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复观:奔走在道德之根与艺术之魂交融中的文化殉道者

2016-04-05 13:48冯建国
戏剧之家 2016年5期
关键词:徐复观文化

【摘 要】《道德与艺术的双重变奏——徐复观文艺美学思想研究》一书以徐复观文艺美学思想研究为立足点,再现了徐复观追寻艺术“道德之根”、寻觅道德“艺术之魂”的生命历程,向我们展现了一位挣扎在道德与艺术融合之路上的“文化殉道者”形象。

【关键词】徐复观;道德之根;艺术之魂;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249-01

徐复观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现代新儒家流派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传奇性和重要性表现在早年热切追求政治理想,中年潜心学术研究,而半路出家、矢志学问的他在哲学、民主政治、文化和艺术理论研究上做出了巨大成就。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中国人性论史》《中国思想史论》等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者。

《道德与艺术的双重变奏——徐复观文艺美学思想研究》一书选取角度比较新颖,以徐复观文艺美学思想研究为立足点,考察徐复观对中国传统文化主体精神和价值根源的探索。该书对徐复观艺术创作本体论和徐复观艺术思想中的价值根源和逻辑起点都做了研究,尤其是抓住了徐复观文艺美学思想的道德之根和艺术之魂,并阐释了徐复观文艺美学思想的时代意义,对我们重新审读现代新儒家立足传统文化追求根性意识和艺术精神极有帮助。

首先,该书再现了徐复观追寻艺术的“道德之根”。徐复观十分注重追寻艺术的价值理性,他从传统儒家的“礼乐并重”观念出发,阐发了孔子的乐教理论和艺术精神,认为历史上的“礼乐并重”强调了人格涵养和艺术修养之间的融合和贯通,总结并阐发了美善相兼的美学理论和心灵主体的审美原则。他还从庄子哲学中挖掘出审美的性灵观和艺术自由的审美品读,对庄子哲学中艺术自由精神的开拓和审美情感的发挥,都具有深刻的意义。孔子主张“仁乐合一”的审美典范,徐复观解释道:“道德与艺术,在穷极之地的统一,可以作为万古的标程。但在现实中,孔子所显示的终极典型,乃况千载之一遇,儒家所谈的艺术只有在人欲尽去而天机活泼时方能领受。”[1]这里徐复观强调了孔子对艺术精神创造过程的审美解读。针对庄子艺术精神中的纯艺术形式,徐复观认为是一种纯粹艺术化的精神品格,这一艺术精神引导着艺术家和欣赏者走进创作主体内部,探知“虚静之心”、“自由之心”,把握住中国艺术精神的核心和主旨。

其次,该书再现了徐复观寻觅道德的“艺术之魂”。徐复观立足于道德伦理,经过艺术化的起承转合,推演出艺术精神,找到某种“意味”和“神韵”。这种转化的能力和转化的方法也成为了艺术精神的重要载体,是“乐教”文明的文化展示。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在艺术精神的追求方式上,创造了更为简洁明了的艺术精神,因此相对儒家而言,或可称庄子所成就的艺术为“纯艺术精神”。徐复观对中国的绘画艺术做了系统的梳理,在总结其创作风格和意象把握的时候,找到了庄子精神渗透作品中“艺术况味”的丰富内涵,也逐渐找到了艺术精神中“自由之味”。徐复观认为,“品”作为中国审美的批评方式,经历了品藻人物——品赏山水——品评文艺的三个阶段,即从对人物的人格美到品赏山水的自然美再到对艺术美三个基本的过程,这种发展过程,显示了中国审美意识的不断自觉与深化。大凡优秀的作品,作家的体悟,不是站在对象之外去观察思考,而是进入对象之中去直接感悟。文论家们所指出的“意冥玄化”、“默契神会”等等,都是体现对体悟的直接性的描绘,体悟的结果,不是概念化的理性认识,而是超越性的感性境界。审美对象的神情气韵,大都是通过体味与感悟方能得到。

最后,该书向我们展现了一位挣扎在道德与艺术融合之路上的“文化殉道者”。徐复观向来笃定“道德与艺术是中国文化的两大擎天之柱。”他坚守这一信念,在中国艺术精神探索之路上浸润着道德的建构和梳理。余英时在回忆徐复观时说他是“血泪凝成真精神”[2],他的生命之根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艺术心灵和文学艺术方面,徐复观做了大量的开拓。这些艺术成果一方面得益于他常年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积淀,另一方面在他思想史研究的基础上加深了他对传统文学、文化的认知。该书还从文学创作论的角度专辟一章,研究了徐复观关于“追体验”和“第二自然”的创作思路。面对中国几千年的文明现象和艺术形式,徐复观将经验世界的认知规避,提升个体驾驭生命的能力,寻求心灵的澄明心境,大胆进行艺术的想象和创造。靠艺术的“真体验”,为解救中国文化精神上的“失语”而提供良药。他创造性地运用“第二自然”来解读中国艺术精神,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带有深沉地意味和凝重的诗意,以深度地体验人生和诗意的把握世界,探究艺术的奥妙。不仅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哲学命题,更是一个奇异独特的审美范畴。

参考文献:

[1]马林刚.道德与艺术的双重变奏——徐复观文艺美学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75.

[2]徐复观.徐复观全集·追怀[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275.

作者简介:

冯建国,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授。

猜你喜欢
徐复观文化
对自然的观照——读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徐复观拜师熊十力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