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 霄 梁凤霞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针灸治未病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武汉,430061)
海外中医药
澳大利亚针灸发展历程及现状
冉 霄 梁凤霞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针灸治未病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武汉,430061)
在针灸海外发展日益繁荣的当代,研究除中国外世界其他地域的针灸发展现状将对于中国针灸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结合前期对于澳大利亚针灸行业发展相关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并通过对澳大利亚针灸行业最新信息的整合,对澳大利亚的针灸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阶段性的回顾和总结。
澳大利亚;针灸发展;历史回顾;现状分析;展望
身处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以其独特的地缘环境和演变历史成为具有独特文化及民族构成的国家。同时,作为整个南半球最重要的发达国家,澳大利亚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对整个世界有着极大的影响。中医针灸自19世纪进入澳大利亚以来,经过长达近200年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符合当地国情的重要的医学构成部分,研究中医针灸在澳大利亚的发展及演变对推动针灸的全球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我们谨通过对针灸在澳大利亚发展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为新时期针灸的海外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1.1 传入时期(1848—1901年) 澳大利亚针灸的传入始于19世纪中期,随着第一轮华工潮的兴起,由华工中具有一定针灸技能的工人及移民带入。根据资料显示,早期的华人诊所并没有当地政府颁发的许可,所从事的也只是针对当地华人的比如草药贩卖和一些简单常规的诊疗处理,没有形成一个有科室分置和医师坐诊的正规的医疗机构。现今位于澳大利亚班迪谷中国城的“林记保康堂草药店”就是建立于那个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医医疗机构,它实际上只是集草药贩卖和中医门诊性质于一体的中医医疗机构的雏形[2]。这一时期的针灸和中药一样并没有在很大的范围内传播开来。
1.2 “白澳”时期(1901—1972年) 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建立,联邦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旨在限制外来移民进入澳大利亚的法令[3]。在这种环境下,澳大利亚的多个州出现了大规模的排外运动,驱逐在澳华人和其他移民。这种政治运动使当时在澳大利亚的华人及中医传统遭到了巨大的打击。这一时期的澳大利亚中医活动明显处于困难时期,甚至一度被完全驱逐出了澳大利亚大陆。残存的在澳华人很艰难的维持着中医药及针灸的发展,为中医及针灸的日后复兴保留了火种。
1.3 重生时期(1972—2000年) 二战后期,受战争冲击的澳大利亚逐渐认识到“白澳政策”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开始逐渐放宽亚裔移民尤其是中国移民的进入,直至1958年“科伦坡计划”的提出,对“白澳政策”产生了更为重大的冲击作用。在20世纪50至60年代,澳大利亚华人的地位开始出现变化,传统的中医及针灸也在逐渐复苏。时至1972年,澳大利亚工党宣布彻底废除“白澳政策”,推行多元化的民族及文化政策,为中医药及针灸在澳大利亚的重生和复兴开辟了道路。同年,中澳两国正式建交,这一历史事件为推动两国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打开了大门,中医针灸随着两国交流的不断深入开始进入到系统化传播时代。7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也产生了中国人向海外涌动的热潮[4]。这一时期,一批具有正规中医及针灸教育的中医医师及高校毕业生开始进入澳大利亚,这为澳大利亚中医针灸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在没有承认中医针灸合法化的前提下,受政府默许的华人诊所陆续开办,传播中医针灸,并使越来越多的澳大利亚居民感受和认识到了针灸的神奇效用。1973年,澳大利亚针灸联合会成立,这个组织的成立标志着针灸作为一项医疗行业的成熟。至1984年,该联合会成为澳大利亚医师协会的下属组织,这标志着针灸作为一种疗法的被认可。1991年,澳大利亚全国中医药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它的建立为推动澳大利亚中医针灸的规范化和争取针灸的合法化奠定了组织基础。同年,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下属中医教育课程发展委员会成立,并决定在其生物医学和健康科学学院组建中医部,进行中医针灸本科及硕士的培养,这是中医针灸在海外发展的里程碑[5]。这一时期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相继发生宣告中医针灸在澳大利亚已经由民间的、散在的向官方的、系统的转化。中医针灸教育正式成为下一阶段的主题。
1.4 继续发展时期(2000至今) 1994年之前,澳大利亚的针灸教育主体是私人教育,国家及政府并不认可针灸的合法地位,对接受针灸教育的学员不颁发相应的资格认证,限制针灸的应用范围,还限制针灸师对西医诊疗器材的使用。为争取中医针灸的合法化地位,在澳中医师进行了长期的努力。一方面积极争取在澳针灸教育的合法性,另一方面推动中澳两国针灸界的学术交流。通过政治磋商、学术交流、疗效验证,在扩大针灸的社会影响力的同时也使澳大利亚政府意识到给予针灸相应合法地位的迫切性。同时,澳大利亚多所高校先后开办中医系及针灸学院,进行规范针灸教育的尝试,并注重加强与中国国内中医药大学及中医院的学术交流和联系,同时积极寻求针灸教育合法化的途径。多方面的合力最终促使澳大利亚于2000年5月通过了《中医注册法》,认可中医针灸的合法性,成为西方世界第一项承认中医合法化的法案[6],该法案的颁布使澳大利亚的针灸教育进一步向规范化发展。2010年及2012年,习近平两度赴澳参加中澳经济文化交流项目,均对中医针灸在澳大利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2年7月1日启动的澳大利亚全国中医师注册在提高了中医针灸入职门槛的同时,也起到了进一步规范在澳中医针灸人才队伍的作用,对澳大利亚针灸的规范化传播和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根据最新资料显示,时至目前,澳大利亚的针灸教育机构中,提供本科及研究生教育的学历机构达到13家,全国的中医及针灸诊所达到将近5000家,针灸教育的系统化已然形成,在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这种状况不会出现较大的改变,澳大利亚针灸还将继续向前发展[7]。
2.1 学历教育 澳大利亚针灸教育历经4个阶段近200年的发展,至20世纪末新世纪初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根据相关文献分析和数据调查发现,澳大利亚自20世纪70年代在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等地建立针灸学院开始,到2015年4月,经过近50年的迅速发展,澳大利亚的针灸教育从无到有,从私人到公立,从民间到政府,形成了多级教育体系。整个80年代,澳大利亚的针灸教育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状态。一方面,多家大学和学院陆续开办中医系或者针灸教育机构;另一方面,民间的针灸培训规模也在逐渐扩大,社会上针灸的从业者日渐增多。为规范针灸教育,整顿针灸行业,实施针灸的学历教育势在必行。90年代是澳大利亚针灸教育迅速发展的十年,在这十年间,前后十余所澳大利亚高校陆续开办中医系和针灸学院,学历教育正式发展起来。仅墨尔本一地就有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维多利亚大学两所公立大学设立中医系及针灸学院,开展正规的针灸学历教育。其他如悉尼的澳大利亚自然疗法学院、悉尼中医学院、悉尼科技大学针灸系、西悉尼大学、澳大利亚针灸学院、新南威尔士州理疗学院等也开展了针灸的学历教育。还有布里斯班的布里斯班传统针灸和东方医学院。上述各个大学或学院均可进行针灸本科及研究生的学历教育,澳大利亚是除中国外海外唯一进行针灸本科教育的国家[8]。相对于中国的针灸教育,澳大利亚的针灸教育更强调学员对于技能的掌握和使用,并规定全日制院校单纯针灸或者中医科目的本科教育时间不得少于2500学时,多科目的受教育时间不得少于3300学时,学时最多可达3600~4000学时,覆盖4年制和5年制的本科教育以及3年的研究生强化教育。在整体课时中,包括30%的现代医学知识,30%的中医基础和专业理论,30%的临床技能实训,10%的职业道德、法律常识等其他知识。如果学员完成这些教学任务后准备考取中医医师或者针灸师,还必须接受不少于500个小时(有些学校规定为3个月至1年)由专人督导的临床实习(可在国内或者海外),合格后方可申请执业[9]。
2.2 非学历教育 澳大利亚针灸的前期发展得益于其悠久且深厚的职业教育传统,即使在目前,非学历教育仍是学习针灸的重要方式。由于其地广人稀的特殊环境使得其职业教育形式多样,方式灵活,为更多针灸爱好者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也为扩大针灸的使用和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0]。澳大利亚的针灸技能培训分为短期培训及海外培训两种。截至2015年10月澳大利亚全国的针灸培训机构已达到1100余家,全面满足各个从业等级及不同的专业需求,形成了多层次的教育体系模型[11]。短期的针灸培训主要是在具有一定资格的社区针灸门诊或者社区卫生保健中心完成,主要面向的对象是与健康有关专业的毕业生。目前,澳大利亚的针灸非学历教育还在迅速地发展,全澳大利亚的针灸非学历教育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已经建立的培训机构还需要不断地完善,比如课程设置及人才引进[12]。海外培训是目前澳大利亚针灸教育的重要方式,接受培训的学员完成国内相关专业教育之后,必须在国外接受3个月至1年的针灸专业理论教育和临床实践。合格后方能回国开展针灸治疗活动[13]。
2.3 与中国内地中医药院校的联系 澳大利亚的针灸教育机构非常注重与中国大陆各中医药大学的联系,倡导合作,积极交流。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合作未尝间断,两国在针灸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多有意义的成果[14]。目前,在澳针灸教育机构包括高等教育(公里大学及私立大学)、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及海外教育),机构数量多达上千家,其中超过六成与中国国内各种医药大学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最著名的有1991年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建立的中医部,这是中澳在中医项目合作的里程碑,1994年起正式招生,使得澳大利亚成为海外第一个具有针灸本科教育的国家。其次广州中医药大学与澳大利亚针灸学院及悉尼科技大学针灸系也有着紧密的联系,表现在为澳方相关院校提供高层次的针灸教育人才,还负责提供中国国内的临床实习基地,保证澳方学员的在华实习和资格评定。同时,辽宁中医药大学也参与了维多利亚技术大学墨尔本针灸学院的建立和日常的教学活动,为该校的针灸学员提供在华实习机会,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推动和促进两国针灸教育的交流和进步。除此之外,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省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与澳大利亚自然疗法学院也有着伙伴办学的关系,提供高层次的针灸教育人才,提供在华实习,进行相关的技术传授和资格认定等[15]。除了上述各大学及学院之外,澳大利亚的针灸职业教育也与中国密不可分,很多的针灸职业教育机构的设立都不同程度的有着华人针灸师或国内针灸教育机构的支持。华人针灸师大都来自中国内地高校,具有相关的技术与教学能力,同时熟悉澳大利亚教育体系和针灸的传播状况,对澳大利亚针灸职业教育的开展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3.1 学术团体 在澳大利亚的针灸教育传播过程中,针灸学会及针灸学会联合会等学术团体起到了极大的组织和推动作用[16]。目前澳大利亚的针灸学术团体大致有: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澳洲分部、澳洲针灸医学会、澳大利亚针灸学会、澳大利亚道德与标准组织、澳大利亚传统医学学会、澳大利亚自然疗法协会、澳大利亚针灸联合会、澳大利亚全国中医药针灸学会联合会、澳大利亚针灸和中医学会等组织机构。这些机构与中国针灸界的各个学术团体相互交叉,同时也和世界上的其他地区的针灸学术机构共同发展,促进了澳大利亚的针灸教育的广泛传播[17]。
3.2 科研机构及学术交流活动 澳大利亚目前主要有Adelaide University及RMIT University等2家比较大型的针灸科研机构,这两家机构依托相关高校的针灸教育资源,广泛开展与世界各地区针灸研究的相关合作。除此之外,很多社区针灸机构也参与到针灸科研之中。据相关数据显示60%的针灸临床研究项目其患者收集都是由这些小的针灸机构完成的。这些机构中的中医针灸师大部分具有一定水准的科研能力,能自主承担及进行小规模的针灸临床研究。世界针灸联合会澳大利亚分部及澳大利亚针灸学会是澳大利亚针灸对外学术交流的主要倡导者和组织者,1997年至今,澳大利亚已成功举办了30余次国际针灸论坛,学术交流范围不断扩大,交流内容涉及针灸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各个方面,澳大利亚已经成为南半球最重要的针灸临床及研究基地[18]。更重要的是,澳大利亚针灸界与中国针灸界联系密切,仅中澳针灸合作项目就吸引了超过70家中澳相关针灸研究机构及学术团体参与其中。此外,得益于交换生制度的建立,每年中国内地有大量的优秀针灸人才前往澳大利亚参与当地的针灸教育及科学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3.3 学术研究项目及成果 目前澳大利亚针灸研究的重点是针灸对于临床常见病的预防及治疗,澳大利亚自1978年起开始进行独立的针灸学术研究,迄今为止已发表了相关文献50余篇,占据所有针灸研究国家发文量的前10位,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妇科(妊娠反应、不孕症)、针刺镇痛、肥胖、过敏性鼻炎等方面,发文量达到12篇[19]。近年来,澳大利亚针灸研究在之前的基础上有所扩大,新增研究病种如膝骨性关节炎[20]、痛经[21]、戒断反应[22]等,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就总体而言,由于针灸疗法在澳大利亚的相对受限,其研究的进展不如同期的美国、德国、英国及日本。澳大利亚针灸研究的主要项目支持来源于:1)中澳针灸合作项目;2)澳大利亚中医药管理局发展项目;3)世界针灸联合会下属研究课题;4)私人开展相关课题。项目来源相对较为狭窄也是造成澳大利亚目前针灸研究现状的一大难题。
3.4 中澳未来针灸研究合作展望 根据2012年及2014年2次“中澳经济文化医疗合作论坛”可以发现,目前中澳针灸合作研究迎来了一个十分难得的机会。作为针灸的发源地和当之无愧的针灸研究大国,中国在与澳大利亚进行针灸合作研究时要充分发挥这一显著优势,通过提供优秀的针灸人才和相关研究经验来弥补技术相对不足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澳方提供的先进技术及设备应用于现代针灸临床研究,这种互补性合作将有力的推动中澳针灸研究的快速发展。相信在下一个十年,中澳针灸合作研究将会结出累累硕果[23]。
4.1 立法现状 海外针灸教育立法最早可追溯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内华达州及加利福利亚州的针灸立法,但没有涵盖中医的其他学科。据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调查,全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针灸应用,但是单独为针灸进行立法的国家和地区相对较少。70年代先后有美国、加拿大、埃及等国家制定了有关针灸疗法的行政法规和医疗文件,对针灸疗法从法律和政策上加以规范和引导。80年代至2000年通过针灸疗法相应管理法规的国家达到40个,但总体上仍缺乏对整个中医系统的立法和认证[24]。2000年5月,经由澳大利亚中医针灸学术团体和广大从业者(特别是华人从业者)的积极争取,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省制定通过了海外第一部《中医注册法》,该法的制定通过成为了中医海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该法涵盖了中医、针灸、中药药剂等学科,对这些学科在澳发展的规范化引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中医针灸疗法进入主流医学开辟了道路。2000年12月,维多利亚州政府拨款10万澳元,成立维多利亚州中医管理局,主管中医事务。其主要职能是:规范中医执业标准;注册一切符合标准的中医师(包括针灸师);审核及批准中医本科教学以使之符合注册标准;设立中医考试及再教育标准;制定执业准则纲领;在法案授权下与警务联手处罚一切违规者。2010年及2012年,习近平2次赴澳,掀起了中澳经济文化交流的热潮,两国中医界的交流日趋深入,针灸交流朝着更加广泛化和系统化的方面发展[25]。同时,澳大利亚针灸的迅速发展,在为广大居民提供健康保证的同时,也创造了极大的经济价值。为此,2012年7月,澳大利亚发布了全澳中医师注册的管理制度,将中医师、针灸师、中药药剂师纳入正规的医疗队伍中来,放宽对上述学科的限制,鼓励发展相关产业。中医师注册的管理制度一方面规范了澳大利亚的中医市场和从业队伍,为中医针灸的规范化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这个制度提高了中医针灸在澳的市场准入,防止各种损害中医的因素的进入,保证了中医针灸在澳的健康发展。
4.2 相关政策
4.2.1 执业政策 2000年后澳大利亚中医针灸师执业政策发生变化,相对之前的“低门槛”,《中医注册法》规定,2000年前(含2000年)在澳从事针灸的相关人员必须接受考核,考核合格并经注册后方可执业上岗,且规定了针灸师的诊疗范围(针灸、拔罐、刮痧、足疗、开具中药处方等,并可以使用听诊器、血压计等西医诊疗器材,但不能开具西药处方,不能开具病假证明),实际上提高了在澳的针灸从业门槛。考核不合格者不能予以注册,且在未注册之前不能从事针灸及相关职业[26]。等于精简了澳大利亚针灸行业。对于违规执业者将给予行政处罚、最高面临监禁。执业期满必须接受复审,重新注册。对于2000年之后赴澳从事针灸的相关人员,语言考核成为最重要的一环,原则上注册需满足雅思成绩大于或等于7分(2015年7月1日前为6分),其次要具备相应的中医、中药或针灸等相关学科的正式学历,网报申请、笔试考核,合格后予以申请注册,注册成功后方可执业。
4.2.2 人才引进政策[27]由于《中医注册法》的实行,2012年底全澳注册中医师(包含针灸师)大致只为2000年的30%,约1700人,70%的原先从业者因为其他相关原因未能实现注册。至2015年底,注册医师数量上涨至3000人左右,新进入的注册中医师约占15%。这得益于技术人才引进和交换生政策以及海外培训的发展。中医药尤其是针灸人才的引进一直是澳大利亚人才引进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而言,年龄低于45岁,具有相关正式学历,有行业专长,且通过语言考核的中医药及针灸人才是引进的重点。
4.2.3 医疗保险政策 澳大利亚目前的政府医保实施对象主要是西医;而包括顺势疗法、芳香疗法、自然理疗疗法、补充与替代医学在内的多种治疗手段并未涵盖在全民医保之内。由于公立医疗资源的相对短缺,联邦政府鼓励私人医疗保险的发展,目前而言,中医针灸作为补充与替代医学的主要内容已经被大部分私人医疗保险所认可,被列入个人的保险计划,通过这种手段可以降低相关患者接受中医针灸的消费,有利于消费人群的扩大。
4.2.4 违规处理 澳大利亚法制健全,医疗行业法规繁多,针对中医药及针灸的行业法规主要是《药品管理法》和《中医注册法》,两项法规对中医药及针灸行业的执业做出了十分明确的规定。针对针灸执业违规的,主要处理有:1)对于未注册违规执业者,未造成相关严重后果的,予以警告、罚款处理,并监督实施注册;2)对于违规开具西药处方的,予以警告、罚款;3)对于执业造成误诊的,根据损伤情况予以赔偿之外,还将面临被起诉,承担相应刑事责任;4)假冒针灸师行医并造成患者重大伤害的,将会被起诉,在处以罚款之外,承担相应刑事责任;5)不属于以上四种情况,但造成不良影响的将会面临相应的罚款及其他处罚。
澳大利亚实行的是多级诊疗体系,居民就诊渠道多样,社区医院成为主要的就诊地点。由于针灸疗法被部分私人医疗保险所承认,因此,目前接受针灸疗法的患者逐年递增[28]。据统计,至2015年底,全澳大利亚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超过250万人次,消费金额达到10~15亿澳元。且未来就诊人数还将呈上升趋势,行业消费将会进一步提高[29]。但是,由于针灸疗法被归类入补充与替代医学之中,医疗保险的额度受到一定的限制,妨碍了针灸疗法的进一步扩大。相对于国内针灸治疗集中于大型综合医院的状况,澳大利亚的针灸治疗多集中在社区门诊,确切的说是大部分华人开办的针灸门诊之中。由于在澳中医针灸师不具备西医诊断的资格,因此大部分的针灸处理与国内的诊断性治疗差别巨大。《中医注册法》实施之后,针灸师地位得到提升,与之相应的针灸治疗的价格也水涨船高,疗效和费用的反差也是造成目前针灸疗法难以再取得更大突破的重要原因。因此,就目前而言,澳大利亚的针灸诊疗尚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更多时间的去磨合和改进[30]。
澳大利亚的针灸教育发展历史相对短暂,却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先后取得重大的突破,一方面要承认澳大利亚开放的文化态度和医疗环境为中医针灸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更重要的是无数中医人在海外的辛勤努力和积极奔走才是取的这些成绩的关键。国际化是针灸在新世纪的重要发展目标[31],传播和融入是针灸国际化过程中的主要任务,要充分认识和运用中医针灸已有的优势和特色,为推动针灸在海外的进一步发展做出更加积极地努力。
[1]亚太传统医药.澳大利亚针灸医学发展概况[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6):5-6.
[2]徐永昌.中医在澳大利亚的传播与发展[J].中华医史杂志,1998,28(1):44-45.
[3]Russal Ward.Australia History 1901-1975[M].Melbourne: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1978:400.
[4]梁繁荣,吴曦.国外针灸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针灸,2006,26(2):79-82.
[5]周延松,赵亭,Tony Zhang,等.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传播中医文化的探索与实践[J].2014,9(8):895-896.
[6]林子强.中医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立法与发展[J].中国针灸,2006,26(7):519-521.
[7]郭义,孟向文,刘炜宏,等.近年来国内外针灸医学发展比较和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4):1-5.
[8]陈林兴,江南,张强,等.中医药在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现状及比较[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5,38(1):83-85.
[9]潘兴芳,郭义,王卫,等.澳大利亚与中国针灸教育的比较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5(4):242-243.
[10]方磊,Boya Wang.澳大利亚中医药发展现状调查及对中医药国际化教育与传播的思考[J].中医药文化,2016(3):24-28.
[11]王艳平,李文迅,张红林,等.国外物理治疗师的针灸教育与启示[J].中医教育,2012,31(6):60-63.
[12]许能贵,刘步平,李敏,等.国际针灸人才培养的思考[J].新中医,2014,46(9):1-4.
[13]石岩殊.中医针灸在海外的发展现状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5):4-5.
[14]Wardle JL,Adams J,Sibbritt DW.Acupuncture in Australian general practice:trends inReimbursed acupuncture services from 1995 to 2011[J].Acupunct Med,2013,31(1):45-50.
[15]江南,张强,王宪东,等.中医药在澳大利亚的传播和发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2(4):30-32.
[16]王宏才,荣培晶.中国针灸交流通鉴·科研卷[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12:383-474.
[17]王宏才,邓良月,刘保延.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的发展[J].2014,34(10):1028-1030.
[18]何巍,刘朝晖,童元元,等.2014年国外针灸临床试验研究监测报告[J].世界中医药,2016,11(1):134-139.
[19]刘俊岭.澳大利亚全国针灸-中医学术年会简况[J].针刺研究,2008,33(5):360.
[20]Plaster R,Vieira WB,Alencar FA,etc.Immediate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and manual acupuncture on pain,mobility and muscle strength in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Acupunct Med,2014,32(3):236-241.
[21]Abaraogu UO,Tabansi-Ochuogu CS.As Acupressure Decreases Pain,Acupuncture May Improve Some Aspects of Quality of Life for Women with Primary Dysmenorrhea: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J].J Acupunct Meridian Stud,2015,8(5):220-228.
[22]Bergdahl L,Berman AH,Haglund K.Patients′experience of auricular acupuncture during protracted withdrawal[J].J Psychiatr Ment Health Nurs,2014,21(2):163-169.
[23]Jiang J,Peng W,Gu T.etc.Critical Review of Data Evaluation in Teaching Clin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utside China: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J].Explore(NY),2016,12(3):188-195.
[24]杨宇洋,刘晋.各大洲中医针灸立法概况[N].中国中医药报,2014-12-26(3).
[25]李宝杰,左政,胡雪岩,等.针灸在世界各地区发展现状评析—以五大洲23个国家为例[J].世界最新医学.2015,5(79):187-188.
[26]潘淼,李雪梅,应森林.对澳大利亚中医师注册管理及培训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江苏中医药,2016,48(3):65-67.
[27]朱强,郑美凤.澳洲针灸人才发展策略研究[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3.
[28]王宏才,谭源生,朱海东.中国针灸交流通鉴·行业卷[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258-262.
[29]张京红.澳大利亚的中医药市场与法规概览[J].环球中医药,2009,2(1):80-81.
[30]南京中医药大学海外校友会.中医针灸在海外的发展现状特点[J].环球中医药,2015,8(5):568-571.
[31]印帅,吴楠,兰颖,等.从文化传播角度试论针灸国际化发展中的问题[J].世界中医药,2015,10(4):469-471.
(2016-01-08收稿 责任编辑:张文婷)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Australia
Ran Xiao, Liang Fengxia
(CollegeofAcupuncture/CollaborativeinnovationcenterofHubeiprovinceforthepreventionandtreatmentofacupuncture,HubeiUniversityofTCM,Wuhan430061,China)
Nowadays, the develop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sperous overseas. Studies 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will play a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is paper is to periodically review and summariz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Australia′s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literature on early development of Australia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dustry and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the latest information about Australia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dustry, the summary.
Australia; Develop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Historical review;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Expectation
冉霄(1988.05—),男,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针刺治疗内分泌疾病的机制研究,E-mail:643047887@qq.com
梁凤霞(1975.04—),女,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针刺治疗内分泌疾病的机制研究,E-mail:315938821@qq.com
R2-03
A
10.3969/j.issn.1673-7202.2016.12.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