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少杰
(煤炭工业阳泉矿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山西阳泉 045000)
建筑工程中钢筋检测有关问题探讨
郝少杰
(煤炭工业阳泉矿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山西阳泉 045000)
针对钢筋检测中存在的问题,从控制拉伸性能、速率、重量偏差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并总结了钢筋检测中的注意事项,从而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钢筋检测,拉伸性能,弯曲强度,重量偏差
为了满足建筑物结构对安全性和耐久性的需求,相关人员必须按照具体规定来检测建筑工程中钢筋的标准。在保障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同时,提升建筑工程使用的安全性,从而延长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后投入使用的期限。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项目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但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各种因素影响,破坏了原有的性能。针对这一问题,要求相关人员必须制定合适的检测标准,从而提升钢筋混凝土结构抵御能力。
1.1 检测拉伸的试验速度太快
相关人员在检测建筑工程的钢筋时,必须使用拉伸方式进行试验,而检测试验的结果取决于试验拉伸速度,屈服强度的测定作为拉伸试验的重要表现方式,一旦相关人员检测拉伸的速度太快,就会导致屈服强度的测试值不准确。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在对钢筋进行测试的过程中,应在屈服强度与弹性范围内进行,尽量让测量试验机夹头的分离效率控制在6 MPa/s~60 MPa/s之间,并保持稳定。例如某建筑工程中钢筋的使用,半径为7 mm,如果拉伸试验速度过快,那么屈服点的测试值就会比实际测试值高出2 kN。因此,必须将钢筋拉伸试验的速度控制在6 MPa/s~60 MPa/s范围内。
1.2 钢筋的冷弯检测操作不当
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之前,使用钢筋时,必须检测工程所需要的钢筋弯曲强度。具体检测的步骤:在同一组原材料钢筋中选择两根钢筋进行弯曲检测,直到弯曲角度达到180°为止。但在实际检测的过程中,部分相关人员为了节省检测时间,只是抽取一根钢筋进行弯曲检测,甚至是没有对建筑工程的钢筋进行冷弯检测。除此之外,在测量建筑工程中使用的钢筋弯曲时,由于钢筋弯芯的直径不同,加上检测仪器设备没有配备充足的弯曲压头,并且相关人员在检测的过程中不断调换检测仪器,使用同一款弯曲压头对信号不同的钢筋进行检测,导致钢筋弯曲强度没有达到180°。由此可见,钢筋冷弯度测试方式所检测的数据信息与实际数据不相符,也不符合施工规定。
1.3 钢筋的重量检测不标准
钢筋的重量偏差检测主要是检测调直后的钢筋,因为有些弯曲的钢筋需要调直后才能检测,但是钢筋在调直后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没有延伸功能,必须通过冷拉后才能调直检测,尤其是型号为HPB300的光圆钢筋,这些钢筋冷拉后的伸长率不能超过4%,而型号为HRB335和HRB400的带肋钢筋,冷拉后伸长率必须小于实际标准的1%,如果钢筋拉伸超过实际标准要求,那么钢筋直径就会变小,从而导致钢筋检测重量与实际重量不符。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做好建筑工程中的钢筋的调直工作,尽可能减小钢筋重量检测结构的误差。
2.1 严格控制拉伸性能
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除了施工工艺技术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外,钢筋的拉伸性能也十分重要。钢筋的拉伸性能作为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参数,对原始标距的标记过程要保持高度重视。一般情况下,相关人员在检测钢筋的拉伸性能时,应使用专用的游标卡尺和标距测量仪进行检测,在钢筋位置锯出一条划线即可测量。其中,使用游标卡尺进行检测的缺陷是相关人员在检测时,有被直尺划伤的可能性。而标距测量仪的使用,在实际检测钢筋的拉伸性能时,能够按照钢筋型号不同而发生改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有效的提升检测的精确度。
2.2 严格控制拉伸速率
拉伸速率作为钢筋质量指标检测的关键内容,主要是对钢筋的抗拉强度进行检测,钢筋抗拉强度的参数也是钢筋检测的重要依据。在检测钢筋的拉伸速率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可通过应力速率控制与应变速率控制方式对钢筋拉伸速率进行控制。现阶段应变速率控制方法是当前较为常见的拉伸速率检测方法,具体操作步骤为选择弹性模量为E=2 000 000 MPa的钢筋,使用加荷速度6 MPa~60 MPa对钢筋抽样的屈服强度进行检测,分离速度控制在0.04 mm/s~0.40 mm/s范围内。然后使用0.000 25 s-1的应变速率来检测整个屈服强度期间的强度。通过检测钢筋抽样后,应变速率达到0.008 s-1时,再也不能大于高应变速率后,如果出现争议,检测应变速率可调整到(1±0.2)mm/s。例如Ф22的钢筋拉伸检测的过程中,钢筋抗拉极限载荷估计在200 kN~220 kN范围内,这时相关人员应选择最大量程是300 kN的试验机进行检测,钢筋屈服强度的载荷在120 kN~150 kN,由于钢筋的截面积是380 mm2,拉伸之前屈服强度的加荷速度必须控制在2.3 kN/s~23 kN/s范围内,按照具体规定使用0.000 25 s-1的应变速率来检测整个屈服强度期间的强度,检测结果在0.000 20~0.000 30内,速率在0.03 mm/s~0.045 mm/s之间,没有低于使用的量程的20%,选择的量程符合规定。
2.3 提升弯曲强度的检测质量
相关人员在检测钢筋的弯曲强度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要求执行弯曲强度。充分考虑钢筋的弯芯直径和弯曲角度。将已经选好的钢筋样品的弯芯进行标注,然后通过弯芯上弯180°,对钢筋抽样进行观察,检测是否存在裂缝和断裂的问题。最后使用冷弯技术检测钢筋质量和钢筋焊接的接口。在实际检测的过程中,还应检查万能试验机与弯曲试验机是否正常工作,在10℃~35℃要求下进行检测,从而提升检测数据结果的精确度。
2.4 对重量偏差的检测进行控制
建筑工程项目的重量偏差检测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对型号不同的钢筋截面进行检测。一般情况下,应截取5根钢筋截面进行检测。如果钢筋型号相同,所截取的钢筋长度必须超过500 mm,不能太短,钢筋两个截面必须平整,应逐根检测钢筋的长度,检测数据必须精确到1 mm。在对钢筋的总重量进行检测的过程中,精确度不能超过总重量的1%。在检测钢筋重量偏差时,必须严格根据具体标准要求进行操作,在进行检测前必须对每根钢筋进行校对,提升检测钢筋抽样重量偏差的精确度,从而为评估钢筋质量提供依据。
建筑工程项目中,相关人员在检测钢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事项:1)相关人员应充分考虑在建筑工程项目中钢筋重要性,本着认真求实的态度和国家规定的具体检测标准进行检测,对于不同型号钢筋材料,应使用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禁止混淆乱用。2)在计算钢筋的强度时,应按照钢筋公称横截面积来计算。因为在已有的钢筋材质中,大部分钢筋的实际直径要比公称直径小,所以如果根据钢筋实际面积进行计算,检测结果势必与实际结果不符,因此必须使用公称横截面积进行计算。例如相关人员在检测Ф20带肋钢筋的过程中,按照GB 228与GB 232标准的具体规定,以钢筋公称横截面积为依据,选择了2根钢筋切取进行检测,已知钢筋的公称直径是20 mm,允许结果偏差与实际±0.5 mm,即是检测结果在18.8 mm~19.8 mm均符合规定,经过检测后结果是19.3 mm,与规定标准要求相符。3)由于等级和尺寸不同的钢筋,具体要求也不同,因此,必须严格按照产品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弯曲压头来检测钢筋弯曲强度。4)对适应的检测仪器设备,相关部门负责人应定期到技术监督局计量检定所进行检定,如果仪器设备使用频率较高,可适当增加检定次数,保证检测仪器设备的精度与具体规定相符,在日常检修中,相关人员应定期比对检测仪器设备的参数,确保仪器设备正常使用。
钢筋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项目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整个工程项目建设后投入使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加强钢筋检测工作的力度,在控制钢筋拉伸性能和拉伸速率的同时,还应对钢筋重量偏差的检测进行控制,提升弯曲强度的检测质量。此外,在检测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还应了解掌握钢筋检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从而为建筑工程项目提供安全性与稳定性保障。
[1] 王民生.建筑工程中钢筋检测中的有关问题探讨[J].商品与质量:房地产研究,2014(6):384.
[2] 黄宵颖.建筑工程中钢筋检测中的有关问题探讨[J].门窗,2014(2):120.
[3] 葛建东.建筑工程中钢筋检测中的有关问题探讨[J].门窗,2014(11):120.
[4] 许劲超.关于建筑工程钢筋检测的几个问题分析[J].四川水泥,2015(1):121.
[5] 李仁品.探讨施工过程中钢筋检测的技术问题[J].江西建材,2014(21):259.
On problems in reinforced steel detection in architectural projects
Hao Shaojie
(Quality Inspection Station of Yangquan Mining Area of Coal Industry,Yangquan 045000,China)
According to some problems in the reinforced steel detection,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s from the performance of controlling extension,speed,and weight errors,and sums up some precautions in the reinforcement detection,so as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durability of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reinforced steel detection,tensile performance,bending strength,weight error
TU712.3
1009-6825(2016)35-0212-03
2016-09-27
郝少杰(1981-),男,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