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威尔第歌剧的音乐特点及演唱心得

2016-04-05 16:27王歌群
戏剧之家 2016年5期

王歌群

【摘 要】威尔第无疑是意大利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威尔第(Giuseppe Fortunino Francesco Verdi),1813年10月10日在意大利北部的不塞托附近的一个小镇的中产家庭出生,逝世于1901年1月27日。意大利的歌剧时代甚至都可以被分为威尔第之前和威尔第之后,因为他是一位分水岭级的人物。威尔第的创作之路时刻都与他所处的时代紧密相关,人们透过他所创作的歌剧,往往会产生很多的共鸣。从他的众多作品中我们意识到艺术扎根于民族,他的音乐带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赋予人类精神力量。

【关键词】歌剧创作;音乐理想;演唱心得

中图分类号:J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072-02

威尔第生长的年代是意大利美声唱法的黄金时期,当时,贝利尼、罗西尼、唐尼采蒂的作品最受推崇。尤其在威尔第的早期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三位在和声、旋律和情感表达的方式等方面对威尔第的创作所产生的影响。与他们不同的是,威尔第有着更多对时代和政治的敏感以及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在他的早期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意大利统一的迫切渴望和对民族复兴运动者的同情与支持。19世纪初的意大利正处于民族解放运动时期,他自己甚至还曾有过短暂的政治家生涯。他于1842年创作的成名作歌剧《纳布科》中的合唱“飞吧,理想在金色翅膀上”“Va, pensiero”从一开始便成为意大利统一的战歌。威尔第的爱国英雄主义的创作路线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作用,他的名字,甚至曾经一度被认为是意大利统一的象征。

1846年的九月,在生了一系列的病之后,威尔第开始创作歌剧《麦克白》,这是他创作早期的一部成功之作。威尔第的歌剧创作犹如他一生坎坷不平的成长历程,从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在艺术道路上的不断探索和逐渐完善。他在继承意大利歌剧传统的基础之上,构建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将声乐和戏剧在舞台上的呈现达到最大限度的平衡,他的创作使意大利歌剧几乎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

莎士比亚的作品一直是威尔第歌剧脚本的灵感源泉。威尔第最后的两部歌剧《奥赛罗》和《法尔斯塔夫》也都是以莎士比亚的戏剧为脚本。《麦克白》是威尔第在成为世界著名歌剧作家之前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在他的歌剧创作过程中极具探索意义的一部作品。威尔第根据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麦克白》创作的题材是威尔第的第十部歌剧,也是威尔第根据莎世比亚的剧作改编的第一部歌剧,是威尔第对莎士比亚作品的第一次成功的尝试。1997年音乐评论家马丁·楚萨德说:“《麦克白》是威尔第早期的歌剧中唯一仍在国际舞台上经常演出的剧目,深受人民的喜爱。”

歌剧《麦克白》共分为四幕,威尔第赋予这部作品中的几位人物不同的音乐形象,通过巧妙安排,使其富有戏剧性。他打破旧的传统的束缚,让音乐与戏剧达成完美的结合。剧中麦克达夫并没有太多的场景,在第四幕第一场:苏格兰和英格兰国境的荒野上可以看到巴内森林。被麦克白追捕的苏格兰逃亡者们在等待着能回到祖国的日子里一起合唱《受虐待的祖国》:“祖国已近……。”接着,麦克达夫被告知他的城堡被烧、爱妻和子女被杀。他一面怀念祖国,一面为自己未能保护他们而内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麦克达夫开始了他的这首著名的男高音咏叹调“啊!这双父亲的手。”值得一提的是,威尔第本人的第一位妻子和两个孩子也是因病去世的,所以不难推测他对失去家人的这种痛苦的理解和体会。

这首曲子为并列三部曲式,可图示为:

A B C

a a1 b c d e f

(1-4) (5-8) (9-12) (13-16) (17-20)(21-24)(25-31)

降d和声小调 重降b和声小调 降D大调

A段为降d和声小调,4+4的两句平行乐段。主题旋律第一小节有从属音到主音的四度跳进,但仍以级进为主,旋律线先上行后下行,a句结束在导音上,b句与a句的前两个小节相同,在第三小节到达该乐段的最高音a音,而后级进下行终止于主音。伴奏部分右手弹奏主旋律,左手为半分解柱式和弦。和声只出现了主和弦、二级和弦以及属和弦。

B段以降d小调的下属和弦为中介和弦,转到重降 b小调,采用了新材料,旋律仍然以级进为主,以四度跳进开始,乐句中也出现了四度跳进,材料来源于第一段第一小节的四度跳进。伴奏部分去掉了主旋律部分,保留了半分解柱式和弦。b句半终止结束于属和弦,c句在第15小节转到降a小调,并完全终止于主和弦。

C 段以B段的终止和弦作为中介和弦转到降D大调,C段为三句乐段,由三个并列的乐句构成,旋律仍然以级进为主。伴奏部分d句低声部为左手为八度弹奏低音,右手弹奏分解和弦,e、f句左手弹奏分解和弦,右手弹奏加厚的主旋律,f句全终止结束于28小节,并加入两个小节的补充。

威尔第的男高音需要独特的音响效果,涵盖了对音色、音量、音域等诸多方面的特殊要求。意大利歌剧传统上要求歌者在演唱他的作品时特别有男子汉气概,声音铿锵有力、慷慨激昂。首先,他的男高音要有英雄的特征,这首咏叹调的音域看来并不是特别的宽广,但是宣叙调开始部分就在男高音的换声区,小字二组的e,这就要求歌者在气息上提前做好准备,而且这里是重复的两个词:“儿子们啊,儿子们啊......”, 这就要求歌者在演唱这首作品前首先要领悟作者写这个词的意图,演唱时要在音量和音色上有所变化,因为这是麦克达夫是在极度的痛苦中发出的百感交集的哭喊,带着叫天天不应的极度无奈。接着“o figli, o figli miei, da quel tiranno tutti uccisi voi foste, e insiem con voi, la madre sventurata, ah fra gli artigli di quel tigre, io lascia la madre e i figli? ”中文翻译是:“啊!孩子们,我的孩子们,这个暴君把你们全杀死了,和你们一起的,是你们不幸运的妈妈,我是否把你们留到了这只老虎的爪子下?”从这段歌词的内容来看,要求歌者的在演唱时的情绪及音色上保持统一,因为这是麦克达夫被告知他的爱妻和孩子们被麦克白下令杀死之后所唱的一首咏叹调的宣叙调部分,由于对敌人的悲愤,以及对家人的内疚而引发了这一大段感叹。

接下来是咏叹调部分:“Ah la paterna mano, non vi fu scudo o cari, dai perfidi si cari, che a morte a morete vi ferir, E me fuggiasco occult, voi chiamavate, voi chiamavate invano, collultimo singulto, collultimo respire, ah trammi al tiranno in faccia, signore, e sei mi sfugge, possa col lui le braccia del tuo,perddono aprir!”中文大意是:“啊!这双父亲的手啊,没有来保护我最亲爱的人,那个不义之人把你们都杀害了,而我在外躲藏漂泊而逃离了你们的身边,我仿佛听到你们在用最后一口气无用地呼喊我的名字,啊,把我带到那个暴君的面前吧,上帝啊,请允许我用我的双手为我的亲人们报仇!”这段咏叹调的伴奏型是威尔第“著名的16分音符”的进行,这种音型让人感受到音乐有极强的动力性,要求歌者和伴奏必须要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来保证再现作曲家最初的意图。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意大利最伟大的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说:“一个歌者,应该有90分的记忆力,8分的嗓子,2分的一点特殊的东西”。这个“特殊的东西”,也许就是在意大利的歌唱传统中的一个说法:“le lagrime nella voce”,直接翻译过来就是“在声音中的眼泪”。假如一个歌唱家没有这个东西,演唱就会难免流于肤浅。而有这个特殊东西的歌唱家们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艺术家。

意大利的音乐中所具有的这种特殊的情感,即对所有人世间的苦难所怀有的一种深深的同情心。在梵蒂冈的博物馆里有一个珍贵的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名字是la Pieta ,圣母怜子像,是圣母抱着她被从十字架上放下的儿子的雕像,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天主教对意大利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在演唱威尔第的音乐时特别要注意作曲家在这个方面对歌者的要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精神层面上认识和诠释威尔第的音乐情绪。

两百年后为什么威尔第的音乐还能如此让人感动?威尔第本人一直保持着一个如农民般的朴素的生活习惯,尽管他后来有了事业上巨大的成功,这颗朴素的心仍然让他拿出很多钱来做公益事业。笔者曾经参观过威尔第在意大利米兰郊区建立的“威尔第之家”,至今依然运行良好。这是他当时为那些退休的但是经济上不能独立的歌唱家们建立的一个养老的处所,歌唱家们可以在那里生活,是一座集生活、教学、演唱及聚会于一体的大别墅。威尔第本人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就葬在这里,这也完成了他的伟大夙愿。因此,他也永远活在了他的追随者身边。

威尔第是一位世界歌剧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他继承了意大利美声声乐黄金时代的传统,同时大大加强了戏剧力量。作为一个歌剧演唱者,怎样才能正确地、有品位地在情感上把握一位像威尔第这样伟大的歌剧作曲家的情怀和情感,是我们每一位歌者的理想和责任。在他一系列的男高音角色里,威尔第表达的是一种堂吉柯德式的“傻”人形象,“傻”英雄性的理想主义人物,他们为了理想和情义可以随时献出最宝贵的生命。正如威尔第笔下的麦克达夫,就是阴谋家麦克白的黑色世界里的一缕光明,一个道德规范的正派代表。麦克达夫经常检查自己的价值观,他为了理想和躲避政治迫害而逃离家乡苏格兰,是他的灵魂的再次觉醒,尽管他明明知道逃离后没有办法来保护他的家人,但他仍然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

纵观威尔第世界里的其他著名的男高音角色,歌剧《阿依达》里的拉达梅斯,《奥赛罗》里的奥赛罗,《茶花女》里的阿尔弗雷德,《唐·卡洛斯》里的唐·卡洛斯,《假面舞会》里的里卡尔多,无一不是胸怀着这种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骑士和卫士。作为一个歌者,只有在这个层面上尽最大能力地体会和揣摩这种境界和情怀,才能够在舞台上真实再现这位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从而拥有感动人的艺术力量。而艺术的最终目的,就是感动人。

参考文献:

[1]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