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动物免疫抗体水平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2016-04-05 14:52郁杜华江苏省海门市余东镇畜牧兽医服务站2261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6年8期
关键词:母源免疫抗体活疫苗

郁杜华 (江苏省海门市余东镇畜牧兽医服务站 226100)

影响动物免疫抗体水平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郁杜华(江苏省海门市余东镇畜牧兽医服务站226100)

按科学的免疫程序对动物定期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消灭动物传染病的关键措施,也是保护动物健康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当免疫接种的疫苗进入动物机体后,经一系列复杂的免疫学反应后,由B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可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从而产生免疫效果。但是在实际的免疫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疫苗的类型、质量及保存和运输条件、动物的品种、日龄、营养因素、母源抗体因素、人为因素、环境应激因素、饲养管理因素等等,而导致动物免疫抗体水平低,免疫效果不佳,给重大动物疫病的传播和蔓延留下极大的隐患,给广大畜禽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并影响动物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现根据多年来的基层工作经验及兽医实验室监测原理就影响动物免疫抗体水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1 影响动物免疫抗体水平的原因

1.1疫苗因素

包括疫苗的类型、质量、疫苗的保存和运输条件等。

1.1.1疫苗的类型疫苗一般分为常规疫苗和新型疫苗,常规疫苗分为活疫苗、灭活疫苗和类毒素,新型疫苗包括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重组疫苗、合成肽疫苗、基因工程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和抗独特型抗体疫苗。疫苗的类型不同,其免疫功能不同,免疫效果也不同,免疫抗体水平自然也不同,因此应根据免疫的目的选择合适的疫苗。

1.1.2疫苗的质量高质量的疫苗是保证免疫抗体水平达标的基础,是保证畜禽免疫效果的关键。(1)疫苗的质量高低取决于生产采用的菌(毒)株和血清型。生产采用标准的菌(毒)株,则抗原含量高,抗原性好。由于许多病原微生物有多个血清型,易发生抗原变异或出现超强毒力变异株,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选择血清型时,应为当前流行的主导型,才能更好的产生免疫效果,达到理想的免疫抗体水平。(2)疫苗的质量与生产工艺有关。活疫苗的质量与疫苗保护剂、SPF动物的洁净度有关,若洁净度不高,存在外源病毒,不但影响疫苗质量而且会影响疫苗的安全性。油乳剂灭活疫苗的质量受油佐剂、乳化剂、稳定剂质量和乳化工艺的影响,若油佐剂、乳化剂、稳定剂质量不好,油乳剂灭活疫苗就不稳定,易分层,影响疫苗质量。目前,疫苗种类繁多,由于各厂家生产工艺的差异,生产疫苗的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免疫过程应根据免疫需要选择使用,才能保证免疫抗体水平。(3)非正规疫苗厂家或非国家指定疫苗生产厂家生产的疫苗采用的菌(毒)种不是标准菌(毒)株,且疫苗本身的抗原量不够,单位包装内所含抗原量不足,接种动物后,往往达不到合格的抗体水平。因此,免疫接种前,一定要选用正规生物制品企业的优质疫苗,才能保证疫苗效果,确保免疫抗体水平。

1.1.3疫苗的保存和运输条件疫苗是由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其组分或代谢产物制成的,一般均怕热、怕光,需要冷藏或冷冻保存。疫苗按剂型可分为冻干苗和液体苗,冻干苗随温度的升高其保存时间也相应缩短,一般需按照生产厂家的要求保存在合适的温度下;液体苗又分为油佐剂疫苗和水疫苗,油佐剂疫苗应置于2~8℃冷藏,严禁冷冻,水疫苗则需根据厂家要求妥善保存和运输。为了保证疫苗的质量,从生产到使用前的整个过程均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多环节链式保存和运输设备称为冷链,疫苗在整个冷链中,温度波动越小越好。冷链设备达不到标准,在高温季节运输中反复冻融或保存温度条件相差太大等,都会使疫苗的效价降低,对疫苗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1.2动物因素

动物接种疫苗后,产生免疫抗体水平的高低与动物机体免疫应答能力有直接关系,而影响动物机体免疫应答能力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动物品种、日龄、营养状况、健康状况、母源抗体干扰等。

1.2.1动物品种动物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不同动物品种对同一种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有所差异,即使同一品种不同个体之间,对同一种疫苗的免疫应答也存在差异。如牛羊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接种,牛比羊对口蹄疫抗原敏感性高,所以牛的免疫抗体水平相对比羊的要高。因此,要么在生产过程中加大抗原含量,要么在临床过程中加大免疫剂量。

1.2.2动物日龄从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考虑,动物处于不同阶段对免疫抗原的敏感性不同,初生动物的免疫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应答能力也不完全,而且存在母源抗体的干扰,因此,过早免疫,不仅动物不能承受疫苗接种的应激,而且免疫效果不好,免疫抗体水平也不高,需根据合理科学的免疫程序,按照免疫日龄进行免疫接种。

1.2.3动物营养状况营养物质不仅是动物维持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而且是维持动物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并使免疫活性得到充分表达的重要因素。包括蛋白质、氨基酸、脂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任何营养物质的缺乏都会对免疫系统功能带来危害,增加机体对疫病的易感性,并直接影响机体免疫应答能力,从而影响免疫抗体水平。如蛋白质缺乏对免疫系统的各个环节都有影响,以细胞的免疫功能受损为主要特征,可使机体淋巴组织广泛性萎缩,导致营养获得性免疫缺陷,影响免疫球蛋白的合成;维生素C参与免疫球蛋白的合成,促进淋巴母细胞生成和免疫因子产生,可以增加机体的抗应激能力,减轻免疫应激的负面影响;微量元素锌的缺乏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贫血,导致动物体内器官、组织、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均发生显著变化,对疫病的易感性增加,过量补锌对机体免疫功能也有不利影响。

1.2.4动物健康状况健康的动物接种疫苗后才能产生合格的免疫抗体水平,动物越健康,免疫效果越好,免疫抗体水平越高,瘦弱、生病和怀孕后期的动物,接种疫苗不但不能产生合格的免疫抗体水平,反而会出现严重的免疫应激反应甚至死亡。疫病对免疫接种效果及免疫抗体水平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潜伏期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中毒病或其他疫病的存在都会使机体的免疫力下降或导致发病。如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则动物机体内淋巴细胞减少,接种疫苗后,免疫应答受到抑制,就很难达到合格的免疫抗体水平,而且在免疫抑制状态下,常会发生后续感染和多病原混合感染的综合症;在接种疫苗时,若动物已处于潜伏感染,或由免疫接种人员及工具带入病原微生物,则动物会在产生免疫力前迅速发病,从而间接影响免疫效果和免疫抗体水平。

1.2.5母源抗体干扰动物机体内存在的抗体可分为先天所得的抗体和后天免疫所产生的抗体。先天所得的抗体即为母源抗体,新生动物可从母体、初乳或卵黄中获得以一定量的母源抗体,这是动物出生后抵抗疫病的重要力量。出生后24~35h母源抗体达到最高峰值,随后逐渐开始降解,虽然母源抗体对新生动物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会很大程度地干扰弱毒疫苗的免疫抗体水平。若动物免疫接种过早,体内母源抗体水平较高,则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就会与母源抗体之间发生中和反应,既消耗了母源抗体,又降低了疫苗利用率,最重要的是无法刺激机体产生应有的免疫抗体,而达不到合格的免疫抗体水平,甚至导致免疫失败;若动物免疫接种过晚,体内母源抗体已下降至零,而未能及时接种疫苗,则动物会出现免疫保护空白期,就很有发生疫病的可能。

1.3人为因素

在实际免疫、采样和监测过程中,免疫抗体水平能否达到理想效果与操作人员是否熟练、是否正确、是否规范及免疫程序是否合理等因素息息相关,这将直接影响动物的免疫抗体水平,主要包括免疫操作不规范、免疫接种途径错误、免疫程序不合理、错用抗菌药物、样品采集保存不当、实验室操作不规范等。

1.3.1免疫操作不规范免疫接种人员若未经专业的免疫技术技能培训,往往在实际操作过程,会出现诸多的不规范行为,会忽略许多关键细节,而造成免疫效果不好,免疫抗体水平达不到合格标准。如在稀释疫苗时,未使用专业的稀释液或不按规定的稀释倍数和稀释方法操作,会使疫苗滴度明显下降,影响免疫抗体水平,另外在进行饮水免疫时,使用的往往是深井水,而一般深井水受污染严重,会直接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而达不到理想的免疫抗体水平;有些畜禽养殖场为了提高免疫效果,盲目加大免疫剂量,而殊不知盲目加大剂量会引起动物免疫麻痹或耐受,适得其反,还更容易出现副作用;另外在动物保定不充分的情况下实施免疫接种或打“飞针”、针尖过短过粗,造成疫苗注射液外流,则免疫剂量不足,自然达不到合格的免疫抗体水平。

1.3.2免疫接种途径错误不同的疫苗类型,接种的途径和方法就不同,若不按使用说明的要求进行操作的话就直接影响免疫抗体水平。如小反刍兽疫活疫苗要求进行皮下注射,有的疏于阅读使用说明书,而进行肌肉注射;鸡新城疫I系疫苗要求进行肌肉注射,有的为图省事,改为饮水免疫;羊痘活疫苗要求进行皮内注射,大多数因操作不到位,都是皮下注射;选择的针尖长短不对或注射角度不准,该深部肌肉注射的就变为皮下脂肪注射,这些操作上的失误,均会造成疫苗不能充分被吸收,达不到应有的免疫抗体水平。

1.3.3免疫程序不合理不同的畜禽养殖场应制定不同的免疫程序,畜禽养殖场应根据当地动物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实际生产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有的畜禽养殖场照搬照抄其他畜禽养殖场的免疫程序;有的畜禽养殖场仍然使用建场时的免疫程序;有的本身在制定免疫程序时就存在错误或漏洞;有的免疫接种人员不按制定的免疫程序实施免疫,如提早或推迟免疫时间、私自增加免疫次数、缩短免疫间隔时间,这些都将导致免疫达不到理想效果,免疫抗体水平始终处于较低水平。

1.3.4错用抗菌药物免疫接种前后一周内使用一些免疫抑制性药物、抗菌药物或消毒药,这就会直接破坏疫苗的有效成分,导致免疫失败。如在进行猪链球菌疫苗免疫前后,使用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就会大大影响免疫效果;若在免疫前后使用肾上腺皮质酮类药物,将导致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而影响动物免疫抗体水平。

1.3.5疫苗的联用干扰在基层或部分畜禽养殖场,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往往采用疫苗联用,同一时间接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疫苗,这种方法确实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免疫工作量,降低养殖成本,但要是疫苗联用不当,动物免疫抗体水平往往不会太高。特别是弱毒疫苗,在接种疫苗后,病毒在机体内会进行一定程度的繁殖而相互干扰,使动物抗体水平达不到应有水平。如一些蛋鸡养殖场将鸡新城疫活疫苗和传染性支气管炎活疫苗混合使用,造成两类疫苗的毒株比例配合不当,在繁殖过程中相互干扰,因此,在实际生产中,要么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新支二联活疫苗,要么间隔2周分别使用两种单联疫苗进行免疫。

1.3.6样品采集保存不当为保证样品质量,一般情况下,应在动物空腹时采集全血,并根据室温情况经一定时间静置后及时分离血清,若不能及时进行监测的,应将血清保存于-5~-20℃,同时下次需监测时血清从冷冻环境中取出后,先置于2~8℃冰箱内使之融解,然后再到室温下使之全部融解,在融解过程中,必须规则地摇晃均匀。切勿将血清在37℃以上环境中放置太久,否则血清会变得浑浊,同时血清中的有效成分会破坏而影响抗体监测。

1.3.7实验室操作误差兽医实验室操作人员在样品抗体监测过程中,操作步骤错乱、样品交叉接触、移液器操作不熟练、抗原稀释比例不合理、公式计算错误等等操作不规范现象均将影响样品免疫抗体水平。当然,同一份样品经同样的监测方法、同样的监测步骤,而导致不同的监测结果也是常有的现象。总之,严格步骤,规范操作,精确计算是保证实验室监测结果准确的基本条件。

1.4环境因素

动物的免疫应答能力与环境条件的好坏有着密切关系,当环境条件发生突然改变,动物机体会第一时间产生应激反应,同时出现生理上的改变,引起动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一系列应答反应,造成动物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对疫苗的吸收能力及免疫应答能力均随之下降,而影响免疫抗体水平。主要包括:气候条件、饲养管理、隔离消毒措施等。

1.4.1气候条件夏季高温季节,饲养密度大,动物处于热应激中;寒冷季节,畜禽舍通风不充分,灰尘颗粒、氨气积聚,损害动物上呼吸道黏膜;湿度过高或不够,处于潮湿或干燥的环境中,正常的生长发育都得不到保障,又怎么能保证动物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呢?更别说产生合格的免疫抗体水平了。

1.4.2饲养管理动物在免疫接种前后遇不良应激因素,如转群、换料、阉割、噪音、惊吓、暴力保定等,都会扰乱正常的机体代谢,机体无法对疫苗产生正常的免疫应答,而影响免疫抗体水平。因此,在动物免疫接种前后,应加强饲养管理,饲料中适当补充维生素等抗应激药物,才能保证免疫后达到预期的免疫抗体水平。

1.4.3隔离消毒措施动物免疫后需经1~2周的时间,才能获得后天的免疫抗体,若饲养条件恶劣,养殖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就会早于产生抗体前发生感染,造成免疫失败。因此,在免疫接种后,应加强养殖环境的消毒措施,阻断外界病毒入侵的可能途径,减少与外界接触的频率,保证动物在相对隔离、相对纯净的养殖环境中接种疫苗,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达到理想的免疫抗体水平。

2 改进动物免疫抗体水平的措施

2.1加强免疫接种人员技术培训

免疫接种人员技术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动物免疫的质量和实际效果,因此加强对免疫接种人员免疫技术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

2.1.1正确选择疫苗(1)要根据传染病的种类、血清型,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2)要根据传染病的流行情况,选择合适毒力的活疫苗或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3)要在有资质部门或兽药门市购买,选择有信誉厂家生产的、有批准文号的正规疫苗。不使用非法生产、非法经营的疫苗。(4)在使用前应仔细检查疫苗外观质量,凡是过期、变色、受污染、发霉、有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不清、疫苗瓶有裂纹、瓶盖松动、冻结的液体苗、无真空等不合格的疫苗均不得使用。

2.1.2规范免疫操作(1)在使用前必须详细阅读疫苗使用说明书,了解其用途、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2)免疫接种前应询问接种动物的近期健康状况,必要时可测量体温和进行临床检查。(3)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所需要求进行保存和运输。(4)免疫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5)动物免疫接种前后不得滥用抗菌药物、不得进行畜禽舍内的消毒。(6)尽量选用单联疫苗进行免疫,且两次免疫间隔合理时间。(7)规范采集和保存样品,并严格按操作步骤进行监测。

2.2加强畜禽群饲养管理

改善动物养殖环境,保持畜禽舍干燥、清洁、卫生;做好畜禽舍的通风换气,降低氨气浓度,保证畜禽舍的空气质量;按动物日龄的增加,确定合适的饲养密度;夏季防暑降温,冬季防寒保暖;保持畜禽舍内安静,避免外来人员进入畜禽舍;动物在转群或出栏时采取全进全出;免疫接种前后在饲料中添加抗应激药物等等,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应激反应。

2.3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在制定免疫程序时,应尽可能避开或消除一切不利因素的影响,以国家和地区规定的强制免疫病种为依据,以当地和畜禽养殖场发生或流行情况为参考,结合畜禽养殖场的管理水平和畜禽群的免疫状态综合考虑,充分发挥疫苗的效力,保证畜禽群的免疫抗体水平,并根据免疫监测效果及疫病防控实际效果作相应的调整。

2.4定期进行免疫抗体监测

对免疫保护期内的动物,定期进行免疫抗体监测,绘成免疫抗体曲线图,了解畜禽群实时免疫抗体水平,当免疫抗体水平下降至一定程度后,应根据畜禽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加强免疫,确保畜禽群的整体免疫抗体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

S851.33文献标识码:C

1007-1733(2016)08-0054-03

2016-04-27)

猜你喜欢
母源免疫抗体活疫苗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记
母源抗体仔猪疾病防治作用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规模猪场疫病免疫方案参考
滴鼻免疫布氏菌活疫苗保护效果的研究
农村散养鸡群H5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监测结果评价
复方黄芪对鸡新城疫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2011~2015 年西藏部分县开展动物疫病流行病学、病原学和免疫抗体监测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