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梅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石桥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四川 达州 635000)
石桥镇水稻种植业情况浅析
张雪梅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石桥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四川 达州 635000)
摘要:水稻是石桥镇主要栽培粮食作物,是当地群众的主要粮食来源。近些年随着社会发展,石桥镇水稻生产出现许多问题,特别是水利设施欠缺、劳动力短缺、机械化难、土壤情况恶化等诸多问题,本文将针对石桥镇水稻种植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剖析,望能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促进石桥镇水稻种植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石桥镇;水稻;种植业
水稻是石桥镇主要栽培粮食作物,是当地群众的主要粮食来源,水稻种植业的情况直接影响着群众的生活质量,同时关系到群众工作的和谐稳定。石桥镇地处四川省达州市东北部,全县海拔高约309~812m,2014年底辖区内有居委会4个,村委会20个,村民小组222个,居民小组4个,总户数9318,其中农业人口户数8929,总人口32631人,其中农业人口31210人。辖区内耕地面积1690hm2,其中稻田面积1215hm2,旱地面积468.7hm2。目前石桥镇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约1200hm2以上,再生稻蓄留面积约333.3hm2以上,其中有收面积约200hm2。产量方面头季稻平均单产约823.5kg/667m2,而再生稻平均单产约235.32kg/667m2。近些年,石桥镇水稻种植业发展较稳定的主要原因是新品种推广和优良栽培措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然而近年来连续出现生产面积遂年减少。经过调查了解,水稻生产现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劳动力短缺、优质稻低价、销路难寻、机械化难、新技术难以推广等诸多问题,需要针对石桥镇水稻种植产业存在的情况进行深刻剖析,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实现水稻恢复性生产措施,促进水稻种植业健康发展。
1石桥镇水稻生产存在主要问题
1.1水利设施基础脆弱
石桥镇现有堰塘98口,满足灌面154.3hm2,其中蓄水不正常的有51口,占总堰塘数52%。因近年来降水分布不均,使可蓄水堰塘水源无法保证,出现部分堰塘开春后干涸。加之近年洪灾频发,2015年6月25日夏季特大洪灾造成大量水稻淹没数十小时,致使水稻茎秆枯死,幼穗腐烂,小花坏死,大部分绝收,
1.2农业劳动力严重缺乏
随着近些年社会发展,石桥镇青壮年劳动力外流情况严重,实际从事水稻生产的主要劳动力多以留守妇女和老年人为主。2010年石桥镇劳动力5339人,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3080人。其中青壮年劳动力216人,占农业劳动力的7%;妇女1238人,占农业劳动力的40%;未成年人311人,占农业劳动力的10%;老龄劳动力1315人,占农业劳动力的43%。经调查,一个30多户130余人的村社,在家仅5户,人口仅14人,实际种庄稼的仅3户,个别田地撂荒达10年。农业劳动力严重缺乏,尤以像水稻种植业这样劳动力需求量大的农业生产影响尤为突出。
1.3农业机械化程度低
在劳动力缺乏的情况下,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种植面积。
现石桥镇耕田犁地大多使用人力和畜力,每天仅可翻耕稻田800~1000m2,通常经过2~3次翻耕才能蓄水;要等降雨抢水栽秧,常误农时。全镇抽水机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村社,但利用率不高。在收获机械中,小型收割机、机动脱粒机、人力脱粒机全部运转只能保证部分水稻面积按时脱粒,其它为手工脱粒,无法满足水稻收获季节性农活。
1.4稻田土壤理化性状恶化
近些年石桥镇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减少,但化肥用量基本不变。据调查现有耕种稻田中连续10年未使用有机肥农户55%,连续15年未使用有机肥农户36%。多数农户认为有机肥肥效低、用量大,施用后见效慢,没有化肥方便快捷。化肥是以尿素和碳酸氢铵等氮素化肥为主,连续施用数年后土地理化性质恶化。主要表现是土壤缓冲力弱,养分释放慢,化肥对土壤造成破坏难以修复。
2水稻恢复性生产对策思考
2.1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
搞好堰塘、水库管理与维护,充分利用降雨储水,引水入堰塘,力争旱涝保收。抓好公路及生产便道的建设,减少肩挑背磨,提高百姓种粮积极性。
2.2增强农业生产保障
劳动力外流主要原因为农产品价值低,农业生产收益无法保障等,这导致大量劳动力外流寻求更大收益。若推动土地扭转,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充分发挥风险承担的保障作用,使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农民收益有所保障,将解决农业生产者对于自然灾害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放心大胆地搞生产。这将有利于青壮年劳动力回归农业生产,进一步改变农业从业人口比例失调问题。
2.3推进农业机械化
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将有效解决劳动力不足,生产成本高等农业生产突出矛盾。应推进规范高效的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根据农时促进技术人员开展有序的农机使用推广活动,帮助农户了解农机,学习使用农机,让他们看到农业生产机械化带来的好处,这将帮助农业机械走进农户,切实帮助农业生产。
2.4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稻田施肥要以有机肥做基础,使化肥与有机肥相结合,氮磷钾合理匹配,有条件的村社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根据不同的水稻品种和土壤肥力定产定肥,并注意硅、锌等微量元素的用量,为水稻的生产提供良好的养分基础。
总之,要实现可持续性水稻生产,需要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指导相结合,逐一解决目前面临的水利设施欠缺、劳动力短缺、机械化程度低、土壤肥力下降等诸多实际问题,才能有效推动石桥镇水稻生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