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题讨论:一、基于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的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是揭示中药有效性的关键,是中药安全性和质量控制的核心问题,而中药方剂多组分、多靶点、整体调节的作用特点,致使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已成为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的瓶颈之一。中药有效性评价是挖掘和揭示中医药治疗优势的前提,证候和方剂是与中药有效性直接相关的关键科学问题。由于中医证候的模糊性和中药多成分以及药效作用的复杂性,致使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成为制约中药有效性、安全性和质量控制的难题。建立适用于中药复杂体系的研究方法一直是中医证候诊断和中药方剂效应评价的难点。基于此,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喜军教授课题组90年代初创建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理论,为分析中药体内药效成分提供了新途径;进入21世纪后,又将该理论与代谢组学技术整合,形成了以中医证候为切入点,以方剂为研究对象,阐释中药有效性和发现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的理论及方法——中医方证代谢组学(Chinmedomics);即利用代谢组学技术鉴定中医证候的生物标记物,利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方法分析有效状态下方剂体内成分的显效形式,在治疗有效性的基础上将血清中方剂成分与证候生物标记物相关联,提取与证候标记物轨迹变化高度关联的药物成分,发现并确定中药传统功效药效物质基础,解决有效性及其相关科学问题。
该团队相继通过肾阳虚证等8个中医证候的标记物及金匮肾气丸等13个方剂的有效性研究,提出了中医方证代谢组学整合研究策略,开创了中医药研究新方法,解决了中药有效性、药效物质基础等系列关键科学问题,构建了基于代谢调控机制的创新药物研发转化平台;使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理论和方法体系得到完善,为临床疗效的提升及创新药物的研发提供有效方法。该团队依据其研究策略融合了多项核心内容:基于代谢组学的证候生物标记物的发现、基于证候生物标记物的证候模型制备、基于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方剂体内显效形式的发现及鉴定、方剂体内成分与证候生物标记物关联度分析、以生物标记物为靶标的中药创新药物发现、基于代谢调控机制的中药药靶筛选及功能研究等。此外,该团队在大量研究实践基础上,构建了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理论及方法创新体系。该体系既能克服中医证候的模糊性和经验性的不足,又能进一步探索和阐明机体物质组学的整体变化,为中药有效性的阐明、临床证候的精准诊断及精准治疗以及基于经方的创新药物设计提供有效的研究方法。2015年底,Nature杂志以InsideView形式对其进行系统介绍,认为该理论搭建了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科学沟通的语言桥梁,对于深入认识中医药的有效性及其作用机理,提升中医临床经验的社会价值,推动中医药学术进步及新医学理论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专题刊登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研究中心以及中美中医方证代谢组学技术合作中心王喜军教授组稿的有关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研究方法与实践的系列文章。藉此促进各位学者对解决中药有效性及安全性等质量问题进行研究方法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