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思 吴 斌 凃晋文
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430061)
凃晋文教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经验*
张思△吴斌△凃晋文△
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430061)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平均心室率小于60次/分或R-R间期大于2.0s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予以自拟中药方以益气、养阴、温阳为治疗大法进行治疗,治疗前后行常规心电图及24小时心电图检查,观察平均心率、R-R间期及心律失常变化情况。结果:中医以益气、温阳、滋阴、养血为治疗大法可有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并无明显致心律失常作用。
主题词 心律失常中医师@凃晋文
目前由于西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局限性,如药物种类少,副作用多,手术价格昂贵等因素,缓慢性心律失常一直得不到很有效的治疗。凃老师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中医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方面药物安全性较高,无明显不良反应,且疗效确切。现将其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经验及观点简明阐述。
1追本溯源缓慢性心律失常没有确定的中医病名与之对应,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心悸、胸痹、厥证、头晕、怔忡等范畴,临床以心悸气短、胸闷胸痛、头晕头重、疲乏为主症,或动则加重,或自汗盗汗,或畏寒肢冷,其脉象包括迟脉、缓脉、细脉、弱脉、结脉、代脉等。
2病因病机复杂,但以虚证居多古代医家多认为本病以虚证为多见,如《济生方怔忡论治》指出“夫怔忡者,此心血不足也……真血虚耗,心帝失辅,渐成怔忡”,又见《证治准绳·杂症》云“有汗吐下后整齐内虚而悸者……有荣卫涸流脉结代者则又甚焉”,《诊家枢要》曰:“迟为阴寒阳亏之候,为寒为不足”,又如《濒湖脉学》曰:“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均指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虚证可致本病。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证型尚无统一认识,主要有心肾阳虚、气阴两虚、心血瘀阻、痰湿阻滞、阳气欲脱证型,临床以心肾阳虚、气阴两虚最为多见[1]。凃师认为,本病以虚证居多,但临床证型复杂多变,常虚实夹杂,或夹痰,或夹瘀,或夹气滞。
3辨证施治,合理选方用药针对气虚、阳虚、阴虚等基本病机特点,结合前人治疗此类疾病的临床经验,凃师归纳出“益气、温阳、滋阴、养血”治疗大法,如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者可予黄芪、人参、白术健脾益气;畏寒怕冷,关节冷痛,四肢欠温者可用附子、麻黄、桂枝、细辛甘温或辛温补助阳气;口干欲饮,便干难解,皮肤干燥者可予生地、麦冬滋阴清热;面色萎黄无华,口唇甲床色淡者可用当归、白芍、川芎养血活血。同时应注重先后天同治,即补益脾肾。根据相兼实邪的不同,适当配伍祛痰、活血、行气等药。痰湿者,可加茯苓、薏苡仁、法夏、陈皮;血瘀者可加丹参、桃仁、红花;气滞者,可加枳壳、桔梗、木香等。
4典型病例患者,李某某,女,73岁,因“间断头晕1周”入院。首诊:头晕,视物模糊,行走不稳,胸闷,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入院后常规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HR 52次/分)。动态心电图检查:23小时22分总心搏数为74124,平均心率53bpm,最小心率36bpm,最大心率125bpm,大于2.0s的停搏有18个,最长停搏时间为2400ms,室上性早搏33个。诊断考虑: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结合患者既往有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高脂血症、糖耐量异常等病史,入院后在改善循环(谷红)、降压(缬沙坦)、降糖(拜糖平)、抗血小板聚集(拜阿司匹林)、调脂(辛伐他汀)等治疗基础上,予以中药提高患者心率,选方用药如下:黄芪30g,炒白术、川芎各15g,人参、麦冬、五味子、麻黄、当归、葛根、杜仲、怀牛膝、淫羊藿各10g, 茯苓20g,细辛4g,炙甘草8g,服药3剂。复诊:患者胸闷好转,仍感头晕,舌淡红,苔白厚,边有齿痕,脉弦细。在原方基础上去麦冬、五味子,加用薏苡仁、法夏、天麻、补骨脂各10g,服药3剂。服药6剂后,患者头晕明显好转,无心慌、胸闷。复查动态心电图检查:24小时总心搏数为86230,平均心率60bpm,最小心率45bpm,最大心率122bpm,大于2.0s的停搏有6次,最长停搏时间为2280ms,室上性早搏60个。
5小结在上述病例中,通过合理运用益气、温阳、滋阴、养血相结合的治法,患者不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其疗效观察指标也有显著的改善。在基础治疗不变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调理,从前后观察指标我们可以看出,患者24h总心搏数提高10000,平均心率每分钟提高7次,大于2000ms的停搏次数减少12次,最长停搏时间亦缩短120ms,而无明显增加其他心律失常的依据。病因病机分析:患者老年女性,平素脾胃虚弱,气血化源不足,气血亏虚不能上养头目,故见头晕、视物模糊;肾为先天之本,元阳之根,脾胃虚弱日久累及肝肾,肝肾亏虚,阳气不足,胸阳不振,故见胸闷,阴血不足,头目失于濡养,亦可见头晕、视物模糊,行走不稳。舌淡红苔薄白,边有齿很,脉弦细为脾胃虚弱,气血亏虚之象。治以益气养阴,温补肝肾:方中重用黄芪益气健脾;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为四君子主方,与黄芪相配增强益气健脾养血之功;且人参、麦冬、五味子为生脉饮组方,具有益气养阴复脉之效;麻黄、细辛辛温发散,与五味子相配,既可发散鼓动脉行,使补而不滞,又无耗伤之弊;杜仲、牛膝滋补肝肾,淫羊藿温补肾阳,补肾固本以养先天;当归、川芎养血活血,与补气养阴药相伍,使阴血得生,血脉不滞;葛根舒筋活络,生津止渴。全方共凑益气、温阳、滋阴、养血之功,先后天同补,使气血得生,脉管充盈,脉动有力。复诊,患者症状有所好转,苔白偏厚,痰湿偏盛,基本方不变,去麦冬、五味子滋腻酸收之品,加用薏苡仁、法夏燥湿健脾,天麻平肝熄风,补骨脂补肾壮骨。
结合现代药理研究,也可以为此结果提供有力的临床依据。常用的补气药以人参、党参、红参、黄芪、白术、炙甘草为代表;温阳药以附子、肉桂、麻黄、细辛、桂枝、干姜、淫羊藿、巴戟天为代表;滋阴药以生地、麦冬、黄精为代表;养血药以白芍、当归、鸡血藤为代表。现代药理学研究提示,麻黄能兴奋α受体和β受体,药理性质与肾上腺素类似,增快心率作用缓慢而持久[2]。桂枝强心,能加快心率,抑制异位起搏点,加强心肌正常传导,促进血液循环;淫羊藿可增加冠脉流量,扩张外周血管,增强心肌的兴奋性和自律性;人参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强心肌收缩力;炙甘草内含甘草甜素,其水解产物甘草次酸具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从而提高窦房结的自律性,加快心率[3]。出自《内外伤辨惑论》的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现已制成参麦注射液对各种病因所致的房室传导阻滞有明显疗效[4]。虽然单味中药具有提高心率的作用,但临床上仍需针对不同的病证进行合理组方、用药,方能取得良好疗效。目前,中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虽然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但仍缺乏足够的循证学医据,需要我们进行大样本研究和药理学分析[5]。所以,合理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努力发挥中药所长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仍任重而道远[6]。
参考文献
[1]张烨,张振贤,陈敏,等.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分型规律[J].临床医学,2011,24(12):153-155.
[2]周智恩.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治疗思路与方法[J].光明中医,2013,28(2):239-240.
[3]王艳辉,周雪林.炙甘草汤治疗房室传导阻滞62例[J].国医论坛,2003,18(3):8.
[4]蔡家祥,陈朝俊.参麦注射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72例[J].广东药学,2004,14(1):41-42.
[5]郭桂珍,韩通顺,孙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探讨[J].中医中药.2012,13(2):128-129.
[6]张建平.益气通脉汤配合环磷酰胺葡胺注射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67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1,33(4):558-559.
(收稿2015-10-20;修回2015-11-30)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3.033
·名老中医经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fu20122723)
△湖北省中医院(武汉43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