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玉米害虫
——一种根土蝽种名的订正及其发生

2016-04-05 03:18段国琪张战备张国强张一白张慧杰王娇娟
山西农业科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小眼害虫山西省

段国琪,张战备,张国强,张一白,张慧杰,王娇娟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山西运城044000)

晋南玉米害虫
——一种根土蝽种名的订正及其发生

段国琪,张战备,张国强,张一白,张慧杰,王娇娟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山西运城044000)

山西省南部玉米害虫——一种根土蝽种名的变动经历了3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定名为Stibaropus flavidus Signoret(黄根土蝽、麦根椿象);1977年订正为根土蝽(Stibaropus formosanus Takano et Yanagihara);2009年再次订正为小眼根土蝽(Schiodtella secunda Lis)。近年晋南棉田面积锐减,小麦—玉米→小麦—玉米种植模式盛行,小眼根土蝽给当地玉米造成了严重为害。因此,应尽快启动该虫绿色高效防控技术的研究,确保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玉米害虫;根土蝽;种的订正;小眼根土蝽;山西

根土蝽属半翅目异翅亚目土蝽科。土蝽多数生活于土中,以植物的根或动物遗体为食,许多种类为害农作物[1]。土蝽科成员大多数有群聚取食的习性,除侏地土蝽(Geotomus pygmaeus(Dallas))为害水稻秧苗外,多数种类喜食小麦、高粱、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同时也为害苜蓿、大豆等其他作物[2]。玉米为害严重田块受害株率达80%以上,产量损失50%~60%。为了系统了解小眼根土蝽,为此虫的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有害生物防控课题组对该虫的学名进行了订正,并对其发生历史及为害现状进行了研究。

1 晋南小麦、玉米害虫——一种根土蝽种的确定

土蝽科世界上已知有89属680种,其中,我国已知25属62种。萧采瑜等[1]的研究工作对我国土蝽科区系研究比较重要,Lis[3]的专著包括了对我国种类的重要修订。山西省小麦、玉米害虫——一种根土蝽种的确认,历史上经历了3个阶段。

我国较早记录麦根椿象为害的报道在1954年[4]。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一直把为害糜子、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的根土蝽称为Stibaropus flavidus Signoret(俗名麦根椿象、黄根土蝽)[2,5-8]。1977年,萧采瑜等[1]对采自山西(河津)、内蒙古、陕西(子长、甘泉、绥德)、山东(冠县)、辽宁(昌图)、吉林等地为害高粱、小麦、甘蔗、大豆的土蝽标本进行了复检和核对,订正为:Stibaropus formosanus Takado et Yamagihaze。自此以后,许多著述中都沿用了S.formosanus这个学名[9-16]。

2009年朱耿平等[17]又对萧采瑜复检的标本进行了检查,其中,山东、山西和陕西的部分标本属于小眼根土蝽(Schiodtella secunda Lis)。

2014年8月笔者采自闻喜县为害玉米的根土蝽标本经南开大学刘国卿教授鉴定为小眼根土蝽(Schiodtella secunda Lis)。

由此可知,随着土蝽科系统学的深入发展,我国科学家对为害小麦、玉米根土蝽种的鉴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取得了重要成果,为此虫的控害减灾奠定了理论基础。

2 小眼根土蝽在晋南的发生

1966—1967年原河津县太阳公社辛封大队等地麦根蝽象(根土蝽)严重为害玉米和小麦,玉米受害程度重于小麦,虫害严重的玉米几近绝产,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当时曾立项开展过研究。1980年韩礼勤[16]简略报道了麦根蝽象在河津县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1981年韩荀等[7]详细报道了根土蝽在临猗县、河津县的为害状况及其发生规律。

晋南是山西省重点农业区,小麦、棉花、玉米是传统的三大作物,以往麦田、棉田面积之比长期保持在2∶1左右,麦田、玉米田面积之比多年维持在5∶1左右,生产中多沿用小麦—玉米→棉花→小麦—玉米轮作制。近年来由于植棉经济效益下滑,棉田面积大幅度萎缩,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攀升,小麦—玉米种植模式盛行。2010—2015年运城市玉米田面积占麦田面积的75.6%~88.3%,棉田面积占麦田面积的5.2%~16.9%。同期临汾市玉米田面积占麦田面积的80.8%~106.0%,棉田面积占麦田面积的0.3%~1.7%。由于农田禾本科作物面积大,连作时间长,棉花等非禾本科作物对土壤生态的调节功能缺失或减弱,致使闻喜县多地小眼根土蝽为害猖獗。2014年8月在该县城关镇乔庄村调查结果显示,一般受害田玉米受害株率在30%左右,严重受害田玉米受害株率在80%以上。受害玉米植株矮化,发育推迟,根系生长不良,根毛较少,呈褐色腐烂状;果穗瘦小,产量损失50%~60%。

山西省小眼根土蝽的寄主作物有玉米、谷子、小麦、黍(糜子)、高粱、荞麦、大豆和烟草;其分布区为太原市、五台县、原平市、阳曲县、定襄县、忻州市、榆次区、太谷县、祁县、平遥县、介休市、灵石县、离石区、安泽县、尧都区、曲沃县、稷山县、河津市、闻喜县、夏县、盐湖区、芮城县、垣曲县和高平市[2,10-11,14]。

3 展望

由于山西省小眼根土蝽的寄主作物种类多,害虫分布广,现行的农田耕作制度极利于其发生,所以,小眼根土蝽在山西有大范围暴发的可能。据文献查阅,山西省对该虫的研究时间多在1991年以前,以后出现研究断层。20世纪90年以来,辽宁[18-20]、河北[21-22]、山东[23]也有根土蝽(或称麦根椿象)的一些研究报告,但基础薄弱,与同类其他害虫的研究内容与水平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难以满足现实之需。因此,应尽快启动以下研究,通过科技创新提供小眼根土蝽持续控制的新理论、新技术,以实现对该害虫的持续治理。(1)小眼根土蝽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研究小眼根土蝽在不同地区的生活史、行为及其种群数量与土壤生态条件的关系等,为害虫治理奠定理论基础。(2)小眼根土蝽成灾的风险性研究。结合作物布局、气象因子、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理统计学的综合分析,确定小眼根土蝽的适生区及其为害的风险性,为该虫的早期控制和预警提供科技信息。(3)新的农业产业结构条件下小眼根土蝽关键防控技术。研究农田耕作制度变革对小眼根土蝽发生规律的影响,制定和提出关键农业防治技术,尤其是与小麦、玉米合理轮作的耕作制度。(4)化学农药高效、减量和精准使用技术。小眼根土蝽化学防治以往推荐的药剂品种早被淘汰,有些施药方法用药量高,毒副作用大,因此,亟待筛选和研制新的药剂和剂型,研究新的科学施药技术和农药低风险化技术,降低化学防治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总之,通过上述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的研究,建立小眼根土蝽绿色高效防控技术体系,确保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1]萧采瑜,任树芝,郑乐怡,等.中国蝽类鉴定手册:第一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39-40.

[2]李长安.山西省土蝽科Cydnidae昆虫的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1982(4):112-113.

[3]Lis J A.Revision oforiental burrower bugs(Heteroptera:Cydnidae)[M].Bytom:Upper Silesian Museum,1994:349.

[4]张弘.山东、河南发现小麦地下虫:麦根蝽象[J].农业科学通讯,1954(6):34.

[5]西北农学院植物保护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学:上册[M].杨凌:西北农学院,1975:139-140.

[6]西北农学院农业昆虫教研组.农业昆虫学: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7:30-31.

[7]韩荀,李长安,赵赓.根土蝽的生物学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1981(3):41-44.

[8]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拉英汉昆虫名称[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529.

[9]《英汉农业昆虫学词汇》编辑委员会.英汉农业昆虫学词汇[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694.

[10]太原市植保站.太原地区昆虫名录[M].太原:太原市植保站,1984.

[11]乔体尚,宁焕庚.为害小麦的主要蝽象种类调查[J].山西农业科学,1987(6):19-21.

[12]张弘.根土蝽[M]//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昆虫卷.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132-133.

[13]萧刚柔.拉英汉昆虫、蜱螨、蜘蛛、线虫名称[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57.

[14]王瑞,周运宁,曹天文.山西省六足动物(昆虫)名录I[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6.

[15]石洁.玉米病虫害彩色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16]韩礼勤.麦根蝽象[J].山西农业科学,1980(12):21.

[17]朱耿平,刘国卿.土蝽——善于土栖生活的半翅目昆虫[J].昆虫知识,2010,47(1):47-52.

[18]孙富余,李钧,赵成德,等.锦州地区根土蝽为害加重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辽宁农业科学,1992(5):38-39.

[19]陈晓云,方中萍,佟淑杰,等.土壤环境条件对根土蝽发生的影响[J].辽宁农业科学,1997(6):30-33.

[20]佟淑杰,孙富余,李钧,等.不同寄主作物对根土蝽发生量影响的研究[J].杂粮作物,2000,20(1):50-52.

[21]刘贺昌.冀东地区麦根蝽象生活习性及防治的研究[J].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3,7(3):62-65.

[22]刘贺昌,陈克昌,刘海林.甲基异柳磷防治麦根蝽象[J].农药,1994,33(2):49-50.

[23]张红梅.麦根蝽象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J].现代农村科技,2011(15):27.

Corn Pests in Southern Shanxi—Correction of aSchiodtellaSpecies and Its Developmental Dynamic

DUANGuoqi,ZHANGZhanbei,ZHANGGuoqiang,ZHANGYibai,ZHANGHuijie,WANGJiaojuan
(Institute ofCotton,Shanxi AcademyofAgricultural Sciences,Yuncheng044000,China)

A Schiodtella pest in southern Shanxi was determined as three different names in the last decades.Before 1970's,it was named Stibaropus flavidus;in 1977,it was appeared as S.formosanus;in 2009,it was recorrected as Schiodtella secunda.The cotton field areas in southern Shanxi sharply reduced in the recent years.Since the planting patterns of wheat-maize→wheat-maize was very popular,S.secunda caused serious damage to local maize.Therefore,a pollution-free and high-efficiency S.secunda controlling technologyshould be put intostudies toensure the safetyoffood and ecology.

insect pest ofmaize;Schiodtella;correction ofspecies;Schiodtella secunda;Shanxi

S435.132

A

1002-2481(2016)08-1175-03

10.3969/j.issn.1002-2481.2016.08.29

2016-03-29

段国琪(1975-),男,山西运城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保护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小眼害虫山西省
梦游复眼世界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小眼畸形的价值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善心度劫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