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吉林省肿瘤医院内二科主任王立波,从事肿瘤内科专业20余年,在胃癌、大肠癌、原发肝癌、胰腺癌、食管癌的诊断及治疗上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她成功主持召开了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CSCO)吉林省站讲学班,使省内肿瘤学理论得到进一步提升;近几年在肿瘤宣传防治周活动中,足迹踏遍全省各大城市,主讲肺癌、淋巴瘤的诊治新进展,受到一致好评;作为主要参加人,使肿瘤医院成功通过国家药物试验基地的审查,并完成多项国际及国内药物临床试验;曾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大型肿瘤学术大会及CSCO大会,且多次作为讲者进行学术交流。作为科主任,王立波充分发挥科室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创造科室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使化疗二科在医疗、护理服务质量、诊疗水平等方面大幅度提高,床位使用率、周转率均明显上升。回顾20年的从医之路,她时刻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己任,一丝不苟,尽职尽责,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一位医务工作者的人生价值。
与时俱进,提升诊疗技术
据王立波主任介绍,吉林省肿瘤医院内二科已建科20余年。作为一个传统科室,具有深厚的学业底蕴和优良的传统。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科室带头人的引领和全科医护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科室逐步发展壮大,专业技术水平快速提高,形成一支梯队建设合理,高素质、高水平的学术团队,且医疗护理服务优质,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
吉林省肿瘤医院内二科目前开展以腹部肿瘤的诊断及治疗为主的各种恶性实体瘤的诊治,及时掌握国内外腹部肿瘤诊治的最新研究进展,掌握国际、国内先进的诊疗技术和诊疗规范;依据国家综合癌症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及我国恶性肿瘤诊治规范进行规范化诊断及治疗,结合全RAS、VEGF、MMR、UGT1A1等基因检测结果,开展大肠癌的个体化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依据HER-2检测开展胃癌的综合治疗;同时在原发性肝癌、胰腺癌、食管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断及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王立波主任介绍了一例晚期大肠癌患者的诊疗情况:一位51岁的男性患者,2年半前出现右季肋部胀痛,就诊于外院。肝脏CT显示:肝内多发占位,考虑转移瘤的可能性大,不除外弥漫性肝癌。在该院行肠镜检查发现,距肛门8~12厘米见溃疡型病变,3/4环周,病理为腺癌,KRAS基因检测属野生型。临床诊断为直肠癌ⅣA期(cTXN1M1a)、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肝多发转移。给予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化疗12个周期,疗效判定为PR。1年零11个月前患者行肝部分切除、胆囊切除、超低位Dixon术、术中射频治疗。术后病理:符合直肠癌肝转移(分化Ⅱ级)。术后氟尿嘧啶单药联合西妥昔单抗继续治疗。13个月前患者CEA增高,PET-CT示肝左叶低密度灶,FDG代谢增高,考虑转移。再次行特殊肝段切除术(Ⅱ、Ⅲ段部分)+腹腔复杂肠粘连松解术。术后病理:(肝左叶)腺癌,符合直肠癌肝转移。6个月前发现肝单一转移灶,行射频治疗。术后继续给予西妥昔单抗联合FL方案维持治疗,疗效判定CR。该患者就诊该科时即为直肠癌IV期,经治疗总生存期已达2年半,无进展生存6个月,且生活质量较好。
据统计,2013年,王立波主任带领内二科年收治病人2400余人次,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率、平均住院日均达标。在医疗技术开展方面,该科新增领先诊断技术项目比往年均有大幅度提升,如PET-CT 52例,年增长23%,大大超过了预期5%的增长,EGFR、KRAS、MMR共21例,FISH 8例,均达到预期目标5%的增长;在新增领先治疗技术方面,该科新型靶向药物的应用始终保持领先水平;原有诊疗技术如辅助检查,相比去年也有进一步的提高。单病种多学科综合诊疗为该科在业界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医保费用方面,省、市医保,新农合,外地医保均不超支。在医疗质量方面,该科依然保持零医疗事故发生的记录。另外,癌症信息录入率、病历返还、各项记录本记录均及时、完整,网上会诊率100%。针对各项急诊抢救,完善了抢救应急小组及值班人员制度。医护人员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无耽搁救治现象的发生,得到了院领导的认可及病人的好评。
标准化治疗下的求同存异
王立波主任认为,肿瘤内科规范化治疗是依据肿瘤发生部位、病理类型、TNM分期,按照美国NCCN肿瘤治疗指南进行治疗的。她表示,以往医生治疗多根据临床经验,疗效常受个人经验的局限。2006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协作中心成功与美国NCCN合作,引进了NCCN标准,并使其本土化,制定了中国版NCCN,提高了中国医生肿瘤治疗的规范化水平。她认为,应将指南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总结新的经验,进一步发展和本土化,使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于肿瘤规范化治疗。
王立波主任还强调,尽管NCCN指南规范了肿瘤的治疗,但患者个体情况千差万别,个体化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性。同一肿瘤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表达不同:肿瘤发生是环境与宿主间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人体多种基因突变的结果,具有多阶段、缓慢发展的特点。患同一种肿瘤的不同个体之间,尽管组织病理学形态类似,但导致变异发生的基因突变和频率有很大不同。同一肿瘤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不同:同一肿瘤患者由于其某些基因表达差异对同一种药物有不同疗效。患者年龄和预期寿命不同而导致治疗方案选择不同:对年轻患者应选择较积极的方案,希望争取患者获得较长生存期;而对于70 岁或更年长者,可适当选择相对缓和的方案,避免过度治疗反而缩短生存期。不同患者其脏器功能不同而对治疗耐受程度有差异:对于重要脏器功能减退或有并发症的患者,临床治疗需考虑不能因治疗加重脏器功能损害的药物,如有严重心力衰竭的患者选择应用蒽环类药物应特别慎重。不同患者因宗教信仰、心理承受能力、社会经济状况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与家属和患者要有充分沟通,共同选择最适宜方案,双方积极参与。
王立波主任还根据多年的工作和研究经验,总结出了肿瘤发生的五大危险因素。一是衰老:衰老是肿瘤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肿瘤患者中65岁以上老年人占60%以上。随着人类寿命的增加,肿瘤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从50岁开始其发病率明显增加,65岁后上升加快,至80岁达高峰。老年人肿瘤发病率是中青年人的11倍。衰老使染色体不稳定,细胞抗氧化应激反应及集体免疫监视作用减低,使肿瘤易于发生、发展。二是环境污染:包括室外污染和室内污染。室外污染常由于人口增加,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和物质,直接对人体产生危害,诱发机体正常细胞癌变。室内污染常源于装修和建筑材料,如甲醛、苯,其次是工业和生活废物对人的污染以及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职业暴露等。三是不良生活习惯:包括吸烟、酗酒,不健康饮食习惯,如高脂肪,高热量摄入,缺乏运动等。四是感染:某些慢性感染性疾病与某些癌症关系密切,如乙肝、丙肝病毒与肝癌,幽门螺杆菌与胃癌,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EB病毒感染与鼻咽癌和淋巴瘤等。五是遗传:约10%的肿瘤有遗传倾向。
与临床密切相关的科研
王立波主任提倡临床医师应多参加与临床密切相关的科研工作,以期最大程度地服务于临床。近几年,她作为主要参加人员参与完成了省科委科研课题5项,其中《导入多药耐药基因(MDRI)的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对化疗药物耐受性的研究》课题被吉林省科学技术厅确认为吉林省科学技术成果(2002049-3),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她作为主要负责人,于2005年完成长春市科委课题《采用联合化疗与NRL-2热疗系统对晚期肿瘤进行热化疗的研究》,并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立项长春市科委科研课题《低氧诱导因子-1α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于2010年获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立项吉林省科委课题《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研究》,并于2012年获长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立项吉林省科委课题《三阴性乳腺癌循环血管内皮细胞测定及应用化疗联合恩度治疗临床研究》,并于2014年获得长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立波主任表示,肿瘤的浸润与转移是肿瘤细胞与肿瘤基质成分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多环节的、涉及细胞的黏附、细胞的运动、降解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以及血管形成的情况。肿瘤侵袭转移的能力与其产生或诱导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能力相关。MMPs 家族成员已达 20 多种,MMPs在肿瘤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以MMP-2的作用尤为重要。许多疾病如肿瘤、骨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等都伴随着MMPs活性的改变,其中以MMPs在恶性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最引人注目。
恶性肿瘤最主要的特点是向周围组织侵袭并在远处形成转移灶。肿瘤扩散的第一步是降解ECM。MMPs中的MMP-2可降解ECM中的Ⅳ型胶原、明胶、纤维连接蛋白等多种成分,促进肿瘤侵袭转移。近年研究发现,MMPs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除了降解ECM以外,还能促进肿瘤血管生成,而后者是肿瘤生长、转移的关键因素。MMPs中对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所起作用最重要的是MMP-2、 MMP-9和MMP-3。
为了探讨肺癌的发病机制及有效的诊断、治疗方法,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王立波主任在研究中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癌组织中趋化细胞因子受体(CXCR4)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探讨CXCR4与肺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趋化因子受体CXCR4与其配体(SDF-1)相互作用构成CXCR4/SDF-1反应轴,参与了机体的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如造血系统和淋巴系统的发育和成熟、血管生成、造血干细胞的归巢等。为了明确CXCR4在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王立波主任观察了CXCR4在肺癌组织的表达,并探讨了CXCR4表达和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转移的关系。
王立波主任介绍说,CXCR4/SDF-1的相互作用可以触发与肿瘤转移有关的多个事件的发生,如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肿瘤细胞的运动能力、与血管内皮的黏附能力等。肿瘤细胞转移过程中的一个必需步骤是穿越基底膜和侵入周围基质。这一过程有许多蛋白溶酶参与,MMPs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在机体内,只要有器官就有新血管的形成。这对于氧气、营养素、代谢产物的输送是必需的。肿瘤新生血管是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的重要方面,尤其在新生肉芽组织和肿瘤组织中,常有大量新生血管。目前对于肿瘤血管的研究缺乏直接方法,多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标记血管内皮细胞的间接方法,通过检测MVD来代表肿瘤内血管的丰富程度。
以服务病人为己任
王立波主任把每一位患者看作是自己的亲人,并倾注了全部的爱心。不论职位高低,不论贫富贵贱,她都全力救治。科里曾收治过一位年轻恶性淋巴瘤患者,在外院误诊达1年半,病情明显进展,因经济困难无钱进一步诊治,王立波主任主动借给病人2000元钱,鼓励患者接受活检,及时作出了明确诊断。经6周期化疗后,那名病人的病情得到较好的控制,现已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立波主任不仅在工作中发挥模范作用,在党内廉政建设方面也发挥了带头作用。从医以来,她已经记不清拒收了多少红包、多少礼品了。仅2005年1年她就拒收红包3万余元。在王主任的言传身教下,化疗二科廉洁行医已经蔚然成风。
在王立波主任的带领下,内二科全体医护人员一直秉持严谨的工作态度,积极向上,锐意进取,注重科学理论与实际工作的紧密结合,提高业务技能,完善科室文化建设,营造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使得科室的各项医疗护理工作不断取得进步。
王立波主任表示,科室在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方面虽已处领先地位,且全科多人次参加国际、国内会议交流发言,但科室仍需要创新发展。未来几年,科室将着重培养中青年骨干的科研能力,为科室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并将向管理要效益,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走内涵发展道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以科学研究为支持,用学科建设带动科室的全面发展。
王立波主任最后说:“我们全体医护人员将继续传承科室务实、勤奋、创新、发展的文化精髓,努力工作,为内二科的发展,为医院的建设,凝心聚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专家简介
王立波,女,1961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1985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2005年被聘为吉林大学第一临床附属医院(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硕士生导师。现任吉林省肿瘤医院内二科科主任,兼任全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CSCO)会员、吉林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白血病专业委员会、肿瘤放射损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医学会肿瘤分会常委、循证医学分会常委。1999年、2000年获长春市“白求恩杯”竞赛先进医疗工作者;2002~2003年获得“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获全省卫生系统创建“医院诚信体系”活动“诚信个人”称号;2007年获省直机关“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2008年获“全省医德标兵”称号;2009年获全国妇女“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2010年成为长春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多次被评为医院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