高目标。
技能自觉可分为3个层次,即技能自我之觉、技能成长之觉、技能价值之觉。
1)技能自我之觉是人具有主观意识判断其自然生命必需的技能,初级的生存技能是“工具化”的。如文化知识教育是人与人沟通的基础;师范技能是运动员通过训练获得体育技能,但又必须从“会做”向“会教”转变的能力;培训技能是运动员在运动生涯中根据生存需要不断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完善个体实际操作能力。这3点组成了技能自我之觉。
运动员退役后的简单技能培训,难以短时间内奏效,何况大部分运动员根本无法享受到退役之后的培训机会,如黑龙江、江苏、山东、广东等地举办的退役运动员转型培训班,参与人数少、突击培训时间短,效果甚微。类似张尚武、邹春兰等退役运动员群体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就是技能自我之觉不够造成的。
2)技能成长之觉是运动员自觉适应社会挑战与竞争并具有良好的应对能力,是一种健康生活状态。残奥会冠军宫宝仁成功创业,积极参与爱心行动,传递温暖,诠释了“自助者天助,自强者恒强”的精神,在人生不同的岗位上实现着自身的生命价值[9]。如果在运动员成长过程中积极推进技能自觉内容,加强技能练习,那么在退役后就会具有丰厚的生存资本,并拥有自觉适应社会挑战的能力。
3)技能价值之觉是运动员的全人教育理念,是一种全面发展、能够实现自我社会生命的理想状态。从狭义来讲,是工作岗位优秀、生活富足、具有一定业绩和成就;广义来讲,是运动员退役后成为社会中的一份子,与常人一样需要自我定位,主动寻求机遇,打造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实现自我的社会生命价值。
“生命教育与技能自觉”的结合源于生命教育对人的意识培养和生活技能教育对人的实践指导,是思想与实践的融合。技能与生命的关系是相互包容、不可分割的。人的未特定性决定自然生命没有技能,需要后天的培育,技能是生命成长的重要工具,而生命也是技能培养的归宿,技能并非游离于生命之外的东西。生命教育与技能自觉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思想,生命教育主张运动员敬畏生命、感恩生命和完善生命;技能自觉则是为解决运动员退役后的生存矛盾,在生命成长过程中自觉完善自我的活动。培养多专多能的完人、为实现生命价值而自觉追求幸福生活是二者的共同特点。自然人要变为社会人就需要经历生命教育与技能自觉,掌握生存的本领,逐步实现幸福生活。
竞技体育的发展是国家发展蓝图中的一部分,不可或缺,培养运动员的“生命教育与技能自觉”结合能力,对其实现人生目标以及就业技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德国足球的发展给以我们启示,足球学校和青训中心与学校展开合作,培养孩子在文化知识、动手能力、技工技能等能力和兴趣,保障不能成为职业球员的孩子同样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10]。
为此,国家竞技人才的培养一定要秉持运动员从小到大均衡全面发展的原则,分层次培养。第一,现役运动员与大学、高职院校、技校和企业等单位合作培养,尽早、有深度地参与社会实践,定期去企事业单位实习,完善多种技能。第二,体校、体育传统学校或特色学校的青少年运动员,要尽可能的与所在地市中小学合作,让学生“走出去”,把其他科目老师“请进来”;与此同时,定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技校、工厂定期实习,尽早地接触和掌握几项技能。第三,对于还未训练或准备从事业余竞技运动训练的少儿运动员,主要以义务教育为主,利用课余时间从事训练活动,尽量不要刻意、过早地进入体校练习。
因此,在不同层次的运动员之间有针对性地普及“生命教育”思想与“技能自觉”实践理念,有助于运动员生命成长和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热爱,以身体健康、技能全面、适应社会能力强和实现高尚道德精神的“类生命”价值步入社会,展示“正能量”和“榜样”力量,提升我国竞技人才培养强大的后备力量与号召力。
体育的本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融入生命教育的体育将会更有活力,通过对自然生命的珍爱、精神生命的感悟和社会生命的实践逐步使运动员得到提高与完善。梁漱溟先生认为:生活等同于生命。竞技体育并非生命的全部,运动员最终还是要步入生活。关注、敬畏人的生命,把“生命育人”思想与“技能自觉”理念贯穿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过程,将会有助于运动员“文武双全”、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李斌,李铮.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N].人民日报,2013-09-01(01).
[2]冯建军.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06(21):26.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EB/OL].(2010-07-29)[2015-03-20].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 08/93704.html.
[4]卢元镇:一个成熟的民族不会把体育比赛胜负看那么重[EB/OL].(2013-07-09)[2015-03-20].http://sports.people.com.cn/n/2013/0709/c35862-22131096.html.
[5]慈鑫.足球是教育,是文化——英国如何将足球从娃娃抓起[J].中国学校体育,2013(3):28.
[6]宋继新.论国家竞技思想的变革——寻觅运动中迷失的主体[J].体育文化导刊,2003(11):17.
[7]费孝通.论文化自觉[M].呼和浩特:内蒙人民出版社,2009.
[8]叶澜.“教育的生命基础”之内涵[J].山西教育,2004(6):1.
[9]王晨.从残奥冠军到养猪能手[N].中国青年报,2013-03-03(04).
[10]王东.德国足球的启示[N].光明日报,2014-07-10(11).
A study of a “life education and skill consciousness” combined competitive sports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WU Jun,LIU Yu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Huizhou University,Huizhou 516007,China)
Abstract:The objective is to study a competitive sports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in China.The authors believed that in the new period athlete cultivation in China should focus on life,survival and living education,and that athletes can adapt to social competition only when they have realized life value and had various survival skills,put forward a “life education and skill consciousness” combined competitive sports talent cultivation mode,and advocated the fusion of the ideology of “life education” with the conception of “skill consciousness”,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athlete training and living,so as to cultivate athletes into application type talents who know about happy life,social adaption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sports management;competitive sports talent cultivation;life education;skill consciousness
作者简介:吴俊(1986-),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E-mail:aqbjb@163.com
基金项目:2014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我国运动员培养新模式的探索——‘生命教育与技能自觉’结合研究”(GD14XTY04)。
收稿日期:2015-04-29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6)02-002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