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433000)李婧 樊建群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B超引导下超声介入治疗肝囊肿尤其是巨大肝囊肿获得了广大医生的认可[1]。穿刺引流囊液后应用聚桂醇或无水乙醇硬化囊壁可促使囊腔粘连闭合。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4年6月32例行穿刺及硬化治疗巨大肝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56岁~58岁,平均67.4岁;单发肝巨大囊肿29例,多发肝巨大囊肿3例;B超检查示:囊肿最大直径10~15cm者21例,15~20cm者8例,大于20cm者3例;右侧肝囊肿25例,左侧肝囊肿7例;3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其中12例伴有糖尿病或高血压,1例多发肝巨大囊肿伴双肾多发囊肿。
1.2 方法 术前完善肝脏B超或CT检查明确肝囊肿,同时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甲胎蛋白、肝脏包虫病等相关免疫学检查,以排除肝癌或肝包虫病等疾病。操作步骤:患者仰卧或左侧卧位,B超检查确定囊肿部位、大小,确定穿刺部位及穿刺路径并标记。常规消毒铺巾,超声探头套上无菌手套,2%利多卡因于穿刺点进行局部麻醉,采用18~20G穿刺针在B超引导下经皮刺入肝囊肿腔内,接50ml注射器缓慢抽出囊液(多为淡红色、淡黄色,少数较浑浊),常规先抽取一半囊液,以防一次性过多抽取囊液造成患者不适。拔出穿刺针后用20ml注射器针头进行扩皮,置入内带套管针的猪尾巴导管,在B超观察下调整导管的长度及位置,最后固定导管并接引流袋。观察引流24h后,在B超观察下抽净囊液,如果抽液干净后未见明显出血即可注入40ml聚桂醇并封闭导管以防硬化剂流出,再观察24h,如无明显不适即可拔出导管。
1.3 术后处理 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有无发热、腹痛腹胀等并发症,常规给予抗炎、护肝等对症治疗,定期复查肝脏B超。
本组32例操作均顺利完成。其中10例于3个月内闭合,16例于3~6个月内闭合,4例于7~12个月内闭合,2例随访1年仍未完全闭合。所有患者症状均较前明显好转,未见明显并发症。
单纯性肝囊肿中90%以上属于先天性病变,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穿刺抽液并硬化剂治疗、囊肿摘除术、囊肿开窗术、肝叶切除术。对于巨大肝囊肿,手术切除全部囊肿比较困难,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抽液并硬化剂治疗肝囊肿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且费用低廉的优势[2]。穿刺前务必通过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明确肝囊肿诊断,同时应与肝包虫病、胆管囊状扩张、囊状肿瘤等疾病鉴别,因为该类疾病是穿刺硬化治疗的禁忌症。目前在肝囊肿的介入治疗中,最常采用的影像学技术是B超和CT,二者各有优缺点,而至于采取哪种引导技术主要取决于操作医生对不同影像学的理解及经验。
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囊肿与周围血管或胆道的关系,尽可能的减少穿刺对正常肝组织的损伤。对于巨大肝囊肿者,一次性抽液不能过多,以免囊内压力及腹压瞬间降低导致肝内静脉、门脉系统及腹腔静脉血液回流瘀滞从而引起其它不良的并发症。我们的经验是首次抽液不超过囊液的一半,抽液后大部分患者未诉明显不适[3][4]。
综上所述,选择合适的适应症,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并聚桂醇硬化剂治疗巨大肝囊肿安全有效,而且操作简单、创伤小、痛苦小、费用低,尤其适用于年老或伴发多种疾病的患者。