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清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课程观念的变化更新,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以拓宽学校德育课程范围成为众多学者和一线教师研究和关注的焦点。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包含着德育,在每一门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样,初中美术学科也责无旁贷的承载着学校德育的重任。
【关键词】美术教学;课堂过程;德育渗透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德育与美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教育实践中,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一致性。因而,美术教学作为美育实施的主要形式,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德育资源。美术教师应有效利用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一、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研究美术史的过程中,欣赏是一个重要的过程。欣赏活动首先是一种情感与认识互相统一的精神活动。学生需要有正确的审美观,这是道德教育中的审美形成的内容。因此,学习艺术欣赏的过程,是人类艺术能力的积累,更是人的一种艺术素养和审美素质。这种美学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使用正确审美意识来艺术欣赏的过程。比如在让学生欣赏敦煌壁画时,让他们先了解历史,了解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而敦煌莫高窟则是世界上最大的画廊,以及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审美观,欣赏无数的巧夺天工、光彩夺目的艺术品时,让学生体会古代无数能工巧匠的杰出创造。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在学习初中美术欣赏课时,我们也可以利用我们国家著名画家的爱国故事和古今中外历史名画对学生展开爱国主义教育,如在介绍画家故事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他们不为功名利禄而改变心志的精神。
二、在美术造型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优秀的作品需要作者用心灵去创作,从某种意义上讲,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最可贵的地方是画家纯美和高尚的思想精髓,而在学校的美术教学里,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去创造作品,让学生一边创作,一边感悟自己的心灵,在这整个过程中,学生们将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使自己的绘画水平不断升高,直到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他们的绘画水平就能产生质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信心,最重要的是,学生们在这些基本的培训过程中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付出才能得到收获,这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积极向上的美好品质,同时也教育了学生做所有的事情都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的道理。当学生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后,开始着手临摹一些优秀的作品,起初只要求追求外形相似,有一定程度的积累后,可以要求学生通过临摹的过程去得到一种思想上的升华。在这样一个过程中,由于前面的几个过程的积累,学生们渐渐明白了优秀作品的思想精髓,而不是外在美丽的线条,这样学生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以期创造出更好的作品来,这对于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以及内在品质的提升不失为一个绝好途径。
三、在美术手工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手工课教学中,由于有的学生家庭环境优越,动手能力差,对废旧物资再利用更是困难,学习兴趣不强。在此,加入德育的内容,从培养学生的艰苦朴素、勇于克服困难、耐心细致的思想出发,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基础之上,激发学生对于手工制作学习的兴趣。工艺、设计、制作是美术课的实践课程之中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事情。往往几块碎布、一些彩纸、旧的挂历、塑料瓶等等,在通过精心的设计、灵巧的制作,就能变成一件件较为精美的艺术品。通过具体的实践训练,就能使学生明白如何变废为宝、变废为美;同时还能有效利用废物;也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一举数得。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尽可能地发挥他们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巧妙地将环境教育渗透其中。
四、在美术课的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的实质还是在于实践,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美术课外教学活动,把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真正将道德教育与实践相融合,做到寓教于乐,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美术课程中的课外活动是形式多样的,比如:组织学生们外出参观各种展览,去大自然中写生,野外实地考察等等。在学校组织春游时,可以布置学生们观察自然,在自然中寻找春天的踪迹,这样学生在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也能发现大自然的美景,体验自然之美。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热情,增强学生们保护大自然、治理山河的意识,也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作画,借以表达他们对大自然纯真的喜爱。还有就是通过让学生们每周参加学校升旗活动,观察学校升旗仪式,再结合图片、视频中升旗的场景,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畅所欲言:当我们国家的运动员在国际赛事中获奖时,体育赛场上升起的五星红旗;当我们国家的科学家登上南极的最高峰之后,山顶上升起的五星红旗;当我们国家的宇航员登上外星后,插上的五星红旗……通过对这些讨论的画面的创作,学生们表达出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并将自己与祖国连成一个整体,立志成才,为祖国的荣耀而努力。
在学校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德育的渗透,进一步地培养学生们高水平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进一步地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施教者,也需要新的受教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德育渗透,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新课程改革中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这一点,只有在日常的教学中加以潜移默化的渗透,学生才能提高道德修养,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