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潇 奚江琳 孙 威
(解放军理工大学国防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07)
西藏高原地区灾害特点分析
汉武潇 奚江琳 孙 威
(解放军理工大学国防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07)
结合西藏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介绍了该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并分析了该地区滑坡、泥石流、地震、雪灾等灾害的成因机理,为西藏高原地区的房屋建造与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
西藏高原地区,滑坡,地震,泥石流,地质灾害
西藏高原大部分海拔高于4 500 m,平均为4 727 m,包括藏北高原、藏南山原湖盆谷地、藏东高山深谷和喜马拉雅高山四部分。西藏高原由众多山脉、高原面、湖盆及宽谷等组成[1]。
从人口构成上,根据西藏自治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区人口中藏族人口占据了绝大比例,为90.48%[2],远超过全国其他省份、自治区。共同的民族构成形成了独特的宗教传统、历史文化和生活习惯,加之共处世界之巅的高原地理特点,因此形成了共同的建筑选址布局和民居风格特色[3]。
1.1 高地震烈度
西藏多数地区均为抗震烈度7度区域,其中拉萨、墨脱、当雄等地区在8度以上,20世纪我国共有九次八级以上强震,其中西藏占了两次,分别位于察隅和当雄,地震频发、烈度高给建筑带来了很大威胁,直接影响了建筑的结构、材料和层数限制。
此外,西藏高原地震还有一个特点是多为浅源性地震,这类地震的一个特点是能量释放位置高,对地面影响强烈。统计显示20世纪10年代~20世纪80年代的70年里,浅源性地震发生比例占地震总量的87%,能量释放占了93%[4]。加上西藏高原浅层岩石结构疏松,整体性差,震时将对建筑或地表构筑物产生强烈的破坏效应。
1.2 滑坡、泥石流等其他地质灾害
如果说地震对建筑的结构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那滑坡、泥石流、崩塌等灾害则对建筑的选址、布局构成重要影响[5]。据不完全统计,西藏高原地区共有可能造成崩塌、滑坡等灾害的隐患点有数万处,泥石流沟上千条,对数百座县城及数千个乡镇、工厂的安全等造成影响。人类工程活动也是产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的重要原因之一。
1.3 高寒冷
西藏地区属于高原温度带,冬季长、春秋季短,没有夏天,平均气温也较低。其中藏北地区全年均为冬天,年平均气温为-6℃,最低温度仅为-41℃,从温度上可位列“世界第三极”。藏南地区每年也有半年之久的雪封期,海拔5 km以上的地区也均为冰天雪地。西藏高原阳光辐射强烈,气候干燥,昼夜有达24℃的温差,巨大的温度差异对建筑的持久性和舒适性都是巨大的挑战[6]。
西藏地区严苛的地理气候环境和多发的地质灾害对人类的居住、生产生活造成不小影响。近代以来,除火山和海洋灾害外,西藏地区发生过几乎所有类型的自然灾害,历年来因这些自然灾害都造成不小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下面将灾害对房屋造成破坏的机理作分析解读。
2.1 地震灾害
地震对房屋造成的破坏可从建筑结构破坏、地表工程破坏和次生灾害三方面展开分析。
1)建筑结构破坏。受技术所限,一些房屋在设立之初并未考虑基地选址的地质条件,一些选址尽管地势平坦,但其基岩并不稳定坚实,因此仍然对抗震不利,其上所构筑的建筑物也很容易在地震中出现裂缝、倾塌等现象。2)地表设施的破坏。目前我国西藏高原地区很多房屋选址建设始于七八十年代乃至更早,对基地选址的地质环境考虑缺乏科学论证。一些基址条件较差的房屋或其所属道路设施,在地震作用下很容易开裂沉降。3)次生灾害。因地震导致的次生灾害包括地震引发的建筑倒塌、滑坡、泥石流等引发的火灾、毒气泄漏、放射污染、水污染等。
2.2 滑坡、泥石流等其他地质灾害
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规律由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气候等因素决定,因此西藏地区滑坡主要分布于三江流域、喜马拉雅山区、雅鲁藏布江峡谷等地区[7]。时间上多发生在雨季,且与降雨持续时间长短有强烈的相关性[8]。滑坡、泥石流的危害主要表现在造成人员伤亡、破坏交通、毁坏建筑、破坏水利设施、破坏生态等。
2.3 雪灾
雪灾是西藏地区最为寻常的自然灾害,大雪封山可导致对外交通隔绝,物资无法补给,庄稼绝收、动物甚至百姓饿死。1824年,1827年,1927年,1957年,1966年,1973年,1989年,1995年,1997年等均发生过大型雪灾,造成经济损失合计数十亿元[9]。
2.4 大风、雷电、冰雹灾害
青藏高原空气对流旺盛,经常出现雷暴和冰雹、暴风雨等极端天气,多数地区平均雷暴日长约50 d,部分地区超过80 d[10],根据马明等对1997年—2006年全国雷电灾害的统计数据,考虑人口群众时,海南、西藏的雷灾致死伤比例远高于其他省、自治区[11]。此外,青藏高原还是我国冰雹最多发地区,平均每年达10 d以上。
西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地质活动和气候条件造成了西藏独特而严峻的灾害特点,只有加以认真研究分析,才能更好地预防各种灾害的发生,使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降到最低。
[1] 殷跃平.中国地质灾害减灾战略初步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2):4-11.
[2] 西藏自治区统计局.西藏自治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N/OL].西藏日报(汉),2011-5-3.http:// www.stats.gov.cn/tjsj/tjgb/rkpcgb/dfrkpcgb/201202/t201202 28_30406.html.
[3] 邓 真,何一民.论高原环境、民族特性及宗教信仰对西藏城市建筑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37-44.
[4] 张浪平,邵志刚,晏 锐.藏东南及周边地区地震活动特征研究[J].地震,2011(3):9-18.
[5] 胡新六.建筑工程倒塌案例分析与对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 百度百科.中国温度带[EB/OL].http://baike.baidu.com/ view/3179915.htm.
[7] 杨全忠.西藏滑坡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2(1):96-99.
[8] 何果佑.论西藏泥石流、滑坡的时空分布特性[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6(6):21-24,57.
[9] 张 薇.近现代以来西藏自然灾害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5):1-3.
[10] 高懋芳,邱建军.青藏高原主要自然灾害特点及分布规律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8):101-106.
[11] 马 明,吕伟涛,张义军,等.1997—2006年我国雷电灾情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08(4):393-400.
On disastrous features of Tibet Plateau
Han Wuxiao Xi Jianglin Sun Wei
(College of Defense Engineering,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07,China)
Combining with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features of Tibet Plateau,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geological disasters types of the area,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landslides,mudslide,earthquakes,and snow damages,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house construction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Tibet Plateau,landslide,earthquake,mudslide,geological disaster
P642
1009-6825(2016)35-0080-02
2016-10-08
汉武潇(1988-),男,在读硕士; 奚江琳(1969-),女,博士,副教授; 孙 威(1981-),男,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