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先伟 译 By Petra Maass & Oliver Duran
初乳:预防产房腹泻的最佳选择
黎先伟 译 By Petra Maass & Oliver Duran
对于有经验的养猪人来说,他们都清楚这么一个事实,产房小猪最容易出现腹泻。腹泻问题或多或少都会对每个猪场造成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此,我们是否有方法可以避免产房腹泻?答案是肯定的,除了饲养管理以外,初乳在这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生仔猪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的初乳,是保证其日后可以健康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仔猪刚出生时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没有任何的免疫保护,这是仔猪最易受到外源病菌入侵的阶段,而一般需要几个星期才能建立自身的主动免疫。因此,在这关键的几周里,保护它们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母猪提供的被动免疫——即初乳(和常乳)。
初乳是指母猪开始分娩前至分娩后24h内所分泌的乳汁,俗称“胶奶”,而之后所分泌的乳汁称为“常乳”。仔猪在出生后的1~2h内摄入足量的初乳对于猪日后的生长性能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同时,初乳的摄入情况对于仔猪的健康状况也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情况下,不建议直接把刚出生的仔猪直接拿去寄养,因为这些母猪无法提供新生仔猪所需的初乳,仔猪只有吃自己母亲的初乳才能产生抗体,这些抗体是母猪自然感染病原体或接种疫苗后所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对新生仔猪抵抗病原体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初乳中不仅富含免疫球蛋白(尤其是IgG)、易消化的养分、乳清蛋白、总蛋白、自然生长因子等(这与常乳的成分差异较大且会在数小时内快速变化),而且能提供高水平的能量,恢复体温,特别是对于初生弱小的仔猪,由于其单位体重的体表面积大,散发热量较多,如不能获得足够的初乳,则体温下降,容易发生腹泻,甚至死亡。
初乳的摄入量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即母猪产初乳的水平和仔猪的吸吮能力。通常,母猪分泌的初乳是指从其准备分娩前至分娩后24小时所产的乳汁。仔猪出生后的头6个小时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仔猪获取初乳的最佳时机。相关研究已证实,仔猪出生24小时后,其肠道会处于关闭状态,使得摄入的免疫球蛋白不能被吸收。因此,简单来说,在饲养过程中,我们必须尽可能早的让所有仔猪摄入足量的初乳。与产奶量相反,初乳产量与窝产仔猪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也就意味着并不是产仔数越多,初乳产量就越多,很大程度上这与母猪的健康水平、生产性能等因素有关系。在一项研究中显示,多达1/3的母猪部能产生足量的初乳来满足所有仔猪的需求。因此,近年来产房仔猪腹泻普遍存在的其中一个原因很可能归因于母猪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较差,不能提供充足的初乳,进而影响仔猪的生长状态。
初乳摄入不足是造成仔猪断奶前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平均约25%的产房仔猪死亡是由于其初乳摄入量低于200 g,而当仔猪的初乳摄入量低于100 g时,仔猪死亡率会高达65%。由此可见,在我们日常的生产管理中,仅仅让仔猪摄入初乳还不够,必须要保证其摄入足量的初乳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根据这些研究结果,我们建议仔猪的初乳摄入量至少250g/只,不过这对于一些高产母猪(>13头)来说是较难以实现的,因为一般情况下母猪平均约产3至4升初乳。此外,足够的功能乳头数(至少满足窝产仔猪的需求数)有助于确保每头仔猪摄入足够的初乳。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后面的乳头要比前面的乳头产的初乳(和常乳)更少,因此,根据新生仔猪的初生重合理的调整仔猪哺乳的位置也是十分关键的,这对于一些偏弱的仔猪来说尤为重要。研究证实,仔猪在哺乳阶段会形成固定一个乳头的习惯,而这个习惯可延续至断奶。仔猪固定乳头的最佳时间为出生后1~3天,这也是产房内不可忽视的工作。
健康且具有活力的新生仔猪对于整个生长过程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对此,母猪迅速和顺畅的分娩过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母猪早产不仅降低初乳产量,而且增加弱仔和死胎的风险。另一方面,随着母猪分娩时间延长,各种复杂且未知的因素会增加,而且新生仔猪的活力和健康状态有可能随之下降。如果是母猪由于子宫收缩无力而导致分娩时间延长,可使用催产素给予改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药物必须小心使用,以免错误或过量使用,因为这可能会导致子宫痉挛而中止分娩过程。万一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使用解痉药来作紧急处理,这主要是因为其可通过影响子宫收缩强度、力度和节律来调节子宫收缩,而当由于母猪产道小、狭窄或阻塞而导致的分娩时间延长,可用这种药物来治疗。
为了保证仔猪摄入足量的初乳,重要的是让新生仔猪有足够长的时间来吃乳,换句话说让母猪愿意提供足够长的时间来哺乳。一般情况下,母性行为通常受到遗传选择的影响,通过后天往往难以短时间改变。因此,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提供一个舒适的产房环境(尽可能减少有可能导致母猪应激的因素),或减少母猪分娩过程中的疼痛,从而使母猪愿意较长时间的安静下来给新生仔猪有足够的时间哺乳。这也是产房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相关研究证实,遗传因素对母猪分泌初乳的潜能具有一定的影响。不过这对于我们一般养猪生产者来说难以把控。而在母猪妊娠和分娩过程中,我们可确保母猪泌乳的最大潜能得以开发,即一方面保证母猪妊娠期间的各项营养需求,另一方面保证母猪分娩过程的顺畅。如果窝新生仔猪的平均体重较重,且差异不大,那么该母猪通常具有较高的初乳产量。此外,母猪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身体条件,将大大降低窝新生仔猪间的体重差异,同时可有效防止母猪代谢紊乱,减少乳房炎的发生率和提高初乳产量。母猪妊娠第85天后的合理饲喂要比妊娠中期的饲喂水平更为重要,这主要是因为母猪在妊娠后期会产生大量新的乳腺组织,而且这段时期也是仔猪体重增长最快的阶段。
产房母猪受到任何的应激都可能会对初乳产量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产房温度过高(一般产房母猪的最适温度在21℃左右)、地面过滑、受伤或发烧。通常情况下,治疗母猪可口服或注射美洛昔康来减轻疼痛、炎症和发热等症状,尽可能最大程度的提高早期初乳的摄入量。
众所周知,给母猪接种预防大肠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的疫苗常常作为一种途径,以降低哺乳仔猪发生腹泻的概率。这主要是通过接种相对应的疫苗诱导母猪产生高水平的抗体,并通过初乳(和/或常乳)传递给哺乳仔猪,达到被动免疫的效果。经过这么多年的临床实践,这些方法均被证实是确实有效的,不过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苗的品质(包括疫苗的毒株和工艺水平)。
一种灭活疫苗主要由两个重要的成分组成:抗原和佐剂。简单来说,抗原决定了疫苗对哪些疾病或病原体具有保护作用,而佐剂则决定了免疫应答的类型。众所周知,对于大肠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保护水平,与疫苗刺激机体所产生的抗体水平呈现一定的正相关。近年来,引起哺乳仔猪腹泻的另一些重要病原是猪流性腹泻病毒(PEDv)、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轮状病毒。经相关研究和临床结果证实,要想较好地预防和控制这些病毒性腹泻,除了管理因素以外,母猪的高抗体水平和足量的初乳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目前。佐剂主要有水佐剂、油佐剂和双向佐剂(水包油包水)。不同的佐剂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其中油佐剂的缓释作用最好,能最长时间的诱导高水平的抗体,不过由于具有粘性,其通针性较差;水佐剂则通针性较好,不过其没有油佐剂的缓释作用,因此抗体保护期较短。现在越来越多的疫苗开始研究和使用双向佐剂(水包油包水),因为其不仅可以诱导产生高水平的抗体,而且通针性好,抗体保护期长。
另外,关于抗原的选择,重要的是可有效针对目前流行毒株的病原。这里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新毒株并不一定意味着是预防该病最有效的流行毒株。任何一种新毒株的选择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和大范围的研究和临床使用,通过大量的数据,才能证明其有效性。因此,我们在选择疫苗的时候不要一味的追求新毒株制备的疫苗,这些疫苗或许只在特定的时间和/或特定的区域才有效果,盲目地使用往往有可能会给我们的生产带来负面的影响。
最后一点,如果哺乳仔猪没有获得足够的初乳,那么即便母猪免疫最好的疫苗都有可能导致其出现腹泻的症状。因此,这就是为什么正确的初乳管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